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0 毫秒
21.
荆荷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干咳2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良 《河南中医》2003,23(5):34-34
近年来 ,笔者运用自拟荆荷利咽汤治疗喉源性干咳 2 6 0例 ,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2 6 0例中 ,男 1 5 4例 ,女 1 0 6例 ;年龄最小 6岁 ,最大 73岁 ,平均 35 .6岁 ;病程最短者 7d ,最长者 6月。本组病例均以喉痒不适 ,呈阵发性干咳或无痰 ,痰少或痰液胶粘难咯 ,每因遇冷空气或吸入油烟味而加剧。咽部检查可见咽部肿胀充血 ,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X线检查排除肺癌、肺结核病变。2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荆芥 9g ,薄荷 9g ,蝉蜕 9g ,麦冬 1 2g ,玄参1 2 g ,桑白皮 1 2g ,金银花 2 0 g ,连翘 2 0 g ,黄芩 1 2 g ,前胡1 2 g ,生甘草 6 g…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糖复康Ⅱ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糖复康Ⅱ号治疗,并与单纯西药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复康Ⅱ号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早期颅骨修补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颅脑创伤后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颅骨修补对患者长期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行早期的颅骨修补术(<2个月)患者与术后行常规颅骨修补术(>3个月)患者长期预后的差异,从而评价早期颅骨修补对于颅脑创伤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早期颅骨修补组与延期颅骨修补组各23例,病例根据性别、年龄、颅脑创伤的严重程度及修补术前预后水平1:1配对.结果 比较外伤后15个月患者的预后水平,早期颅骨修补组(GOS:4.3±0.9;KPS:73.9±22.5)较延期颅骨修补组(GOS:3.8±1.0;KPS:62.6±24.2)有显著提高.结论 在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去骨瓣减压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4.
颅脑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脑损伤的基因治疗针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的改变,选择合适的基因靶点,使其在特定的损伤区域得以控制性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死亡,促进损伤的修复,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颅脑损伤后基因表达变化和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包括颅脑损伤基因治疗的动物实验、基因治疗载体以及应用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25.
目的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PcDNA-sTRAIL并观察其对裸鼠种植性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定向克隆技术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TRAIL。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裸鼠种植性胶质瘤细胞,同时设立未转染、空质粒转染及Lipofectin转染组,检测转染阳性率,并观察该基因载体对种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经过测序鉴定和蛋白表达检测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sTRAIL构建成功。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质粒转染种植瘤瘤细胞阳性率达50%。脂质体PcDNA-sTRAIL转染种植瘤细胞后,相比未转染、空质粒转染及Lipofectin转染组,种植瘤体积、重量增长明显受抑制(均P〈0.05),表现出一定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TRAIL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从体外实验中初步证实了其对裸鼠种植性胶质瘤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复合小梁切除术和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15例)和睫状体光凝手术组(17例)。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患者行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患者行经巩膜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患者术前眼压为(42.2±7.3)mm Hg(1 mm Hg=0.133 kPa),术后1周眼压为(30.1±3.5)mm Hg,术后1个月眼压为(26.2±2.1)mm Hg。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前眼压为(44.3±6.7)mm Hg,术后1周眼压为(22.2±2.1)mm Hg,术后1个月眼压为(18.3±1.4)mm Hg。两组术前眼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1周、1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术后发生早期浅前房2例,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轻度前房积血3例,经治疗后吸收;术后出现高眼压2例,经药物治疗及局部按摩后眼压控制正常。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发生早期浅前房0例;术后发生轻度前房积血1例,经治疗后吸收;术后出现高眼压1例,经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正常。睫状体光凝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67%显著低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组的1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睫状体光凝术操作简单,方便学习和掌握,对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可以得到与其他手术效果相同的结果,是治疗硅油眼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诊断、发病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外伤性张力性气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处理方法以及预后。结果12例中3例行急诊钻孔排气术、9例行开颅气体排除并血肿清除或瘘口修补术,术后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颅内气体均在2.4周内吸收,术后未发现复发或原有临床症状迹象,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脑外伤,尤其有颅底骨折、额骨骨折病史的患者,应警惕张力性气颅的产生。及时行头颅X片、CT、MRI等检查,尤其是MRI对诊断和手术治疗可提供较大帮助。明确诊断后可以结合患者当时情况行急诊或择期手术,彻底根除张力性气颅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对于因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程度过重而无法表现出脑积水症状或表现为非典型症状的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患者侧脑室-腹腔(ventricle-peritoneal,V-P)分流术的疗效. 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6月经治的接受V-P分流术无典型症状的PT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TBI、PTH和V-P分流术后的随访信息,分析患者预后改善率与相关因素. 结果 本组共31例患者,V-P分流术后共随访12个月,其中20例(65%)临床情况有明显改善.10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有PTH患者中,9例在V-P分流术后行颅骨修补术,临床情况明显改善.患者年龄、分流管置入前CT影像评估的PTH严重程度与V-P分流术的效果显著相关. 结论 多数无典型症状的PTH患者接受V-P分流术后临床预后改善,并且年轻患者及V-P分流术前PTH严重程度相对较轻的患者在分流术后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与自然杀伤(NK)细胞体外共同作用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中获得DC、NK细胞,在transwell培养体系中用DC、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的微环境作用A375细胞,采用反转录PCR检测A375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transwell下室的DC与NK细胞单独或共同作用均能间接抑制上室A375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DC联合NK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且对A375细胞hTERTmRNA的抑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DC、NK细胞能间接抑制人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hTERTmRNA的表达,DC和NK共同作用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0.
黑刺菝葜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百合科菝葜属植物黑刺菝葜(Smilax scobinicaulis C.H. Wright)根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反相硅胶(RP-18)、半制备HPLC色谱法,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分离方法,利用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黑刺菝葜根乙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数据将其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1),拉克索皂苷元(2),clemaphenol A(3),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4),乌苏酸(5),布卢门醇A (6),对羟基桂皮酸甘油酯(7),1-O-阿魏酰甘油酯(8),槲皮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0),反式白藜芦醇(1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2),胡萝卜苷(13)。结论 其中化合物3~8、10~12为首次从黑刺菝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