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手术植入蛋白缩窄环,4 w后建成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于造模前后行3.0 T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短轴位的心尖、乳头肌水平层面行T1 mapping扫描,分别在增强前后测定左心室壁感兴趣区的心肌T1定量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造模前后、增强前后T1值的差异。结果 12只正常猪完成了造模前磁共振检查,所有层面平扫心肌平均T1值为(1108.9±10.5)ms,其中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050.2±16.7)ms,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139.7±54.4)ms,两个层面平均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完成了CMR扫描,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210.6±94.2)ms,比造模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236.0±114.3)ms,与造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头肌层的前壁、前间壁与其造模前后的平均T1 mappin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06)。结论左室前壁、前间壁为前降支供血区,T1 mapping在造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技术对诊断心肌慢性缺血或梗死有定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应用流固耦合方法模拟分析血栓后髂动脉内的血流及管壁的应力情况,验证本文所用的流固耦合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提供技术条件和研究方法,为临床诊疗应用提供一定指导。方法:基于逆向工程三维重构技术。应用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对通过临床采集的增强CT二维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基于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血栓后髂动脉的血流区域三维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统一构建0.3mm厚度的弹性血管壁三维模型。应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血栓后髂动脉的血流及血管壁模型进行流固耦合模拟计算。结果:在对计算模型进行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有效设定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迭代耦合计算,获得研究对象在心动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血管壁形变、等效应力、壁面振荡切应力、血流速度矢量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通过与他人研究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用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模拟结果.发现较大的等效应力、较小的壁面振荡切应力、缓慢的流速以及回流等复杂的血流及管壁应力情况容易使得血管狭窄处的内皮细胞受损严重、血小板加速聚集,进而加重血管栓塞,加剧血管的狭窄,为进一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提供技术条件和研究方法。为临床诊疗应用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弹性血管壁的流固耦合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和刚性血管壁的CFD方法模拟获得的正常主动脉弓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为深入研究血液流动状态与动脉疾病的关系提供帮助。方法取46岁男性,胸主动脉正常CT图像,格式为Dicom,层间距为0.5mm,每片图像的平面分辨率为512×512,像素大小为0.5mm。应用医学图像后处理软件,对通过临床获得正常人体主动脉CT二维医学图像数据进行重构,得到主动脉血流及血管壁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应用于模拟计算。结果在设定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基础上,经多次迭代耦合计算,获得血管壁形变、等效应力、血流速度、壁面振荡切应力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结论在心动周期内弹性血管壁的主动脉内血流情况较刚性血管壁主动脉内血流情况更为复杂,管壁等效压力变化较大,血管壁的振荡切应力更高,表明弹性血管壁的流固耦合的CFD模拟更能体现真实主动脉内复杂血流情况,为深入研究血流动力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4.
目的运用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评价针刺治疗1个月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进行临床FD评分及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其中8例接受针刺系统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行胃钡餐动力检查、空腹血清胃泌素检测及症状评分。选择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接受以上相同的检测。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中间横带宽度。结果 FD患者与正常人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针刺治疗1个月后,FD患者单项及总体症状积分显著减低(P均0.01),胃潴留液明显减少(P0.01),胃中间横带宽度缩小(P0.05),胃蠕动波频率加快(P0.01),胃蠕动波通过时间缩短(P0.05),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P0.01),均趋向接近于正常人。在针灸治疗FD中,胃动力指数与症状指数及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 X线胃钡餐动态摄影可作为实用而价廉的FD胃动力检查方法,针刺治疗FD可能通过提高胃泌素水平、促进胃动力的提高而产生疗效。  相似文献   
145.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采用反相乳化法制备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用环丙沙星壳聚糖微球.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处方中影响制品外观、平均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因素.按优化处方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142.31±7.85) μm,载药量(14.20±0.61)%,包封率(56.43±1.31)%.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2h和48 h时累积释放率分别为44.3%和92.1%,提示制品具有缓释效果,有利于减少给药频次.  相似文献   
146.
洪洋 《亚太传统医药》2013,9(7):180-181
目的:比较川芎嗪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奥曲肽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禁食、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解痉制酸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川芎嗪组采用川芎嗪,奥曲肽组则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腹痛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川芎嗪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全身或者局部并发症,也无死亡病例出现;两组患者腹痛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两项指标,川芎嗪组显著优于奥曲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在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上有良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7.
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临床应用的体表心电图(ECG)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采样,并将数据传送给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分析打印,为临床心外科手术心电图监测和心血管药理动物实验提供新的采集分析系统。方法:本文从软、硬件上介绍了一种以微机为上位机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结果:利用本文设计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外膜心电图同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准确,波形清晰。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介入手术室内各点的监测,分析室内辐射场的分布情况。通过对监测结果分析,建议介入工作人员应选择辐射剂量小的点位工作,同时应加强对射线的散射防护。  相似文献   
149.
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洪洋 《护理与康复》2005,4(6):422-42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神经功能.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本院用开颅血肿清除、锁眼微创血肿清除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9例,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比较分析半月板撕裂的MRI征象与关节镜下表现,提高半月板撕裂的MRI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76个半月板病例,对其进行MRI征象分析并诊断,所有病例2周内行关节镜检查,将其结果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病例,MRI诊断30个半月板为Ⅲ级损伤;关节镜诊断28个半月板为撕裂即Ⅲ级损伤.MRI与关节镜诊断一致的撕裂半月板个数为22个,MRI诊断为可疑撕裂但关节镜诊断为阴性的半月板个数为8个,MRI诊断为阴性但关节镜诊断为撕裂的半月板为6个.本组病例半月板撕裂的MRI诊断的灵敏性为79%,特异性为93%.结论:从半月板撕裂的MRI征象中,分析假阳性及假阴性病例,找出提高MRI对半月板撕裂诊断准确率的对策为:MRI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半月板内高信号的性质判断应准确,防止周围韧带被误认为半月板撕裂信号,对于线状高信号的层数判断应准确,对于半月板变形与弥漫性高信号的分析应结合伴随征象,对于桶柄状撕裂的征象应观察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