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5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77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在老年斜疝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斜疝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65~9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T组采用传统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解剖定位方法;V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术后6h VAS评分,麻醉满意度以及尿潴留、误入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T组[(6.1±1.8)min vs(12.1±2.0)min,P0.05];T组术中VAS评分明显高于V组[(4.5±1.1)分vs(2.1±0.9)分,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组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T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尿潴留,T组有1例误入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以旋髂深动脉为标记的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能为老年斜疝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可靠的麻醉。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方式复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动物分4组,即模型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三七总皂苷200mg/kg和400mg/kg实验组、假手术组.实验组在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2h前灌胃给予三七总皂苷预处理.分别采用鲨试验偶氮显色法和酶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LPS和D-乳酸.取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血液分别作细菌培养.取回肠一段,按Chiu氏分级法进行病理组织学的分类评价.结果模型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数显著增加,而实验组的明显减少.两种剂量的三七总皂苷均明显降低血浆LPS浓度,400mg/kg的三七总皂苷降低血浆D-乳酸浓度,而200mg/kg剂量则无明显影响.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小肠的病理性改变.结论三七总皂苷对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行老年下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患者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完善所需时间、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27%(P0.05)。结论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联合腰麻方案对老年患者实行下肢手术,阻滞效果较快,平面调控较易把握,且麻醉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scutellarin)对OX-LDL诱导损伤的巨噬细胞RAW264.7脂质吞噬能力及对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复制OX-LDL诱导损伤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吞噬及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模型胆固醇酯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1)油红O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红染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灯盏乙素50和100μmol/L组细胞红染程度均低于模型组;(2)胆固醇酯含量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模型组细胞CE/TC值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用药组细胞CE/TC值均降低.(3)WB和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且灯盏乙素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1)灯盏乙素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损伤的RAW264.7细胞脂质吞噬能力.(2)灯盏乙素能够明显下调OX-LDL诱导损伤的RAW264.7中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5.
目的 研究灯盏乙素(scutellarin)对OX-LDL诱导损伤的巨噬细胞RAW264.7脂质吞噬能力及对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复制OX-LDL诱导损伤模型,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脂质吞噬及试剂盒检测细胞损伤模型胆固醇酯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1)油红O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红染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灯盏乙素50和100μmol/L组细胞红染程度均低于模型组;(2)胆固醇酯含量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模型组细胞CE/TC值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用药组细胞CE/TC值均降低.(3)WB和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simvastatin)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且灯盏乙素组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1)灯盏乙素能明显抑制OX-LDL诱导损伤的RAW264.7细胞脂质吞噬能力.(2)灯盏乙素能够明显下调OX-LDL诱导损伤的RAW264.7中PKC和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66.
67.
对8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了1s率(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K-PGF1a),T淋巴细胞总数(T3)及亚群(T4,T8),IgA、G、M测定。结果:FEV1%降低,血浆中TXB2浓度升高,TXB2/6-K-PGF1a比值增大,外周血中T4减少,T8增多,T4/T8比值下降。MMEF重度降低时,TXB2和TXB2/6K-K-PGF1a升高,IgG改变显著,T4减少,T4/T8比值降低。T4/T8比值降低患者,血浆中TXB2浓度升高,TXB2/6-K-PGF1a比值增大,差异显著。结果提示:COPD患者可能有TXB2/6-K-PGF1a平衡紊乱,免疫功能改变,T4/T8比值改变可能影响TXB2/6-K-PGF1a平衡。大气道和小气道发生和发展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8.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复杂,与免疫因素及炎性介质等因素相关。单克隆抗体因为能特异性结合并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体内呈靶向性分布、不良反应少,所以成为治疗中重度UC的研究热点,其中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类单抗(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α4β7整合素抗体(如维多珠单抗、etrolizumab、SHP647),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拮抗剂等。对治疗UC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新药的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Aβ)过度沉积、神经炎症反应、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目前临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传统中草药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AD作用成为研究热点。老鹳草作为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已有600余年的临床药用历史,其具备巨大的药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老鹳草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类型主要包括鞣质、黄酮、有机酸及挥发油等。研究表明,中药老鹳草中多种鞣质化学成分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障碍等药理活性,其机制涉及抗Aβ、调节Tau蛋白、抗氧化、抗炎、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等,其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从而有效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后,着重对中药老鹳草属中多种鞣质组分及其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通过探讨中药老鹳草属植物中的鞣质组分及其作用机制,筛选出潜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组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评价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情况.方法 分析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CT胆管造影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分析,并与术后结果作比较.结果 术前CT 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术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0、0.53、1.96、0.59、2.63,均P>0.05);肝门部胆管癌CT术前评估可切除26例,术中评价可切除2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结论 术前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阴性对比能够对肝门部胆管癌累及血管和胆管的程度作出良好评价,可为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