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2篇
口腔科学   236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肿瘤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颊粘膜鳞癌浸润方式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癌周血管生成对颊癌局部浸润方式形成的影响和关系。方法:收集60 例临床病例及病理资料,结合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手段,光镜下分类颊癌浸润方式并定量计数癌周微血管密度。结果:颊癌浸润生长方式主要有4 种:波浪型、团块型、条索型和弥漫型。癌周血管形成与其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颊癌浸润生长方式的形成,其中以条索型和弥漫型浸润生长血管生成最强烈,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结论:上述4种浸润方式均为颊癌局部生长的主要形式,其形成受癌周血管生成的直接影响,两者间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癌周血管生成对癌细胞恶性行为的表达及发展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研究顺铂-白蛋白微球(CDDP-AMS)经舌动脉导向治疗舌癌的机理及微球的体内过程.方法利用平均56.3μm的顺铂-白蛋白微球分别对7例晚期舌癌病人行舌动脉灌注术,分别于立即、1周、2周、3周、4周、5周、6周、时行联合根治术,对术后标本进行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癌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肿瘤细胞的程序死亡和缺血性坏死、变性改变,4周时基本可杀灭全部癌细胞;微球在体内逐渐水解,6周后全部消失.结论顺铂-白蛋白微球舌动脉栓塞导向治疗舌部鳞癌的机理:顺铂局部高浓度、长时间的杀瘤作用和微球栓塞后肿瘤缺血坏死的协同作用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舌部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上颌窦恶性肿瘤临床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 2 63例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 ,其中着重就 2 1 7例治疗后随访 5年以上的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其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中 ,不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类和治疗方法之间 ,其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预后与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类及治疗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34.
nm23-h1转染腺样囊性癌细胞及其增殖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nm23-h1导入腺样囊性癌细胞(ACC-M)后对其体内、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阳离子脂质体 (lipofectamine)介导nm23-h1转染ACC-M细胞,体外培养并用G418培养基筛选,体外观察转染组生长情况,并用细胞爬片免疫组化ABC法染色Ki67单克隆抗体;将nm23-h1阳性表达的ACC-M植入10只裸鼠皮下,同时以未转染的 ACC-M作对照,观察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动物,获取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Ki67 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转染组和非转染组的移植瘤进行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转染组细胞生长较未转染组慢,这种趋势随着转染组传代次数的增加而更加明显,Ki67呈阳性表达,未转染组Ki67呈部分阳性表达;转染组ACC-M体内移植瘤早期(2周)生长缓慢,2周后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周期时相分析结果与之一致。组织切片显示瘤体Ki67,nm23-h1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nm23-h1的导入可能对ACC-M细胞增殖具有短时间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袋固定技术和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摆位精度的作用价值.方法 :将60例患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一组30例使用真空负压袋固定,另一组30例采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中心点移位情况.结果 :两组x轴、y轴方向移位范围无明显差异(P>0.05),z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由于呼吸动度、胸廓变化、皮肤(松弛)牵拉等因素,造成摆位误差,使用胸腹低温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明显减少摆位误差,从而提高了治疗摆位精确度.  相似文献   
36.
腋动脉第三段分支之一肩胛下动脉,在距起点4厘米处分为胸背动脉及旋肩胛动脉。后者走行到肩胛骨外侧缘时,再分为肩胛和肩胛旁两支皮肤终末支。根据此二支分布可形成肩胛区皮瓣与肩胛旁皮瓣。分别或同时应用此二瓣修复颌面部缺损,效果良好。肩胛下动脉及其伴随静脉恒定,以此作蒂,蒂长可达7~8厘米,管径在1.5毫米以上,有一定量的皮下或皮下与肌肉组织填充缺损。供皮区无功能及外观的影响。供皮区创面可直接缝合。其缺点是血管位置较深操作稍难,体位不同难以同时进行手术而时间加长。血管吻合方法采用国产73—2型小血管吻合器,方法简便,吻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37.
目的 了解平均粒径 53 6μm的白蛋白微球 (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 ,经动 -静脉短路 (AVA)溢出部分微球的量和在重要脏器的分布。方法 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1 2 5I标记的微球后抽取颈外静脉血 ,测定放射剂量和静脉血中所含微球的比例 ;观察微球经家兔颈外静脉推注后全身各重要脏器组织中微球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颈外动脉注入微球后仅有 0 51 %的放射剂量出现在静脉血中。微球经静脉推注后 ,主要聚集于肺 ,其它各重要脏器未见分布。结论 以平均粒径 53 6μm的白蛋白微球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栓塞化疗药物的载体 ,全身副作用轻微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白蛋白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的体内分布及降解速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作为药物载体的白蛋白微球 (AMS)经颈外动脉灌注后在体内的分布及降解速度 ,以及栓塞血管再通时间 ,为AMS的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 :经家兔颈外动脉灌注以12 5 I标记的平均粒径 56.3 μm的白蛋白微球后 ,测定局部组织及全身脏器内的放射剂量。用 760ml/L的泛影葡胺行家犬颈外动脉造影观察AMS灌注后末梢血管再通时间。结果 :微球经颈外动脉灌注后 92 .2 3 %集中于头颈局部组织内。微球对颈外动脉的微小分枝有明显的栓塞作用 ,栓塞的血管在 7~ 9d内再通。结论 :AMS可作为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骨移植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后骨整合的效果。方法:恒河猴6只随机分三组分别行血管吻合骨移植(Vascularized Bone Graft,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游离骨移植(Non-Vascularized Bone Graft,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拔牙后三个月植入牙种植体,切取标本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VBG组:术后12周移植骨与种植体之间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16周呈完整的骨性结合,NVBG组:术后12周其界面为纤维结缔组织,少量骨少梁,24周大部分为骨性结合界面,呈完整的骨性结合。结论:VBG或NVBG牙种植体同期植入均能形成骨性整合,但NVBG组形成较晚,临床应用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40.
外周血VEGF表达水平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外周血VEGF表达水平与舌癌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舌癌患者外周血VEGF的表达水平进行ELISA检测 ,并对患者术后所有颈部淋巴结进行HE染色。结果 :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 ( 5 0 8.2 8± 14 .193 3 ) pg/ml ,无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 ( 13 0 .49± 6.2 5 41) pg/ml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转移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浓度显著下降 ,为 ( 14 1.79± 5 .2 2 41) pg/ml,与术前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舌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可以作为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