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案例演示式教学"是将首创于哈佛大学,最早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的"案例式教学"及教师在课堂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多媒体演示或进行示范实验的"演示式教学"结合到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是采用演示使学生获得对事物视觉直观性与内在联系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方法,将该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理论教学中,也能取得了很好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使用8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层厚2.5 mm、150 kV、220 mA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对50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病变共累积肺动脉378支,其中左/右肺动脉24支,叶肺动脉89支,段肺动脉151支,亚段肺动脉114支。结论CT下肺动脉造影是充分利用螺旋CT扫描快速,敏感性高,无创等特性,可直接显示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而且肺动脉和下肢静脉联合成像可诊断肺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可确定可疑及伴随的栓塞疾病,已基本取代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主动循环呼吸训练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104例住院拟行胸腔镜下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和B组均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A组术后予呼吸功能锻炼。B组术后在A组基础上予以ACBT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A组和B组于术前后肺功能及呼吸功能指标变化、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EV_(1)、FVC和MVV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B组下降值更低(P<0.05);同时两组Borg评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B组上升幅度更低(P<0.05);B组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A组(均P<0.05)。在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B组(3.84%)低于A组(15.38%)(χ^(2)=3.980,P<0.05)。结论:胸腔镜下NSCLC根治术后予以ACBT治疗不仅可改善肺功能及呼吸功能,而且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4.
胃食管反流(GERD)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又以反流食管炎(RE)占多数。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目前诊断GERD的金标准为内镜检查和食管pH检测。有食管黏膜炎症变化占63.73%[1]。笔者在此百分比中筛选出132例有内镜确诊。为炎症黏膜变化(需病理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评价经胃镜引导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法的实用性。方法 常规胃镜检查后胃镜镜端置于十二指肠降部与水平部交界处 ,经胃镜活检孔道置入导丝 ,退镜。经导丝置入双腔气囊导管 ,气囊定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后注气5 0~ 60ml,经导管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服药组术前 2~ 4h口服普瑞博思 10mg。结果  5 1例患者中 48例一次置管成功 ( 94.1% )。确诊病例 12例 ,检查阳性率 2 3 .5 %。服药组钡剂抵达回盲部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经胃镜引导小肠造影方法简便 ,适宜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6.
新世纪临床医学的特点是从经验医学过渡到循证医学,并通过诊疗规范化和个体化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随着对肿瘤发生的分子和生物特性的深入了解,作用于肿瘤进展的特异性生物途径的新型药物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发展,这样的治疗方法称为“靶向治疗”。在临床肿瘤学领域内,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显像技术(CTA)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的显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肝脏肿瘤性病变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9例行64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分别行最大密度造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3种方法重建,比较多排螺旋CTA对肝动脉、门静脉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中出血风险的评估。
结果:肝动脉VI级显示MIP与V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SSD法(P<0.05);3种重建技术对于门静脉I,II,III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显示率都在98.1%以上(P>0.05)。CTA预测术中出血风险较小的准确率为96.7%,出血风险较大的准确率为9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肝脏多排螺旋CTA血管显像技术可以满足临床的需求,MIP与VR联合应用对肝动脉和门静脉显示效果最佳,SSD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CTA可以初步预测术中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