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按照不同疗效分为有效组(n=60)与疗效不佳组(n=60),对比两组血清CRP、PCT水平,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效果不佳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血清CRP、PCT高水平是患儿疗效不佳及症状消失时间4 d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显示,当入院时患儿血清CRP、PCT水平的cut-off值分别取109.350(mg/L)和0.495(μg/L)时,提示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效果不佳高风险。结论 血清CRP和PCT高水平可能是影响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2.
目的研究围生期高剂量双酚A(BPA)暴露对仔鼠生命早期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初步探讨BPA发育免疫毒性的机制。方法将确认妊娠的ICR母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PA低剂量组(0.125 g/L)、BPA中剂量组(0.5 g/L)和BPA高剂量组(2 g/L);母鼠自妊娠第0天(GD 0)至仔鼠出生后第7天(PND 7)经饮水染毒。PND 7时处死仔鼠,无菌取胸腺,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胸腺Treg细胞数量,RT-PCR检测Treg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BPA高、中剂量组仔鼠体重在PND 1、PND 4和PND 7时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BPA高、中、低3个剂量组仔鼠胸腺Treg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与空白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相比较,3个BPA暴露组仔鼠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生期高剂量BPA暴露可明显影响仔鼠生命早期体内Treg细胞,从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4-12月该院收治的感染性细支气管炎1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52例.两组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5 mL/(kg.d),1次/d,连用5~7 d.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静脉应用激素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退热、咳嗽喘憋消失、静脉应用激素及住院时间,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哮鸣音消失时间、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感染性细支气管炎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HPA-1~5、15多态性分布,分析评估新的分型技术。方法利用TaqMan PCR技术对500份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供者标本进行HPA-1~5、15抗原系统等位基因分型,并随机抽取100份标本使用PCR-SSP技术进行比对。结果 HPA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HPA-1a:0.999,HPA-1b:0.001,HPA-2a:0.953,HPA-2b:0.047,HPA-3a:0.582,HPA-3b:0.418,HPA-4a:0.999,HPA-4b:0.001,HPA-5a:0.988,HPA-5b:0.012,HPA-15a:0.524,HPA-15b:0.476;有1份标本HPA-5等位基因与SSP检测结果产生差异。结论上海地区HPA各等位基因频率与国内各地区人群分布无明显差异,与中国汉族人群HPA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实验数据经验证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实验结果准确可靠;HPA-5差异经测序验证判断可能由PCR-SSP非特异扩增所致;TaqMan技术在HPA抗原系统分型应用中特异性高,反应时间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现有技术方法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对萎软紫菀Aster flaccidu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用物理化学和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紫菀属植物萎软紫菀全草中分离鉴定出14个化合物,分别为2-oxo-isocostic acid(1)、单萜环烯醚苷(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1β, 6α-二羟基桉烷-4(15)-烯(4)、6β-丙酸基-1, 10-脱氢呋喃艾里莫芬型烷(5)、印乌头碱(6)、羽扇豆醇(7)、甘草素(8)、黄芹素(9)、苜蓿素(10)、松柏醛(11)、木栓酮(12)、芹菜素(13)、对羟基苯甲酸(14)。结论 其中化合物27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013为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研究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对金挖耳全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金挖耳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天名精内酯酮(1)、天名精内酯醇(2)、11αH-桉烷-4(15)-烯-12, 8β-内酯(3)、特勒内酯(4)、1-酮-桉烷-11(13)-烯-12, 8α-内酯(5)、5α-羟基4-表旋覆花内酯(6)、5, 6α-环氧桉烷-12, 8β-内酯(7)、β-谷甾醇(8)、β-胡萝卜苷(9)。结论 化合物5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7.
目的通过整体动物试验,研究三氯乙烯(TCE)急性刺激对皮肤组织病理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TCE所致皮肤损害的发生机制。方法用体积百分比为20%、40%、80%和100%的TCE涂抹BALB/c裸鼠皮肤4 h,并用橄榄油和蒸馏水作溶剂和空白对照,处理结束时用生理盐水除去残留受试物,1 h后肉眼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处死动物取染毒部位皮肤,制成切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视觉观察发现TCE涂抹BALB/c裸鼠可引起皮肤红斑和水肿,高剂量组还出现起疱和表皮坏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TCE处理组动物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角化过度、细胞间水肿和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还出现角化不全、胞裂外排和棘层松解等改变;TEM观察显示TCE刺激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C)胞膜皱缩,胞浆水肿,细胞器拥挤且结构异常,线粒体发生不同程度肿胀甚至空泡样变,核内染色质浓缩靠边聚集等改变。结论结果表明20%TCE对BALB/c裸鼠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皮肤组织病理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8.
目的研究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和皮肤中的水平,探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雌性豚鼠7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把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分别分为24 h、72h、1周、2周组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8.8%。血清TGF-β水平检测,致敏72 h和1周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血清IL-10水平检测,致敏72 h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2周组显著下降(P<0.05),致敏72 h组高于未致敏72 h组(P<0.05)。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致敏72 h组高于致敏24 h组、致敏1周组显著高于致敏72 h组(P<0.05),致敏2周组降至最低,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结论 TCE对豚鼠皮肤具有强致敏作用,TGF-β、IL-10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检测小鼠经三氯乙烯( TCE )致敏后Tc1、Tc2细胞的变化,探讨Tc1/Tc2细胞失衡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DMLT)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TCE处理组,在末次激发后24、48、72 h和7d根据皮肤肿胀程度和病理表现分为致敏组和未致敏组。无菌取出脾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bet、GATA-3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未致敏组相比,致敏组Tc1细胞数量在24、48、72 h和7 d显著上升(P<0.01),72 h水平最高;致敏组Tc2细胞数量在24、48、72 h显著上升(P<0.01),72 h水平达到峰值,7 d较未致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致敏组Tc1/ Tc2比例于48、72 h 和7 d 较未致敏组显著上升(P <0.01)。致敏组T-bet、GATA-3 mRNA 转录水平在48、72 h 和7 d 较相应时点未致敏组显著上升(P <0.05,P <0.01),72 h 达到峰值。结论Tc1/ Tc2细胞失衡可能参与了TCE 致敏小鼠的免疫损伤过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检测分析TCE暴露小鼠肝功能、肝脏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含量以及脾脏Treg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与TCE暴露所致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雌性BALB/c小鼠饮水摄入2.5 mg/ml和5 mg/ml的TCE,在2、4、8、12周时采集外周血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IL-10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Treg细胞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CE染毒组小鼠AST和ALT水平明显升高,2周和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匀浆中IL-10含量则明显降低(4周时最低);脾脏Treg细胞数量也明显降低,2、4、8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肝功能与肝组织中IL-10含量和Treg细胞数量均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E暴露引起的肝脏损伤与体内Treg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受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