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以内科为主,但不能达到终身治愈的目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其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胃转流术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减少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目前胃转流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具体作用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道激素、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氧化应激及胰岛素信号转导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肾脏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调节神经体液和心血管功能的主要系统。新发现的多肽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通过产生血管紧张素(Ang)1-7和水解部分AngⅡ,拮抗由ACE水解产物AngⅡ介导的缩血管作用,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肾脏ACE2表达下降,糖尿病、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均可损害肾脏,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三种疾病患者ACE2基因A/C多态分布情况及其与肾脏损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心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变化与心脏重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NC,n=10)和代谢综合征(MS)组(n=12),对照组予普食喂养,MS组予高脂(脂肪占总热能49%)高盐饮食,喂养24周.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并检测心肌组织的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心脏重量和心脏组织形态学分析心脏结构改变,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压、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心脏PPARα、PPARδ和PPARγ蛋白表达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结果 1.MS组大鼠心脏重量明显增加[(1.81±0.15 vs 1.36±0.06)g,P<0.05],心脏/体重比明显增高[(3.6±0.2 vs 3.2±0.1)mg/g,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心脏重构明显;2.MS组大鼠心功能参数-dp/dtmax明显低于NC组(4860±716 vs 6321±449) mm Hg/s,而LVEDP明显增高[(3.5±0.7 vs 2.3±0.8)mm Hg,P<0.05];3.MS大鼠心肌组织FFA水平明显增高[(0.26±0.09 vs 0.15±0.03)mmol/L,P<0.05];4.MS大鼠心脏PPARα、δ和γ蛋白表达明显减低;5.葡萄糖输注率(GIR)与心脏/体重比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5),心肌组织内FFA的水平与心功能参数-dp/dtmax呈显著负相关(r=-0.74,P<0.05).结论 MS大鼠心脏重构和功能失调明显,而心脏PPARs (PPARα、PPARδ、PPARγ)蛋白表达减低,可能对心肌脂肪酸代谢和MS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心脏重构和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心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变化与心脏重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对照组(NC,n=10)和代谢综合征(MS)组(n=12),对照组予普食喂养,MS组予高脂(脂肪占总热能49%)高盐饮食,喂养24周。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并检测心肌组织的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心脏重量和心脏组织形态学分析心脏结构改变,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压、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室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了解心脏功能变化。心脏PPARα、PPARδ和PPARγ蛋白表达检测采用Westernblot方法。结果1.MS组大鼠心脏重量明显增加[(1.81±0.15vs1.36±0.06)g,P<0.05],心脏/体重比明显增高[(3.6±0.2vs3.2±0.1)mg/g,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心脏重构明显;2.MS组大鼠心功能参数-dp/dtmax明显低于NC组(4860±716vs6321±449)mmHg/s,而LVEDP明显增高[(3.5±0.7vs2.3±0.8)mmHg,P<0.05];3.MS大鼠心肌组织FFA水平明显增高[(0.26±0.09vs0.15±0.03)mmol/L,P<0.05];4.MS大鼠心脏PPARα、δ和γ蛋白表达明显减低;5.葡萄糖输注率(GIR)与心脏/体重比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5),心肌组织内FFA的水平与心功能参数-dp/dtmax呈显著负相关(r=-0.74,P<0.05)。结论MS大鼠心脏重构和功能失调明显,而心脏PPARs(PPARα、PPARδ、PPARγ)蛋白表达减低,可能对心肌脂肪酸代谢和MS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是心脏重构和功能失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发展快、预后差。胰腺癌的动物模型是胰腺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理想的胰腺癌动物模型为研究者探索胰腺癌发病机制、研究预防策略、评价临床疗效提供了适当的方法。常见的胰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化学诱导型、种植型及基因工程型。就各种胰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基乙二醛(MGO)对胰腺癌 PANC-1细胞增殖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PANC-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GO对PANC-1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细胞后显微镜下观察MGO处理后PANC-1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家族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MTT检测发现MGO对人胰腺癌PANC-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呈剂量时间依赖性;MGO处理48 h后的PANC-1细胞在Hoechst33258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核固缩表现;Western blot检测表明MGO能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量而提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论 MGO能够有效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作用凋亡信号通路调控凋亡家族蛋白Bcl-2,Bax 和Caspase-3表达进而诱导PANC-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大蒜素抗肝癌的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鼠肝癌动物模型,评价大蒜素在体内抗肝癌的有效性及可能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在BALB/c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接种MM45T.Li细胞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和大蒜素治疗组,每组动物各20只,予接种后第2 d腹腔内注射给药,分别注射0.2 mL 0.9%NS和0.2 ml (1.95 kg/L)大蒜素液,每天1次,连续14 d;每2 d持续测量肿瘤体积变化,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于末次给药第2 d处死动物,称取肿瘤重量,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用HE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大蒜素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组织HE染色示大蒜素治疗组肿瘤组织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且能从形态学上观察到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而模型组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大蒜素治疗组肿瘤组织中有较多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大蒜素治疗组小鼠外周血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2.59%±4.93%和18.94%±1.87%,明显高于模型组的32.34%±6.40%和12.01%±1.06%(P<0.05)。结论: 大蒜素可能通过活化CD4+和CD8+T淋巴细胞诱导抗肿瘤免疫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大幅组织学彩色照片展示了成年SD大鼠睾丸内睾丸网的分布:睾丸网分布在睾丸后上缘的被膜(白膜)下和睾丸网出口处,大致在1点至3.5点位置区间;睾丸网出口大致在1.5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N-Nitrosobis(2-oxopropyl)amine(BOP)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方法:将120只雌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实验组(80只)和对照组(40只)。按10 mg/kg体重分别给实验组金黄地鼠皮下注射BOP,每周1次,持续7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1次注射后第11周开始,每两周1次,处死实验组金黄地鼠10只,对照组5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部分动物出现黄疸及营养不良、远处转移,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腹肉眼观察,在18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23个胰腺肿瘤。其中,1只有3个胰腺肿瘤,3只有2个肿瘤,其余均为单发。其中,7个肿瘤直径<5 mm,16个肿瘤直径≥5 mm,最小肿瘤直径2.0 mm,最大肿瘤直径17 mm。肿瘤直径中位数6.8 mm,体积中位数178.71 mm3,质量中位数0.32 g。组织学检查共在26只实验鼠中发现31个胰腺癌,其中原位癌9个,浸润癌22个,均为胰腺导管腺癌。所有荷瘤鼠均伴有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19周后,所有的实验组动物均发现不典型增生,共在65只实验组动物中发现胰腺不典型增生。实验组总成瘤率81.3%(65/80)。结论:经皮下注射BOP,成功建立诱导性金黄地鼠胰腺癌动物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易复制,组织病理学与人胰腺癌相似,是胰腺癌体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稳定大鼠盲肠-腹壁粘连模型,并探讨盲肠在腹腔外暴露时间和盲肠与腹壁的损伤程度对成模率的影响。方法: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9只。A组:盲肠暴露15 min,重度损伤;B组:盲肠暴露25 min,重度损伤;C组:盲肠暴露25 min,轻度损伤。行盲肠-腹壁粘连手术后1周打开腹腔,观察大鼠盲肠-腹壁粘连情况,统计各组粘连率,同时取粘连部位腹壁及肠壁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情况。结果:盲肠暴露25 min,重度损伤大鼠盲肠-腹壁粘连率达88.9%,缩短盲肠暴露时间10 min及减轻损伤程度会导致粘连率分别降低77.8%和55.6%。组织学检查显示,重度损伤大鼠几乎都伤及盲肠及腹壁肌层,轻度损伤组大鼠有三分之一伤及肌层,但程度较轻;盲肠暴露25 min,重度损伤大鼠造模部位炎症反应大于其它两组。结论:在大鼠盲肠-腹壁粘连模型制备过程中盲肠暴露时间与盲肠-腹壁损伤程度对最终粘连率有较大影响,盲肠、腹壁刮伤至片状出血,盲肠空气暴露25 min,可得到粘连率达88.9%的高效稳定的大鼠-腹壁粘连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