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hangesinHumanPlasmaandErythrocyteInorganicPhosphatesDuringthePerioperativePeriodTuWeifeng(屠伟峰)LinGuifang(林桂芳)ShenJianfan(沈健藩...  相似文献   
42.
本文重点讨论了围麻醉手术期红细胞膜变形性(RBCD)的影响因素.例如,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代谢紊乱、高浓度氧、补体激活、嗜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物、血液稀释、血液流变学异常及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低血压、血管内弥散性凝血(DIC)、继发感染等等都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RBCD.RBCD下降可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和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是导致术后功能不足、低排、DIC和MOSF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咪唑安定对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安定对气管平滑肌有直接舒张作用,作用机制主要和抑制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有关;对PKC信号转导系统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咪唑安定雾化吸入有引起支气管痉挛的可能。  相似文献   
44.
用电场刺激的方法研究吗啡(Mor),哌替啶(Pet)及芬太尼(Fen)对离体兔气管的影响,结果表明:Mor 53μmol·L~(-1)使气管收缩明显增强(P<0.01);Fen 1.9 μmol·L~(-1)使其明显减弱(P<0.05);Pet 705 μmol·L~(-1)不仅使其明显减弱(P<0.01),并可使之松弛;纳洛酮(Nal)2.2 μmol·L~(-1)对气管无影响(P>0.05),但能逆转Mor对气管的效应。提示:吗啡受体的兴奋可能是引起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5.
背景神经安定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各药对气道平滑肌的松弛效应尚无比较研究.目的为了对气道高反应性患者筛选最佳神经安定药物,对不同浓度的安定、氟哌利多、氯丙嗪及异丙嗪对离体兔气管平滑肌的松弛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设计自身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完成,成年健康兔24只,雌雄各12只,体质量(2.5±0.5)kg,由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干预将兔随机分为4组.将离体兔气管平滑肌标本浸于35,140 μmol/L安定,2.6,10.4 μmol/L氟哌利多,28,112 μmol/L氯丙嗪及31,124 μumol/L异丙嗪中,用电场刺激测定离体兔气管平滑肌张力.自身用药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安定、氟哌利多、氯丙嗪及异丙嗪对电场刺激引起的兔气管平滑肌张力变化.结果4种药物均使兔气管平滑肌张力呈浓度依赖性减弱,但低浓度安定时无显著统计学意义(t=2.568,P>0.05),高浓度安定用药前后平滑肌张力分别为(430±264)和(297±212)mg,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2.821,P<0.05);高、低浓度氟哌利多、氯丙嗪及异丙嗪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t>2.921,P<0.05,或t>4.125,P<0.01).等效镇静剂量,各药降低气管平滑肌收缩强度依次为异丙嗪>氯丙嗪>氟哌利多>安定.结论气道高反应性患者,此4种药物均可应用,以异丙嗪为最优;在哮喘发作或术中发生支气管痉挛时,可试用异丙嗪、氯丙嗪或氟哌利多处理.  相似文献   
46.
众所周知,吸入麻醉药在临床浓度范围内就具有非常明显地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因此吸入麻醉药在围术期支气管痉挛的治疗和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逐渐加深,涉及到对钙通道的影响、对细胞膜电位的影响及对各种递质传递的影响等。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的开放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加的主要原因,而细胞膜的去极化又是导致VDC开放的主要原因,细胞膜的去极化又依赖于各种刺激因子和其受体的结合,因此气管平滑肌收缩的作用机制是多层次的,吸入麻醉药舒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制也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本文就近五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7.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腰麻后暂时性恢复一例报告沈健藩1徐淑梅最近我们曾有1例完全性LBBB病人,在腰麻作用下LBBB得到暂时性恢复,较为罕见,报道如下。患者女,60岁,在单侧腰麻下行右、内外踝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术前血压18/12kPa(135/105...  相似文献   
48.
49.
异氟醚     
异氟醚是从安氟醚发展来的,1965年由 Terrell 人工合成。后经 Krantz、Rudo 和Dobkin 等进行了实验研究,阐明其药理作用,并逐渐试用于临床,但由于合成和提纯困难,价格昂贵,尚未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现将有关资料综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0.
支气管痉挛为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致严重后果。我院遇1例严重支气管痉挛病人,一般处理无效,经静脉注射纳络酮后消除,现报道如下。患者大,50岁,因右乳房Paget′s病,在全麻下行右侧乳房切除术。既往体健;1周前患感冒,手术时感冒症状已完全消除。术前心、肺均无异常。麻醉诱导:硫喷妥钠120mg、安定20mg、氟哌啶2.5mg、芬太尼0.15mg及琥珀胆碱100mg静脉注射,1%丁卡因喉头及气管内喷雾后行气管内插管;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