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郑州地区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人群中的流感嗜血杆菌(HiB)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251例ARI(观察组)患儿进行流感嗜血杆菌IgM(HiB-IgM)抗体测定,同时设440例非感染病例和289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并对年龄、性别、城乡和季节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阳性率为9.2%,非感染病例对照组阳性率为3.2%,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3.4%。观察组与两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中以~6个月、~12个月两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分别是14.0%和12.5%,季节分布中11月至翌年4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5~10月(P<0.01)。结论郑州地区儿童ARI人群中HiB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呼吸道病原学研究。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急性哮喘儿童并发肺部感染情况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临床资料,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患儿基本情况、哮喘发作情况、基础疾病、营养水平、免疫状况、肺功能、抗菌及平喘药物应用情况等,选择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中,并发肺部感染者53例(26.50%),分析感染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两组年龄、营养水平、鼻炎或鼻息肉、肺炎支原体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并发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营养水平、革兰阴性菌感染、抗菌药物和平喘药物使用情况(P 0.05)。结论肺部感染是急性发作哮喘患儿常见并发症,其常见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及抗菌和平喘药物应用,因而临床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呼吸科与ICU病房肺炎患儿痰培养真菌检出率及菌株分布情况,提高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无菌操作采集呼吸科收治6 576例、ICU收治541例肺炎患儿晨痰标本进行真菌培养,比较2个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及真菌分布特点.结果:(1)235例检出真茵,总检出率3.30%(235/7 117);(2)ICU病房痰标本真茵栓出率、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13.68%(74/541),45.95%(34/74),54.05%(40/74);呼吸科病房分别为2.45%(161/6 576),6.21%(10/161),93.79%(151/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痰真菌培养真阳性者分离出真菌60株,假阳性者分离出真菌196株,2个病房痰培养最常见真菌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结论:ICU病房痰标本真菌检出率及真菌培养真阳性率均高于呼吸科病房,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感染菌株.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厄他培南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住院患儿100例,入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除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等综合治疗外,观察组应用厄他培南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应用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儿在疗效及联用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厄他培南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尤其避免了因广覆盖引起的耐药风险,降低了对多重耐药的选择压力和附加损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是很好的初始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及相关标志物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160例CAP患儿为CAP组,另选5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CAP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CAP亚组(n=137)和重度CAP亚组(n=23);根据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亚组(n=78)、支原体肺炎亚组(n=35)和病毒性肺炎亚组(n=47)。检测各组血浆NETs及相关标志物抗菌肽-37(LL-37)、胞外游离DNA (cfDNA)、DNA酶Ⅰ(DNaseⅠ)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CAP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P组NETs、LL-37、cfDNA水平显著增加,DNaseⅠ活性显著降低(P < 0.05)。与轻度CAP亚组相比,重度CAP亚组NETs、LL-37、cfDNA水平显著增加,DNaseⅠ活性显著降低(P < 0.05)。细菌性肺炎亚组、支原体肺炎亚组、病毒性肺炎亚组间NETs、LL-37、cfDNA水平及DNaseⅠ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AP组NETs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呈正相关(分别r=0.166、0.168、0.275、0.181、0.173,P < 0.05);LL-37、cfDNA与WBC (分别r=0.186、0.338)、CRP (分别r=0.309、0.274)呈正相关(P < 0.05),DNaseⅠ活性与CRP呈负相关(r=-0.482,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ETs、LL-37、cfDNA、DNaseⅠ诊断C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4、0.648、0.727、0.91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2.89、46.26 ng/mL、233.13 ng/mL、0.39 U/mL;灵敏度分别为88.12%、35.63%、54.37%、91.25%;特异度分别为74.00%、92.00%、86.00%、76.00%。鉴别CAP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873、0.924、0.820、0.77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57.7、49.11 ng/mL、252.54 ng/mL、0.29 U/mL;灵敏度分别为83.21%、86.96%、78.26%、95.65%;特异度分别为78.26%、83.94%、76.64%、56.93%。结论 CAP患儿血浆NETs及相关标志物水平对CAP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6.
克雷白杆菌小儿肺炎80例临床分析曲文华吴惠沈照波(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郑州市450053)我们自1995年12月~1997年6月对652例肺炎患儿进行呼吸道病原学检查,病原诊断为克雷白杆菌肺炎80例,其中72例依靠血清凝集法测血清抗体诊断。临床资料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测定高热惊厥患儿血清及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表达水平,探讨高热惊厥(FC)患儿惊厥发作后有无并发脑损伤。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0例单纯性FC患儿,50例复杂性FC患儿及48例对照儿童血清及脑脊液NSE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复杂性 FC组血清 NSE水平(26.31±9.76 ng/mL)高于单纯性 FC组(21.73±8.33 ng/mL ;P<0.05)及对照组(13.48±7.67 ng/mL ;P<0.01),单纯性 FC组血清 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复杂性FC组和单纯性FC组脑脊液NSE水平分别为(19.33±5.83)ng/mL和(17.40±6.11)ng/mL ,均高于对照组的(11.06±5.85)ng/m L分别 P<0.01,<0.05,复杂性FC组和单纯性F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惊厥发作后有一定程度的脑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48.
1989年至1990年,我们对4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随机抽样,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与单纯应用西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两组各23例。单纯西药治疗为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最小的5个月,最大的7岁;辅助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者为治疗组,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8岁,全部病例均有高热,头痛(或精神异常),脑脊液细胞数>15个/mm~3,脑电图有局限  相似文献   
49.
5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根据在2008年12月—2009年4月期问在我科门诊治疗的56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和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测定对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支,32例)和哮喘患儿30例,并将同期的肺炎和正常儿为对照组,应用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和ECP浓度测定。结果过敏原筛查阳性率(Phadiatop):喘支组68.8%,哮喘组76.7%,肺炎组10.0%,正常组15.0%,喘支组与哮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7 P>0.05);而喘支组与肺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9.8 P<0.01);血清ECP水平喘支组为(22.20±12.55)μg/L;哮喘组为(28.44±18.5)μg/L;肺炎组为(4.23±4.10)μg/L,喘支组与哮喘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1.563 P>0.05);喘支组与肺炎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t=7.47 P<0.01)。结论喘支多数有吸入过敏,可能是哮喘的早期表现,变应原体外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筛查试验及ECP测检对诊断喘息性疾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