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6篇
  免费   684篇
  国内免费   475篇
耳鼻咽喉   305篇
儿科学   115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709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1622篇
内科学   1016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576篇
特种医学   4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58篇
综合类   3375篇
预防医学   1551篇
眼科学   114篇
药学   1251篇
  31篇
中国医学   1096篇
肿瘤学   316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34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85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247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609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654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27篇
  2009年   679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10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490篇
  2002年   440篇
  2001年   467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93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73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40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0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Ca2+及其通道mRNA在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半定量原位杂交和Northern杂交技术,对戊四氮慢性致大鼠在致不同时段海马内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α1亚单位mRNA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大鼠在癫形成早期海马不同亚区内α1A、α1D、α1E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α1B亚单位mRNA在CA1区和齿状回表达水平下降,而α1C-Ⅰ、α1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充分点燃期仅α1B亚单位mRNA水平在CA3区明显升高。最后一次癫发作后第28天,各亚单位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致过程中,VDCCα1亚单位mRNA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结果可能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释放模式而在癫灶形成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孕妇再次分娩方式选择及妊娠结局评估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分娩的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1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无剖宫产史孕妇128例为对照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子宫下段结构,测定子宫下段厚度,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对比两组子宫下段厚度、分娩方式、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子宫瘢痕显示均匀一致型93例(72.7%),鼠尾状25例(19.5%),截断状10例(7.8%);子宫前壁下段厚度(2.9±1.4 mm)低于对照组(4.5±1.1 mm),剖宫产率(50.8%)高于对照组(32.8%)(P<0.05)。观察组中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子宫下段厚度(3.6±1.1 mm)高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2.1±1.2 mm),子宫瘢痕缺陷孕妇的剖宫产率(91.4%)高于子宫瘢痕愈合良好者(35.5%)(P<0.05),子宫瘢痕愈合良好孕妇的新生儿窒息、子宫不完全破裂、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子宫瘢痕缺陷孕妇(P<0.05)。结论:子宫瘢痕愈合不良会增加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风险,高频彩超检查评估子宫瘢痕愈合情况能够指导临床正确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分娩风险,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993.
文章对诱变红酵母RY-17菌株生物合成番茄红素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各种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发酵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参数,使菌体生物合成色素达到最大量,并采用薄层层析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确定诱变红酵母生物合成番茄红素。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红酵母的生物量为6.92 g/100 ml、番茄红素含量为5.53 mg/L。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颈椎过伸性损伤伴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MRI特点并探讨颈后路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8-12诊治的47例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无骨折脱位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其中颈椎间盘突出26例(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14例(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7例(颈椎病组)。比较各组术前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18)个月。颈椎间盘突出组、后纵韧带骨化组、颈椎病组术后JOA评分、ASIA评分、Frankel等级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多节段继发性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术前根据患者的MRI特点,制定个性化颈后路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紫金砂为土家族及神农架林区常用药,来源于伞形科植物拐芹(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的根[1]。能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主要用于胃痛、腹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2]。紫金砂治疗胃痛疗效确切,在渝东鄂西享有盛誉。但紫金砂的毒理研究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紫金砂,本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类中药配伍治疗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疏肝降逆汤(柴胡、炒枳壳、香附、苏梗、佛手、陈皮、半夏、代赭石、焦六曲、炒白芍等)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81.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的功效;可控制胆汁返流,改善胃动力和幽门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观察实验性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ET-1),血管形成素1(Ang-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桃红四物汤(TSD)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8只,以线栓法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缺血损伤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桃红四物汤3个剂量组(18,9,4.5 g·kg~(-1))和尼莫地平组(0.02 g·kg~(-1))。连续ig 7 d,采用TTC染色法对脑梗死体积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ET-1,Ang-1和VEGF水平。结果:桃红四物汤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小脑缺血梗死体积。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血浆黏度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高、中、低3个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桃红四物汤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大鼠的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桃红四物汤能显著降低血清中ET-1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Ang-1和VEGF含量。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情况以及促进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的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脑缺血大鼠血清中ET-1,Ang-1,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通过改进直接体绘制技术(DVR)算法中的关键步骤,绘制能表达数据场中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方法根据界面对光线的反射和物质本身对光线的衰减,将数据场划分为边界不丰富的简单数据场和边界丰富的复杂数据场,从而采用分段线性函数来构造阻光度传递函数(TF);将数据场中低灰度体素点看为一种不发光但会导致采样光线衰减的物质;根据采样结束时采样光线的阻光度分布来调整TF,完成三维绘制。结果绘制出了不同层次组织的内部结构。结论本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体素点相互遮挡的问题,实现了医学三维整体可视化。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替尼泊甙(VM26)与司莫司汀(MeCCNU)序列给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45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胶质瘤病人术后采用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加静脉滴注VM26及口服MeCCNU化疗,通过比较化疗前后影像学表现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本组145例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14.5%)、部分缓解72例(49.6%)、无变化31例(21.4%)、恶化21例(14.5%)。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0.3%、74.5%和22.8%。全部病人无严重并发症及毒性反应。结论 VM26-MeCCNU联合序列给药可延长脑胶质瘤病人生存时间,并发症及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000.
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对本院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脂、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高血脂、高血粘导致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是引起脑梗死的的主要因素,提示对具有高血脂、高血粘这些高危因素者定期检查血脂及血粘度对预防脑梗死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