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79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高剂量双酚A(BPA)暴露对小鼠不同时期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BPA发育免疫毒性机制。方法将确认妊娠的ICR母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BPA剂量组(高、中、低组分别为2.0、0.5和0.125 g/L BPA);母鼠自妊娠第0 d(GD0)至仔鼠断乳(出生后第21 d,PND21)经饮水暴露于BPA。分别于PND7、PND21和PND42取仔鼠外周血用ELISA检测IL-17和IL-23含量。结果在PND7和PND21时,随母鼠BPA暴露剂量的增加,仔鼠血清IL-17和IL-23含量逐渐上升,2.0 g/L BPA组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PND42时,各BPA暴露组仔鼠血清IL-17和IL-23含量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出生前后BPA暴露可能引起子代断乳前体内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2.
目的: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速度,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效率,保证项目实施成功率,方便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方法: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经验,以天津市海河医院信息集成交互平台建设为例,从平台的整体架构、数据交互机制、通道配置方法等方面对平台的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对平台的重要性展开深入的论证。结果:信息集成交互平台的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整体架构清晰、扩展性强,彻底打消用户以往因接口问题产生的诸多顾虑,可大胆引入除HIS厂商以外的第三方成熟的临床信息系统模块,充分利用其成熟经验,极大提高实施效率,规范医院管理。结论:医院信息集成交互平台应及早实施,及早从传统的以HIS系统为核心转变为以集成平台为核心,各系统模块的实施均围绕平台来并行展开,通过平台实现无缝连接数据交互,可避免重复投资,保证信息化整体架构清晰,极大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抗生素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高等院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研究对象,进行抗生素认知和使用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抗生素认知和使用情况存在很多误区。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对抗生素的认知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大学生抗生素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的认识,以减少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研究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CE)致角质形成细胞凋亡作用及其与凋亡诱导因子(AIF)的关系. 方法 将45只BALB/c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橄榄油)、20%TCE、40%TCE、80%TCE、100%TCE组、0.1%银杏叶提取物(GbE)保护组、1%GbE保护组和10%GbE保护组;皮肤染毒,保护组为先用GbE涂皮后1 h再涂抹TCE.小鼠均于涂抹TCE 24 h后处死,无菌条件下取皮,制成蜡块后切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免疫化学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组织AIF的表达. 结果 40%TCE、80%TCE和100%TCE组凋亡指数和AIF活性与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E浓度越高,凋亡指数越高,AIF的表达水平也越高;1%GbE和10%GbE保护组凋亡指数和AIF活性与100%TC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IF可能参与了TCE诱导的裸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凋亡,而GbE则对此显示出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三氯乙烯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0.125、0.2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4 h,另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10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行TCE处理,分别于染毒后12 h、24 h、48 h、72 h时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 低剂量的TCE不引起NO含量改变(与溶剂对照比较,P>0.0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组NO含量分别在染毒后的24 h、48 h和72 h开始升高(P<0.05),对应的细胞活力则相应下降(P<0.05);AG预处理的0.5、1.0和2.0 mmol/L TCE染毒组在处理48 h后NO含量开始下降(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且回复到正常溶剂对照水平(P>0.05),其所对应的细胞活力逐步回升(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结论 TCE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人KC产生NO,而过量的NO可能介导了TCE的KC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研究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BPA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受孕0天(PGD0)的ICR孕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0nmol/LBPA组、100 nmol/L BPA组、1000 nmol/L BPA组;孕鼠饮水染毒,出生后6周(PND42)分别处死雄性仔鼠,取睾丸称湿重,计算睾丸脏器系数;取睾丸组织,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BPA暴露组睾丸脏器系数降低;电镜显示,高、中剂量组的间质细胞、精原细胞、支持细胞线粒体呈空泡样变化,粗面内质网呈不同程度的扩张.Hoechst染色显示中、高剂量组较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明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Caspase-3表达明显,多分布在精原细胞和间质细胞中,且间质细胞强阳性.结论 BPA可以通过诱导生精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凋亡影响睾丸组织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7.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CE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方法将白色雌性豚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实验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PMT)方法处理豚鼠,在终末激发后(依据致敏结果以及取材时点的不同,将TCE实验组以及DNCB阳性对照组分为TCE致敏组24 h、TCE致敏组72 h、TCE未致敏组24 h和TCE未致敏组72 h;DNCB组24 h和DNCB组72 h)进行皮肤反应评分,并采取皮肤组织,制成蜡块,采用Elivison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皮肤组织中IL-1、IL-6和IL-8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皮肤反应评分≥1判断为致敏阳性,TCE实验组致敏率为62.1%;TCE致敏组24 h和TCE致敏组72 h的IL-1水平要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E致敏组24 h与TCE未致敏组24 h比较、TCE致敏组72 h与TCE未致敏组72 h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和IL-8水平在各个组别和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比较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橄榄油)对照组,2,4-二硝基氯苯(DNCB)阳性对照组,TCE处理组.根据豚鼠最大值试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处理豚鼠.按照<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的评分标准对动物的皮肤反应进行评分,评分≥1的判为致敏.在末次激发后24 h和72 h分2批采血,用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测定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结果 DNCB组致敏率为100%,TCE组致敏率为62.1%.DNCB阳性对照组和TCE致敏组TNF-α和IL-1β水平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在24 h及72 h 2个时点,TCE致敏动物TNF-α和IL-1β水平比相应的未致敏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TCE诱导的致敏豚鼠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19.
环境铅污染对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出生前后不同时期婴幼儿铅暴露水平及其父母基线血铅水平、母亲孕中血铅水平等对其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及其关联程度,为控制铅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1996年开始在环境铅污染较严重的安徽省池州市某区进行了为期6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组对1996年12月~1998年12月间参加婚检并准备怀孕的新婚夫妇进行追踪观察至分娩。其间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孕前观察,孕期随访,分娩情况记录,并定期观察随访其子代发育情况。共采集210对夫妇基线血样,93份孕中血样,98份脐带血样。采用PE-AA800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血铅水平检测。2001年11月,研究组再次系统地对队列内夫妇的子代进行体格检查和儿童问卷调查,并在婴幼儿体检时采集到指血165份进行血铅水平检测。结果母亲基线血铅、父亲基线血铅、婴幼儿血铅、脐带血铅和孕中血铅几何均值(G±s)依次为62.71±2.18μg/L、72.93±2.06μg/L、130.39±1.88μg/L、54.32±2.11μg/L和50.93±1.95μg/L;血铅超过100μg/L样本所占比率分别为32.38%、38.09%、43.03%、10.20%和9.68%。脐带血铅与幼儿身长Z标准分间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幼儿血铅水平与幼儿身高增长率呈负相关(β=-0.03843,P<0.05)。结论出生前后不同时期铅暴露水平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林宝花  杨晓庆  沈彤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643-2646
Bardet-Biedl综合征(BB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隐匿,主要为多指(趾)畸形、肥胖、进行性视网膜病变、智力发育迟缓、肾功能不全、男性性腺功能发育不全,有较高致残率。本文通过报道1例确诊为BBS患儿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以提高临床医生对BBS的认识,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