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6例穿孔性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穿孔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6例穿孔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病理特点、治疗及疗效。结果 46例穿孔性结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为97.83%,手术死亡率为8.70%,术后5年生存率为DukesB期70.32%,DukesjC期41.74%,DukesD期2.54%。结论 结直肠癌的穿孔并非不良预后因素,治疗应争取根治性切除手术并辅以化疗。  相似文献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1997年我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3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7例,女3例;年龄16~58岁。职业分布:运动员6例,演员5例,干部10例,工人4例,农民3例,学生2例。致伤原因:体育...  相似文献   
43.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调理气血经验方对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0月纳入研究的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术且口服中医调理气血经验方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组患者28例,其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49~80岁;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8~76岁;股骨头坏死组患者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5~78岁。对患者术前、术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双下肢动静脉多普勒及术中、术后出血、输血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患者围手术期出凝血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股骨颈骨折组的显性失血总量平均为346.96ml,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的显性失血总量平均为380.28ml,股骨头坏死组的显性失血量平均为443.57ml,三组的显性失血量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股骨颈骨折组显性失血总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小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股骨头坏死组,而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之间同时期的PT值、APTT值、D-Di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每组组内各时期D-Di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三组患者血浆D-Di水平均较术前、术后升高;各组内PT值、APTT值两两比较,仅股骨颈骨折组APTT值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股骨颈骨折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股骨头坏死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三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6),且均成功溶栓。结论:中医调理气血法(经验方)对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调节可改善术后血液高凝状态,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还揭示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同病因的患者其显性出血情况不同,凝血情况相似,不同病因与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4.
实验性锁骨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与克氏针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具正常锁骨标本作为参照,另采集8具锁骨标本,造锁骨中外1/3处短斜形骨折模型,分别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和克氏针两种内固定方法固定,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手段测试各组试件的生物力学特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三点弯曲强度测量,中空加压螺钉组均接近正常标本(P>0.05),而克氏针组与正常标本组相差显著(P<0.05);弯曲刚度测量结果具有相似的规律性;②扭转强度和刚度测量表明,中空加压螺钉组与正常标本无显著差异(P>0.05),比克氏针固定优越(P<0.05);③拉伸试验表明,中空加压螺钉组内固定抗拉强度和刚度优于克氏针内固定(P<0.05);抗拔力中空加压螺钉组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P<0.05);④中空加压螺钉组内固定应力遮挡小,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P<0.05).结论:中空加压螺钉组在强度和刚度上均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与正常标本相接近,且应力遮挡小,是当前锁骨复合内固定的理想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5.
束舒筋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愈合期功能障碍50例沈茂荣宁敏坚广西壮族自治区骨伤医院530012南宁市新民路32号关键词膝关节周围骨折;愈合期;功能障碍;束舒筋法膝关节周围骨折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引起膝关节粘连、僵硬,功能障碍。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中药...  相似文献   
46.
我院 1992~ 1998年 2月用钢丝环暂时代替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 1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中男 13例 ,女 5例 ;年龄 4~ 14岁。右侧 12例 ,左侧 6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 4周~ 6个月 10例 ,6个月~ 1年 6例 ,1年以上 2例。按Bado氏[1] 四型分类法 :Ⅰ型(伸直型 ) 5例 ,其中 1例并发骨间背侧神经麻痹 ;Ⅱ型 (屈曲型 ) 1例 ;Ⅲ型 (内收型 ) 12例 ,其中 9例并发骨间背神经麻痹 ;无Ⅳ型 (特殊型 )病例。2 治疗方法取肘关节后外侧入路 ,显露肱桡关节和尺骨近端 ,切除肱桡关节间隙和尺桡间隙处的瘢痕组…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9.2%,对照组为53.7%,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治疗后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可明显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8.
沈茂荣  梁伟国 《广西医学》2006,28(10):1652-165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获满意疗效,但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的状况却很普遍,许多医生认为腰椎间盘手术属于"小手术",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重视不足,结果出现的问题较多,现就本院和外院遇到的67例腰椎间盘手术并发症和失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9.
粪石堵塞引起的结肠梗阻临床较少见,一般非手术治疗能缓解,若处理不当,导致肠穿孔等并发症,则后果严重。作者1992年至1997年共收治4例粪石性结肠梗阻伴穿孔,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女性各2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48岁,平均55.5岁。平素都有习惯性便秘史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不同非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西医治疗组、中医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医组),各组均30例,分别给予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的发生率及治疗的成本一效果比。[结果]西医组与中医组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西医组临床疗效优于中医组(P〈0.05),但两组间成本-效果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组与中西医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中西医组优于西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组与中西医组间成本-效果比及临床疗效比较中西医组优于中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成本-效果比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