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8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挥发性有机物引起荨麻疹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挥发性有机物(VOC)诱发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以36只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气采样机采取混有VOC的空气样本,作用于大鼠长期接触组(VOCL组),3个月后再取尘螨、蟑螂、蚕丝变应原液注射于大鼠,观察皮肤及胸腺组织改变。并与双蒸水组、短期接触组(VOCS组)对照。结果VOCL组真皮浅层水肿,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见少数嗜酸性粒细胞,其胸腺组织CD4,CD8阳性表达细胞减少,阳性表达细胞的百分比降低,CD8的百分比较CD4的百分比高;双蒸水组、VOCS组炎性细胞较少;VOCS组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CD4,CD8阳性表达细胞增多,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增高。结论VOC低水平长时间作用可导致机体的超敏反应,使变应原诱发慢性荨麻疹发生成为可能,同时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In order to provide a rational research basis for detection of resistance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to antimierobial hydrophobie agents and study on the resistant mechanism of multiple transferable resistance (mtr) efflux system, plasmid pET-28a(+) encoding mtrC gene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related target protein was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t (E. cold DE3. The fragments of mtrC gene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from the standard strains were amplified and clon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pET-28a(+) with restriction endonuelease to construct recombinant pET-mtrC which was verified by restriction endonuelease and DNA sequencing. The recom- binant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DE3 to express the protein mtrC induced by IPTG. The results showed mtrC DNA fragment was proved correct through restriction endonuelease and DNA sequencing. hs sequence was 99.5 % homologus to that published on GeneBank (U14993). A 48.5 kD fusion protein which was induced by IPTG was detected by SDS-PAG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of mtrC protein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was correct and the fusion protein was successively expressed in E. col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肛周和外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共入选尖锐湿疣患者2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9例,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适量;对照组118例,给予2.5%氟尿嘧啶乳膏适量;均为每周3次外搽。疗程8周;疣体完全消退者继续随访8周以观察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6.4%,66.1%(P〉0.05);有效率分别为85.7%,85.6%(P〉0.05)。治疗组痊愈后复发6例,复发率5.O%;对照组痊愈后复发27例,复发率22.9%(P〈0.0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29例。发生率24.4%,时照组发生不良反应44例,发生率37.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给药部位的红斑和糜烂,无系统不良反应。结论 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安全性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淋球菌不同基因型别的毒力岛类型及其sac-4基因与淋球菌血清抗性作用的关系.方法 运用NG-mast和正常人血清(NHS)的抗性比较试验,对46株淋球菌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分型和毒力岛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毒力岛sac-4基因与淋球菌NHS抗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46株野生株中,GGI阳性菌株占80.43%,可分为含有traG和altA;含带sac-4t基因的traG和altA;只含有traG一部分保守序列的三种毒力岛类型.血清抗性实验表明9株sac-4阳性的淋球菌野生株均不具有血清抗性,而sac-4阴性的2号和11号菌株却产生了部分血清抗性和完全抗性.结论 不同毒力岛类型有着不同的毒力特点和基因型别,淋球菌血清抗性作用与毒力岛sac-4基因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慢性荨麻疹、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高发病。由于发病原因复杂,难以确定,在治疗上较为棘手。我科从2000年6月对194例门诊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学疗法(ALA-PDT)治疗老年疣病的疗效。方法:93例老年疣患者,分别采用局部ALA-PDT治疗63例(A组),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30例(B组)。结果:A组患者经3次治疗后,痊愈16例(25.4%),显效25例(39.7%),有效13例(20.6%),无效9例(14.3%),总有效率65.1%,复发率6.3%,术后伤口疼痛3.2%,无其它明显副作用发生;B组治疗1次,痊愈率100%,复发率16.7%;伤口并发感染7例(23.3%),愈后局部遗留浅表瘢痕9例(30%),伤口疼痛100%。B组复发率、伤口感染率及局部遗留瘢痕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ALA-PDT无明显痛苦、无瘢痕形成,且复发率低,适合于头面部多发性、较大面积的皮损。  相似文献   
17.
柯冰  姚鹏  李芃  涂亚庭 《医药导报》2009,28(7):865-866
目的 比较二甲胺四环素和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理中片治疗与单纯二甲胺四环素和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 将150例轻、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口服理中片,每次5片,bid;二甲胺四环素,每次1片,bid;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每日早晚点涂患处1次.对照组:单纯口服二甲胺四环素和外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40 d.结果 124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10 d后治疗组皮损总数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并维持至40 d;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87.0%和41.3%(P<0.01).终止治疗20 d后痊愈率分别为73.9%和5.5%(P<0.01). 结论 二甲胺四环素和氟芬那酸丁酯软膏联合理中片治疗轻、中、重度痤疮具有稳定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及局部NK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CA皮损内CD4、CD8、CD16、CD57表达的检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CA发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法检测4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内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2和IFN-γ)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A皮损及正常对照者包皮环切组织CD4、CD8、CD16及CD5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4+-CD4+ T细胞百分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在CA发病过程中存在Th1向Th2漂移.疣体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均增高,但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织;CD16、CD57表达较正常组织中减少,说明病损局部NK细胞较正常组织少.结论 CA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失衡及病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CA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热休克蛋白90抗体(HSP90-Ab)的检测,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45例SLE患者抗HSP90抗体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SP90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另取15例健康血样进行正常对照。结果45例SLE患者血浆中HSP90IgG抗体阳性表达23例(51.11%),HSP90IgM抗体阳性表达12例(26.67%)。并且HSP90蛋白与HSP90IgG抗体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X2=4.15,P〈0.05)。15例正常对照组中未见HSP90IgG/IgM抗体阳性表达。结论SLE患者体内高表达的HSP90可诱导产生抗HSP90自身抗体,其在SLE的自身免疫损伤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 kit蛋白在人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分析它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9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及 2 0例良性痣中c kit蛋白的表达。结果 3 4例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4例转移性恶性黑素瘤、5例良性痣表达c kit蛋白 ,阳性率分别为 77.3 %、44 .4%、2 5 .0 % ,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后两者 (P均 <0 .0 5 ) ;原发性皮肤恶性黑素瘤中浅表扩散性恶性黑素瘤 (SSM )的c ki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 (P均 <0 .0 1) ;c kit蛋白的表达与年龄 性别 发病部位 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 (P均 >0 .0 5 )。结论 c kit蛋白的表达可能与人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其有望成为治疗黑素瘤的有效靶向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