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51.
目的检测分析TCE暴露小鼠肝功能、肝脏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含量以及脾脏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与TCE暴露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雌性BALB/c小鼠饮水摄入2.5 mg/ml和5 mg/ml的TCE,在2、4、8、12周时采集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reg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CE染毒组小鼠AST和ALT水平明显升高,2周和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匀浆中IL-10含量则明显降低(4周时最低);脾脏Treg细胞数量也明显降低,2、4、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功能与肝组织中IL-10含量和Treg细胞数量均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暴露引起的肝脏损伤与体内Treg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152.
头颅血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膜下出血 ,发病率约占新生儿的 0 .5 %~ 2 .5 %[1 ] 。绝大多数血肿在数周至数月内自行吸收 ,少数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本文通过对 32例头颅感染的新生儿进行回顾分析 ,旨在探讨头颅血肿感染的早期诊断依据及最佳诊断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患儿为我院 1990~ 1999年住院治疗患儿。其中男 8例 ,女 2 4例。年龄最小者 8天 ,最大者 2 1天 ,平均年龄 (14.91± 6 .44 )天。均为新法接生 ,本院接生 12例 ,院外接生 2 0例。 10例自然分娩 ,2 2例为足月胎吸助产。病程最长者 13天 ,最短者 2天 ,平均 (7.5…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纤溶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凝血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设对照组30例,常规用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输注纤溶酶100U,每日1次,连用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凝系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P<0.05)。治疗组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但出凝血时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4.
始于2000年的我国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步入攻坚阶段。在此背景下.医疗服务征税制度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和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5.
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及无血清培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用DMEM—SF培养基对经胰蛋白酶两步消化分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进行培养的方法和条件。方法 取临床整形外科手术后剩余皮肤,用0.25%的胰蛋白酶经冷和温两步消化分离后,用DMEM—SF、完全培养基于5%CO2、37℃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用单克隆抗角蛋白抗体和鼠—IgG免疫组化试剂盒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用胰蛋白酶两步消化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DMEM—SF、培养基中可正常生长2周以上,生长曲线显示细胞在第4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10天进入停滞期。鉴定显示角质形成细胞占95%以上。来源于3个不同个体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经等量混合后培养与单独培养相比,细胞生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用胰蛋白酶对人皮肤进行冷和温两步消化分离的角质形成细胞,在DMEM—SF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状况良好,其他细胞污染少,实验成本低廉,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体外实验条件下,双酚 A(B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提取 C57BL/6J 雄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10 ng/ ml)干扰素-γ(IFN-γ)和(500 ng/ ml)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其向 M1型极化;用(10 ng/ ml)白介素-4(IL-4)诱导其向 M2型极化;同时加入0.1、1、10μmol/ L BPA 处理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 M1型和 M2型巨噬细胞比例,ELISA 法检测 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各自分泌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精氨酸酶(Arg-1)活性。结果不同浓度 BPA 促进 IFN-γ和LPS 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1、10μmol/ L BPA 组 M1型巨噬细胞比例较空白对照组分别升高11.3%和17.4%,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iNOS 活性分别升高1.95和2.2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 BPA 抑制 IL-4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2型极化,1、10μmol/ L BPA组 M2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较空白对照组降低9.0%和14.3%,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 Arg-1活性分别下降0.37和0.49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条件下,低剂量BPA 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向 M1型极化,抑制其向 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157.
目的:研究母鼠围生期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双酚 A (BPA)对子代芳香烃受体(AHR)和辅助性T(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将确认妊娠的ICR母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10、100和1000 nmol/L BPA组;母鼠自妊娠第0天(GD 0)至仔鼠出生后第21天(PND 21)经饮水摄入BPA。 PND 21时处死仔鼠,取血用ELISA法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IL)-17和 IL-23含量,取脾脏,流式细胞术检测 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qPCR)检测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 RORγt)和AHR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BPA剂量组母鼠孕期体重、仔鼠出生和PND 21时体重、窝仔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0和1000 nmol/L BPA组仔鼠PND 21时脾脏Th17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 P<0.05),脾脏RORγt mRNA和AHR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血清IL-17和IL-23含量也明显上升(P<0.01);脾脏Th17细胞比例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HR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 P<0.01)。结论围生期母鼠暴露于低剂量BPA可导致子代断乳时AHR表达上调,并经RORγt途径促进Th17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三项指标在预测婴幼儿肺炎病原学的指导价值.方法 对986例0~3岁不同肺炎病原体感染患儿进行WBC、CRP、PCT测定,比较阳性比率.结果 986例标本中,细菌性肺炎459例,病毒性肺炎280例.其中细菌性肺炎WBC、CRP、PCT阳性比例分别为47.9%、57.1%、85.2%,病毒性肺炎WBC、CRP、PCT阳性比例分别21.1%、7.1%、1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BC 计数在细菌感染组中的灵敏度为47.9%,特异度为78.9%;CRP水平在细菌感染组中的灵敏度为57.1%,特异度为92.9%;PCT值在细菌感染组中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83.2%.结论 婴幼儿细菌性肺炎WBC、CRP、PCT水平均高于病毒性肺炎;WBC、CRP、PCT测定结果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前庭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白天敷在鼻前庭,夜间涂擦马应龙痔疮膏治疗鼻前庭炎52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24例中,男277例,女247例;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者3年。首次接受治疗者102例,曾经使用其他治疗失败者改用本方法治疗422例。发病程度:Ⅰ°鼻毛稀少,皮肤充血;Ⅱ°鼻毛稀少、脱失,皮肤红肿;Ⅲ°皮肤破溃,有皲裂、结痂。2 治疗方法 Ⅰ°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2毫克加庆大霉素注射液1~2万单位浸入棉球(大小适合鼻孔)白天放入鼻前庭,晚上取出。 Ⅱ°在治疗Ⅰ°的基础上,夜间涂马…  相似文献   
160.
成人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密度对诊断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和预防各类关节炎疾病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很有必要。我们运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 ,收集安庆地区农村居民中 2 0岁以上各年龄段成人的骨密度资料 ,分析其骨密度随年龄变化的趋势 ,试图找到各年龄段的骨密度标准参考值及其特征性变化 ,为研究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及各类关节炎等疾病提供依据。1 研究对象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安庆地区 2 0岁以上的成人 34 5 1例 ,其中男性 172 4例 ,女性 172 7例。1 2 研究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 ,使用U S ANOR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