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 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9例,采用术中附加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手术过程中通过骨折椎体的椎弓根,稍微向前上方撬拨推挤压碎骨片,然后拧入螺钉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前骨折椎体Cobb角为29.3°,并且伤椎前缘平均55.3%的高度丢失.[结果]术后第1~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影像学检查表明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已经恢复,脊柱畸形矫正和复位效果均良好,内固定稳定,骨折愈合良好,没有发生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与传统方法比较,复位效果好,内固定稳定,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脊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脊神经损伤后相应运动神经元胞体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生化、代谢及基因表达的改变,甚至导致细胞死亡。脊神经损伤后受损神经元存活的数量与质量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此,周围神经损伤后受损运动神经元的保护研究,已经成为目前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0年10月~2002年3月期间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92例,男54例,女38例,年龄23~64岁,平均37.4岁,病程3个月~12a。突出间隙L_(4~5)48例,L_5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移植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相应脊髓前角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20只,将右侧C5~C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将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6脊髓前角。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其分化趋向呈时间相关性。结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和迁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SC)脊髓内移植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培养脊髓源性NSC,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制备后路C^5~7神经根撕脱伤动物模型,实验组移植脊髓源性NSC悬液于C6脊髓节段,对照组移植灭活的NSC悬液,单纯组不作移植作为空白对照。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运动神经元计数。结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表达NOS:脊髓源性NSC移植手术后2、4、8周实验组脊髓运动神经元NOS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组;脊髓源性NSC移植术后2、4、8、12周实验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对照组和单纯组NOS的表达和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源性NSC脊髓内移植可减少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OS表达,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受损运动神经元NOS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分化、迁移情况以及对原有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福建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中心以及福建省骨科研究所完成。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①单纯组:将C5-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制作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模型,不进行细胞移植。②对照组:模型制作后即刻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5&;#215;10^8L^-1)4μL于C6脊髓前角。③实验组:模型制作后即刻把体外培养的5-溴尿嘧啶标记的神经干细胞(5&;#215;10^8L^-1)4μL移植于C6脊髓前角。各组于术后1,2,4.8,12周5个时间点取脊髓标本制备切片,每个时间点4只,分别计算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观察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果: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不同时间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实验组2,4,8,12周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实验组:(79.3&;#177;2.9)%,(66.2&;#177;3.8)%,(57.0&;#177;5.4)%,(47.6&;#177;4.8)%;对照组:(69.4&;#177;3.1)%,(45.4&;#177;3.7)%,(33.4&;#177;6.5)%,(29.2&;#177;2.3)%;单纯组:(71.0&;#177;3.0)%,(45.9&;#177;29)%,(355&;#177;5.4)%,(27.9&;#177;1.9)%,t=3.8730-85009,P〈0.01]。(2)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后不仅能存活,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并可以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结论:①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内可以提供神经干细胞分化成星型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适宜微环境,而随时间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化趋向。②移植神经干细胞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增高,说明神经干细胞移植除能分化为神经元而发挥神经元替代作用外,对神经根撕脱引起脊髓运动神经元死亡也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神经根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变性死亡。  相似文献   
17.
18.
吴哲  涂致远  陈冬宁 《武警医学》2021,32(8):715-717
目前,在基层部队巡诊和日常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中足外侧疼痛就诊的患者,尤其是无发病诱因、X线甚至是磁共振检查阴性的患者.笔者通过不断分析这些患者的疾病特点、查阅资料后,按照骰骨综合征的诊断流程对中足外侧疼痛的患者进行了诊断,诊断后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骰骨综合征,又称为骰骨半脱位、骰骨交锁,可引起中足外...  相似文献   
19.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彻底、创伤小 ,可维持腰椎稳定性。我院自 2 0 0 0年 11月引进 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行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初步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 ,男 38例 ,女 14例 ;年龄 2 1~ 6 4岁 ,平均 39.4岁 ;病史 3天~ 10年。突出间隙 L4、52 6例 ,L5、S12 1例 ,双节段突出 5例 ;其中中央型突出 12例 ,游离型脱出 10例 ,合并侧隐窝狭窄 2 8例。患者术前多进行牵引、理疗、推拿、骶管封闭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纯肱骨滑车关节面剪切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例陈旧性肱骨滑车关节面剪切骨折采取经前内侧肌间隙入路行骨块固定,从前向后置入3枚Herbert螺钉。结果骨折获解剖复位,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右肘无疼痛,力量与受伤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上肢能胜任各项日常工作。查体:右肘关节活动度为140°~15°~0°,前臂旋转活动正常,无肘关节侧向不稳。CT及X线片提示:骨折愈合,右肘内侧关节缘轻度退变。结论采取前内侧肌间隙入路治疗单纯肱骨滑车关节面剪切骨折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