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60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了解新聘护士对“三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进行动态分析。方法:对新聘护士先进行“三基”考试,工作半年及1年后复试,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进院时考试平均分较低,培训半年后及1年后平均分逐步提高、低分数段人数明显减少。结论:应加强对新聘护士的规范化培训特别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之尽快熟练掌握“三基”知识,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2.
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的急性临床病理学试验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通过观察被射频消融热毁损肌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的变化 ,循证射频自凝刀靶点治疗子宫肌瘤微创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 :对需行子宫全切的 30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采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头对其行射频消融 ,其中 2 8例消融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急性试验组 ) ,征得同意 2例于消融治疗 3d后切除子宫 (慢性试验组 )。试验组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下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对照组取材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消融的肌瘤组织。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仍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微创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的表达消失或减低 ,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这可能是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制和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胞内的依托泊苷浓度,为研究细胞内抗药性提供测试手段。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的粉防已碱、维拉帕米作用下,肿瘤细胞内依托泊苷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加入不同浓度的粉防已碱、维拉帕米后,肿瘤细胞K502内依托泊苷浓度有显著性提高。结论:钙拮抗药能增加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水囊引产过程中的观察注意事项,特别是总结脐带脱垂发生的临床症状,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处理,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81例的月妊娠水囊引产足临床经过,总结其中3例脐带脱垂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181患者上水囊过程中均无特殊不适,16例诉轻微耻骨上胀痛不适感,无并发症;取球囊后有4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2.34%),低于文献报道的自然阴道试产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有17例取水囊后因产科指征剖宫产(9.39%),低于文献报道的自然阴道试产过程中的剖宫产发生率;其中有3例发生脐带脱垂(1.66%),先露较高(-2.5和-3),胎心减慢、伴随宫缩亢进症状,均由阴道检查发现。结论:晚期妊娠水囊引产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但对于先露较高者,需谨慎操作。尤其需密切观察胎心变化,警惕脐带脱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回顾分析使用肠外营养支持的乳糜胸/腹的治疗,分析其与国际乳糜胸/腹治疗建议的共同点。方法收集2012、2013年共15例使用PN的乳糜胸/腹的诊疗内容,并对患儿一般资料、治疗方案的制定、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间本院使用PN支持的乳糜胸/腹患儿共15例,其中乳糜胸11例(73.3%),乳糜腹4例(26.7%),12例放置胸/腹引的患儿平均引流时间为(23.2±17.8)d。患儿PN时间平均为(19.9±19.1)d。经过积极引流、规范营养支持、奥曲肽、手术结扎胸导管等综合治疗,最终13例乳糜漏患儿治愈出院,1例带腹腔引流管出院后失访,1例住院1周后自动出院。15例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30.8±17.7)d。结论充分引流、合理营养支持、适时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可治愈大部分乳糜胸/腹,如保守治疗无效,可选择红霉素胸/腹膜粘连和手术治疗等侵入性治疗方式。高MCT饮食较常规低脂饮食更为有效。但仍需进一步探索更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6.
卵巢Brenner瘤又称卵巢纤维上皮瘤,是一种极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仅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2.5%[1],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其中良性Brenner瘤较多见。由于Brenner瘤少见,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诊断标准不一,漏误诊率较高。本组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15例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期为经阴道超声诊断卵巢Brenner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7.
王治  洪莉  李素廷  郝梦磊 《安徽医药》2020,24(3):630-633
目的构建纵向整合医学教育微信平台并初步探索其在妇产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在卵巢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50例卵巢肿块病例,其中良性肿块28例,恶性肿块22例,对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应用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实时无创动态分析卵巢肿块组织血管的生成和血流灌注模式,比较其时间一强度曲线(TIC)和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的形态特征,并对TIC各项定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图像中,良性肿块有24例(86%)显示内部以蓝色为主的低增强,恶性肿块有15例(68%)显示内部以红色为主的高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肿块中,23例(82%)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下,恶性肿块中有15例(68%)DVP曲线在造影全过程全部时段保持在基线之。卜;造影剂达峰强度恶性肿块显著高于良性肿块(P=0.000),达峰时间及平均渡越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28±11)S比(65±19)S,(74±29)S比(154±5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始增时间恶性肿块短于良性肿块[(23±10)S比(44±1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肿块的超声造影TIC、DVP曲线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而结合了超声造影参数图像处理软件可更加直观地反映良恶性肿块的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9.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分别于移植前、移植后30d、60d、100d对8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进行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中上臂围(MUAC)、腰围(WC)等人体学测量,同时测量脂肪组织(FM)、体脂百分比(%BF)、去脂组织(FFM)及去脂组织百分比(%FFM)等人体成分,并进行生化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LB)测量,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变。结果人体学测量结果显示,在移植后100d内患儿体质量、BMI、TSF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在移植后30d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上升(P0.05,P0.01),WC在移植后100d内持续升高(P0.01);人体成分测量结果显示,%BF、FM在移植后60d内明显升高(均P0.05),%FFM在移植后60d内显著降低(P0.01);生化测量结果显示,ALB呈先升后降再上升的趋势,PreALB在移植后60d内显著上升(P0.01)。结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0d内,多数人体学及人体成分测量指标下降;而在移植后60d则存在FFM丢失和FM不断蓄积的现象。不建议将ALB和PreALB作为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营养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结合病例就腹腔镜在小儿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方法应用腹腔镜开展巨结肠根治术、小肠部分切除术、幽门肌层切开术和食管胃底折叠术等小儿胃肠道腹腔镜手术189例,年龄最小的仅出生15 d,体质量3 kg。结果189例患儿中,8例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5.8%(181/189)。181例患儿术后恢复明显早于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少;随访1~60个月,长期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同。结论腹腔镜应用于某些小儿胃肠道手术具有与开放性手术相同的术后疗效,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瘢痕小,更符合现代外科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