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cDNA芯片检测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后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了检测缺血预适应后大鼠心肌基因表达谱的改变,采用cDNA芯片方法对缺血预适应后大鼠心肌基因谱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缺血预适应大鼠心肌中差异表达基因共75项,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8项,表达下调基因27项。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一步验证了cD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并初步分析了基因表达谱改变在缺血预适应诱导的心肌内源性保护作用中有一定意义。以上研究有助于从基因水平阐明缺血预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的分子机制,为临床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性心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评价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病理生理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效.方法反馈调查学生独立自主地设计和实施的"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教学实验.结果学生都能科学地进行"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并能独立自主地统计分析有关实验数据,按论文格式写出有关实验报告.大多数同学认为探索性实验比传统实验好,对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学习兴趣、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有积极的作用.结论病理生理学"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这一探索性实验改革是成功的,较传统实验效果好.  相似文献   
23.
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已经发展为一个分阶段、多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教学体系,本文对我校病理生理学系近年来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思路、实践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上调蛋白1(Mipu1)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例临床上病理级别分别为Ⅰ、Ⅱ、Ⅲ、Ⅳ级的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标本,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别检测Mipu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RT-PCR结果显示Mipu1的mRNA的表达水平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上调;相似,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Mipu1蛋白表达水平也随着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上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ipu1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成正相关,可作为判别星形细胞瘤分化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5.
作者通过对2003级七年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调查发现:病理生理学实验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实验性学科,但是在探索性实验教学中,思路和方法引导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设想应在实验前开展专题讲座,由高年资教师介绍进行探索性实验的有关思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探索性实验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核仁素(又称C23)蛋白在不同细胞膜表面的表达。方法采用活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活细胞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膜蛋白分离结合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核仁素蛋白在大鼠H9C2胚胎心肌细胞、小鼠C2C12肌原细胞、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人HeLa宫颈癌细胞及人THP-1单核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表达。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核仁素在上述细胞膜上呈散点状分布,与已知的细胞膜蛋白Fas的分布一致;流式细胞术表明核仁素抗体检测使各种细胞发出的荧光量明显高于正常IgG检测时所发出的荧光量,其中THP1细胞中各种荧光量均值分别为:核仁素抗体16.74,Fas抗体11.14,IgG为8.58;HeLa细胞中荧光量均值为:核仁素抗体16.84,Fas抗体10.39,IgG为9.01;通过提取上述五种细胞的膜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发现核仁素和Fas均出现在细胞膜蛋白组分中。结论核仁素可在多种细胞膜表面表达,提示这种膜定位核仁素可能作为某些配体的受体介导信号转导,参与细胞功能的调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核仁素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7.
αB-晶状体蛋白与凋亡相关蛋白相互作用抑制C2C1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B-晶状体蛋白抗心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带6个串联组氨酸的αB-晶状体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aBC),经测序证实后,转染C2C12肌原细胞株,筛选稳定高表达αB-晶状体蛋白的细胞株.采用H2O2(0.5 mmol/L)诱导细胞凋亡,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率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细胞色素荧光强度作为细胞凋亡早期判断指标.提取细胞线粒体蛋白及胞浆蛋白,采用镍金属亲和层析分离αB-晶状体蛋白与其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免疫共沉淀证实其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①H2O2处理1 h后,转染αB-晶状体蛋白的细胞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②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αB-晶状体蛋白与其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中存在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p53、核因子κB、细胞色素C和Smac.③经免疫共沉淀证实,H2O2诱导细胞凋亡时,αB-晶状体蛋白与p53、细胞色素C和Smac等促凋亡蛋白相互结合增多,而与抗凋亡蛋白核因子κB相互结合减少.结论αB-晶状体蛋白基因转染可早期抑制氧化应激所致的C2C12肌原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αB-晶状体蛋白与上述凋亡相关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开展"影响小白鼠缺氧耐受性因素"设计性实验,探讨机体代谢率对小白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机制,并对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行初步训练.方法学生自主设计低张性缺氧的小白鼠模型,将小白鼠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腹腔注射三种药物:生理盐水(Ⅰ组)、1%咖啡因(Ⅱ组)和0.25%氯丙嗪(Ⅲ组),观察各生命体征,并记录耗氧量.结果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注射咖啡因的小白鼠较注射生理盐水的小白鼠死亡早、代谢率高,注射氯丙嗪的小白鼠较注射生理盐水的小白鼠死亡晚、代谢率低.结论降低机体代谢率对提高小白鼠缺氧耐受性有积极作用.设计性实验能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9.
中南大学病理生理学系为了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初步探索并实践了“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采用PBL教学法、探索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和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活动等教学策略,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了深层次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近5年来的实践证明,“学教并重”教学结构的实践,有效地调动了师生双方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0.
白介素-2诱发大鼠低血压及其机制探讨湖南医科大学病生教研室(长沙410078)涂自智陈广文罗涵邓恭华尢家马录本研究采用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复制大鼠低血压模型。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n=8):Ⅰ)正常对照组(NS),Ⅱ)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