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5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34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95篇 |
内科学 | 95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42篇 |
综合类 | 233篇 |
预防医学 | 44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10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48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比分析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200例太田痣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第1组70例,用Q开关694nm激光治疗;第2组60例,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第3组70例,交替使用上述2种波长激光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3个月,治疗次数为4~8次,每次治疗前后照相。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第1组与第2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满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3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永久性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和点状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3.
第二届Zimmer 学院亚太创伤论坛于2014年3月29日在上海举行,来自韩国的Ki-Chul Park 教授应邀就“股骨转子下骨折当代治疗选择”作了精彩演讲,不仅阐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方法选择原则,还结合实际临床病例介绍了具体手术方法和技巧,给人以启迪,反响很好。受论坛主席曾炳芳教授委托,并征得Park 教授同意,现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供广大骨科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1例晚期婴儿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病(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MLD)患儿芳基硫酸酯酶A(arylsulfatase A,ARSA)编码基因的变异情况。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ARSA基因第1~8共8个外显子序列。用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的跨种属保守性;应用Ucsf chimera软件对正常结构及变异结构的ARSA进行蛋白质3D结构建模及比对来分析变异所致的蛋白二级结构的丧失及蛋白空间结构的改变;应用PolyPhen-2、Mutation Taster及SIFT软件对新变异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患儿携带ARSA基因第3外显子c.467G>A(p.Gly156Asp)和第5外显子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c.467G>A(p.Gly156Asp)变异经PolyPhen-2、Mutation Taster、SIFT及PROVEAN预测软件预测为可能有害变异,同时经PubMed Protein BLAST分析ARSA第156位Gly在各种属间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改变可导致编码的ARSA功能发生障碍;c.960G>A(p.Trp320*)变异经Ucsf chimera软件进行蛋白3D结构建模分析发现,该变异可导致编码蛋白空间结构严重变形,原有功能丧失。结论ARSA基因c.467G>A(p.Gly156Asp)和c.960G>A(p.Trp320*)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MLD的致病原因,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索根据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评价阿胶珠炮制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蛋白质二级结构。根据阿胶与阿胶珠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与二级结构对温度的响应行为,评估阿胶珠炮制阶段的蛋白质变性程度。结果 阿胶珠正常炮制过程中,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二级结构随炮制程度增加而逐渐改变。炮制太过的阿胶珠中物质发生明显的热解,凝胶色谱上出现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红外光谱上蛋白质与油脂特征峰也有改变。结论 阿胶炮制成阿胶珠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的二级结构逐渐改变。红外光谱酰胺Ⅱ带峰位置的移动,能够反映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程度,可用于阿胶珠炮制程度连续评价与终点判断。凝胶色谱是否具有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热解产物峰,可用于判断阿胶珠炮制是否太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HIV/AIDS相关机会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HIV/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150例,HIV/AIDS无机会性感染患者120例,依据不同病原学将150例机会性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真菌感染组与混合感染组,检测CRP、SAA、WBC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CRP、SAA、SAA/CRP比值、WBC计数、NLR在不同感染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机会性感染组CRP、SAA、SAA/CRP比值、NLR均高于无机会性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会性感染组中Ⅲ期SAA、SAA/CRP比值、NLR均高于I期与II期,差异... 相似文献
28.
目的检测mTOR和LC3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探究二者与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将组织标本分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组和癌旁组织对照组,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检测mTOR和LC3在两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比较5年存活率与mTOR和LC3蛋白表达量的关系。结果肺癌组中mTOR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94,P0.05)。肺癌组中LC3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7.76,P0.05)。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mTOR蛋白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45.16%(14/31),mTOR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92.86%(13/14),mTOR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高于阳性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LC3蛋白阳性者5年存活率为66.67%(26/39),LC3蛋白阴性者5年存活率为16.67%(1/6),LC33蛋白阳性者五年存活率高于阴性者,但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OR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LC3表达下调,而LC3蛋白阳性者mTOR蛋白可能是Ⅰ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而LC3蛋白可能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弹性特征,研究冠状动脉管壁及其内部血液流动的各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根据健康人体冠状动脉造影的CT图像,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冠状动脉多分支结构;利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多分支血管计算模型。在假设血管壁为线弹性材料,血液流动为不可压缩牛顿流体瞬态流动条件下,进行血液及管壁的流固耦合分析,分析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冠状动脉内血液的流速在心脏舒张期达到最大;在冠状动脉弯曲及分叉处,流速会出现低速区,血管壁出现较大变形及等效应力。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理的研究中,应考虑血管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