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对鳞癌细胞淋巴道转移能力的影响 ,以探讨其在口腔黏膜鳞癌淋巴道转移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本课题组前期建立的 VEGF-C高表达舌癌细胞株 ,以裸小鼠皮下接种构建动物肿瘤模型 ,观察VEGF-C高表达对移植瘤的生长和颈淋巴转移的影响。结果 VEGF-C高表达移植瘤实验组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 组 ,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移植瘤原发灶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VEGF-C对舌鳞癌的淋巴道转移有相对特异的作用 ,可作为口腔癌颈淋巴转移预防和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52.
颈神经丛深支对斜方肌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颈神经丛深支在斜方肌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电生理方法 ,测定切断副神经后的不同时期 ,刺激颈神经丛深支在大鼠斜方肌得到的肌电大小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保留颈神经丛深支 ,术后不同时期 ,在大鼠斜方肌上均能测到肌电且肌电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颈神经丛深支是支配斜方肌的另一运动神经来源 ,根治性颈清扫术中对该神经的保护能有效地预防肩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载体的构建和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从人舌癌组织中克隆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 片段cDNA表达载体在原核细胞中的功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意义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打下基础。方法 以RT-PCR法从舌鳞癌组织中克隆的VEGF-C基因功能片段cDNA与表达载体pBK-CMV构建表达质粒,转化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并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进行检测。结果 从人舌癌组织总RNA中克隆到约1·1 kb大小的VEGF-C基因cDNA,与Genbank公布的人VEGF-C基因cDNA序列有99·6% 同源性,以之构建出的重组质粒pBK-VEGF-C转染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检测到稳定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 56 000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与VEGF-C多抗具有强阳性免疫印迹反应。结论 证实克隆得到VEGF-C基因功能片段cDNA可在原核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VEGF-C在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功能效应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微粒(CDDP-PLA-PEG-NP)的物理特性及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性。方 法 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CDDP-PLA-PEG-NP;建立地鼠口腔颊鳞癌模型,并随机将64只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组,每组各32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CDDP-PLA-PEG-NP(6·6 mg/kg)和CDDP(1 mg/kg),每组于给药后 0·083、0·5、1、2、4、6、12、24 h各处死4只动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两组各时间点血浆和癌组织中药物浓度,求 出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原发灶的靶向指数、选择性指数和口腔鳞癌原发灶对CDDP-PLA-PEG-NP的相对摄 取率。结果 CDDP-PLA-PEG-NP的平均粒径为(143·2±1·8)nm,粒径分布范围为103·5 ~175·8 nm,载药量和包封 率分别为(15·2±0·9)%、(89.0±0·8)%;在8个时间点的靶向指数和选择性指数均远大于1,口腔癌组织对CDDP- PLA-PEG-NP的摄取量是CDDP的10·36倍。结论 CDDP-PLA-PEG-NP在动物体内对口腔鳞癌原发灶具有良好的靶 向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口腔癌纳米靶向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55.
口腔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的合理术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之一。淋巴道转移是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最常见、最重要的转移播散途径之一。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约90%以上为上皮源性癌肿,具有较高的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率。根据国内大宗病例的分析报道,我国颊癌和舌癌在口腔癌构成比中一直位居前位,其颈部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高达39.9%和38.07%,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2002年12月对2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最大12 cm×8 cm,最小5·0 cm×3·5 cm。结果 术后皮瓣20例成活,1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5·24%。术后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制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研究其物理特性。方法 不同比例的聚乳酸(PLA)和聚乙醇酸(PLG)按常规成膜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测定其孔隙率,倒置相差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观察其物理特性。结果 PIGAⅠ、Ⅱ、Ⅲ为平滑透明膜,孔隙率10.56%、18.24%、8.64%,SEM观察呈现数目不等微孔和纤维交织样结构;PIGAⅠV及改性膜不透明,较脆,孔隙率为56.39%左右,SEM观察为泡孔网海绵状。结论 PLGA Ⅰ、Ⅱ、Ⅲ具较好的透明度及孔隙率,可被用作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58.
细胞增殖是可调控的,恶性肿瘤的本质在于细胞周期调节失控。目前已发现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周期蛋白 激酶抑制剂与细胞周期G_1期调控有关,其中p27kip1负性调节细胞增殖,在G_1期细胞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发现p27kip1的表达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展、预后密切相关,是很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nm23-H1基因在口腔鳞癌区域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调控作用及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结合淋巴结转移和原发灶浸润分型的资料,分组对照研究nm23-H1基因在200例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nm23-H1基因阴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N1期、转移仅累及1个淋巴结、Ⅳc型浸润,以及低分化肿瘤的患者,均有比其它患者明显增高的 nm23-H1基因的阴性表达率(P<0·01);转移至颌下或颌下-颈深上淋巴结平面者的阴性表达率,也高于转移到其它平面者(P<0·05)。结论 nm23-H1基因主要是通过干扰肿瘤实体内高转移细胞亚群的形成和初始转移的发生来调控口腔鳞癌患者的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舌下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55-2005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舌下腺恶性肿瘤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0.6岁。腺样囊性癌为舌下腺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56.7%);临床分期中Ⅲ期最常见(56.7%),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局部复发率为30.0%,远处转移率为26.7%。结论舌下腺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为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原发灶切除配合颈部淋巴清扫术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后应适当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