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牛磺酸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百草枯染毒组、百草枯染毒+小剂量牛磺酸组和百草枯染毒+大剂量牛磺酸组。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标本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评估氧化应激状态;另以ELISA法检测血标本中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评估炎症反应;DHE荧光探针检测肾脏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肾脏标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中p-P38 MAPK、p-JNK和pERK1/2的蛋白水平;并以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肾脏内TNF-α、TGF-β1及IL-6的mRNA水平。结果:百草枯中毒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增高,牛磺酸干预后降低了中毒大鼠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且大剂量牛磺酸组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更低。牛磺酸的干预不仅明显减轻了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同时也降低了百草枯中毒大鼠肾脏的MAPK活性。结论:牛磺酸干预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了肾脏MAPK活性、减轻了肾脏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2.
气质联用法测定保健品中二乙烯苯溶剂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保健品中二乙烯苯溶剂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法提取样品中的二乙烯苯,以分离样品中的油脂,气质联用选择离子方式(GC-MS-SIM)检测样品提取物中的二乙烯苯.结果:在0.2~10μg/lI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92;按取样5 g计算,检测限为20μg/kg;按50、100、150μg/kg的量作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2%~93%;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为5.4%~8.7%.结论:方法能有效分离样品中油脂,去除其它挥发性成分的干扰,检测限低于50μg/kg的限量值,能满足日常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3.
制川乌不同饮片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制川乌有无“白心”对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按药典法分别测定有“白心”和无“白心”饮片中的酯型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结果浸泡7 d水煮6 h后除去“白心”部分酯型生物碱含量最低,“白心”部分含量较高;加热水煮时间越长总生物碱含量越低。结论有无“白心”对制川乌饮片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黑果悬钩子Rubus caesius茎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活性。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酶标仪测定不同萃取部位和单体化合物的PTP1B抑制活性。结果从黑果悬钩子茎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苷(1)、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2)、异槲皮苷(3)、金丝桃苷(4)、(-)-表儿茶素3-O-没食子酸(5);从叶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类叶升麻苷(6)、鞣花酸(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黑果悬钩子中分离得到。不同的萃取部位均有一定的PTP1B抑制活性,化合物6表现出较好的PTP1B抑制活性,IC_(50)为(27.41±0.61)μg/m L,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叶的醋酸乙酯部位中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5.
沈海涛  李小亮  赵旭 《安徽医药》2021,25(6):1212-1215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80例面肌痉挛病人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进行镜像视觉反馈疗法(治疗组)和口服卡马西平治疗(对照组),共治疗20 d,治疗结束后6个月回访.分别采用Cohen评分评估痉挛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  相似文献   
36.
目的:了解唐山市部分医院脑梗死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应用现状,为改进脑梗死二级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唐山市4家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的位院患者,调查患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状.结果:脑梗死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存在不同程度不规范情况,血清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水平越高,他汀类药物应用规范程度越高.结论:唐山市部分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对他汀类药物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与卒中预防指南尚有距离,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脑卒中二级预防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37.
背景:治疗师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方法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步态训练方法,但因其对治疗师体力消耗较大,且人员需要较多,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机器人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总结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康复中的作用及其对下肢运动及肌肉活动模式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5-01/2010-12涉及机器人、Lokomat、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及脊髓损伤步态康复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spinal cord injury, gait, walking, locomotor, locomotion,rehabilitation,robot,robotic,Lokomat",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虽然到时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证明机器人运动训练方法优越于其他方法,但其在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应用也有明显的优势。机器人设备对下肢运动的被动引导及固定步行模式的重复训练不利于患者最大自主肌力的发挥及步行循环周期之间的变动,不能做到治疗师那样敏感地感受患者的运动表现。治疗师只有全面了解机器人设备并根据患者的运动能力不断调整训练参数,以致使患者在精确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运动能力,才能获得最佳的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8.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极高,也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存活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多方面的障碍[1],给自身、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康复医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广大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希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0.
背景:机器人设备能够在精确控制的环境下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重复性的高强度较长时间的步态训练,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有其明显的优势。目的:探讨Lokomat-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在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2名男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参加Lokomat步态训练5.5个月,于训练前、训练后6,12周及训练5.5个月后对患者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Lower Extremity Motor Scores,LEMS)、10m最快步速、6min步行耐力及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与结论:两名患者经过Lokomat自动步态训练,虽然LEMS分数无明显提高,但其10m最快步速、6min步行耐力、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这说明机器人自动步态训练能够有助于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