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在评估术后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7例术后Ⅲ期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前1周内、辅助化疗2疗程后晨起空腹时的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外周血中CTC各分型表达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脑络通方对光化学诱导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光化学诱导的脑缺血大鼠第5天时,各组脑内缺血灶、缺血灶周围、大脑皮层、海马、小脑等部位bF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5天后,脑内bFGF主要在缺血灶周围、海马部位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以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细胞为主,治疗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增加.结论脑络通方可通过提高缺血灶周围和海马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后神经元的存活,参与脑内的损伤修复和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3.
目的:构建腺病毒rAd-CMV-E1A,将其作用于人鼻咽癌CNE-1细胞,验证目的基因E1A是否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两步转化法",完成质粒pAd-pShuttle-CMV-E1A的构建,将其包装成腺病毒rAd-CMV-E1A;以相同的方法构建腺病毒rAd-CMV.使用噬菌斑法测定滴度.将病毒作用于CNE-1细胞,使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E1A、p53、p21基因表达情况;联合X射线照射细胞,采用MTT比色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目的基因功能.结果:成功构建腺病毒rAd-CMV-E1A及腺病毒rAd-CMV,测得病毒滴度分别为1×1010pfu/ml.被转染目的基因E1A的CNE-1细胞能稳定转录E1A基因,会使p53基因转录增加,抑制p21基因转录.在2 Gy、4 Gy、6 Gy、8 Gy剂量下细胞生长抑制率rAd-CMV-E1A组高于rAd-CMV组(P<0.05);0 Gy下rAd-CMV-E1A组高于rAd-CMV组(P>0.05).射线+rAd-CMV-E1A组凋亡率最高(P<0.05).相同放射剂量下rAd-CMV-E1A组细胞存活分数低于rAd-CMV组、PBS组(P<0.05);放射增敏比:rAd-CMV-E1A组高于rAd-CMV组.结论:成功构建腺病毒rAd-CMV-E1A及腺病毒rAd-CMV,目的基因E1A在CNE-1细胞中能稳定转录,并增加靶细胞对X射线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下游p53基因高转录、抑制p21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回声强度及截面积,探索其诊断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黄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7例,糖尿病不伴DSPN组25例(疑似组)、糖尿病伴DSPN组42例(确诊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25名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非惯用手正中神经5个不同位点(MN1~5)的截面积。通过Image J软件导入超声图片,对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进行计算。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和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差异,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正中神经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的相关性。绘制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3组间正中神经截面积、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确诊组各位点神经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MN1:(9.43±1.79)mm vs(7.23±1.22)mm;MN2:(10.07±1.74)mm vs(7.49±1.30)mm;MN3:(7.61±1.23)mm vs(5.94±1.03)mm;MN4:(7.15±1.03)mm vs(5.24±0.69)mm;MN5:(13.51±2.85)mm vs(11.03±1.78)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843、6.701、5.816、7.597、4.110,P均<0.001);确诊组各位点神经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均大于对照组[MN1:(66.61±5.17)% vs(54.66±3.39)%;MN2:(63.50±6.46)% vs(53.91±3.09)%;MN3:(58.16±4.20)% vs(49.61±2.64)%;MN4:(54.84±4.94)% vs(45.63±4.08)%;MN5:(59.42±4.79)% vs(55.06±3.4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209、6.835、8.266、8.284、3.949,P均<0.001)。以55.64%为截断值时,MN2位点处神经内低回声区所占面积百分比诊断DSPN的特异度最高为91.0%,敏感度为76.0%,曲线下面积为0.889。MN1、MN2、MN3、MN4位点处的截面积与神经内低回声区百分比存在正相关关系(r=0.442、0.554、0.387、0.463;P均<0.01),其中MN2位点处的相关性最高。 结论2型糖尿病伴有DSPN患者的正中神经弥漫性增粗,神经内低回声区占比增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早期诊断DSPN。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10例聚集性肺炎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0日-2021年3月17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诊治的某学院10例聚集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快速精准选择诊治方案。结果 10例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均无活禽及死亡鸟类接触史;80%有咳嗽症状,50%有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80%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60%C-反应蛋白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70%的患者肌酸激酶高于正常值、肌酐和降钙素原均正常、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肺部CT表现为单侧肺部絮状、结节状或点团状密度增高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甚至实变。呼吸道五联,10例患者肺炎衣原体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均为阳性。其中2例行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检测出肺炎衣原体的核酸序列。10例患者序贯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及盐酸莫西沙星片,均治愈,1个月后门诊复查肺部CT,炎症基本吸收。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而引起暴发,易发生在春季。利用呼吸道病原抗体检测与mNGS技术相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地震后针对脓疱疮患儿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希望对震后疾病防控工作有所借鉴。方法 0.5%碘伏充分消毒后刺破疱壁排出脓液,外敷红霉素软膏,给疱疹面积较大的3例患儿口服头孢拉定胶囊治疗,同时进行卫生宣教讲解脓疱疮的发病原因、传播方式,防止脓疱疮的进一步传播。结果治疗后第2天,4例脓疱疮患儿病灶渗出明显减轻,部分开始结痂;第5天,共 10例患儿病灶全部结痂,部分开始脱落,剩余2例患儿皮损面积明显减少,部分开始结痂。该难民营未发生新发脓疱疮患儿,所有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地震等重大灾害发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病员加上灾区卫生状况较差,灾区的医疗卫生需求迅速增加,外来医疗救援队如何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开展医疗救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8.
本文报告1例38岁女性肺癌患者伴进行性全身肌肉连续性抽搐、痉挛、僵硬和无力,胸片和胸部CT提示右上肺中心型肺癌、肺不张。脑脊液IgG增高,寡克隆区带阳性。肌电图呈连续性高频肌强直放电,发作间期可见束颤电位。周围神经封闭可缓解全部肌强直症状,并消除肌电图异常连续性放电。低频重复电刺激出现衰减,高频重复电刺激动作电位波幅增高300%。患者同时有神经性肌强直和肌无力综合征肌电图特征,并与中心型肺癌和神经系统免疫学异常并存。上述改变可能与肺癌有关,提示患者神经系统IgG介导的自身免疫异常在神经性肌强直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联合洛铂腹腔灌注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O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3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复发性O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紫杉醇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PD-1/PD-L1抑制剂+洛铂腹腔灌注,n=35)与对照组(洛铂腹腔灌注,n=3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疗效。两组均以3周为1个治疗周期,完成4个治疗周期后进行评估。结果:两组年龄、活动能力评估标准(ECOG)评分、复发部位等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客观缓解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复发性OC患者治疗期间,以紫杉醇治疗为基础,辅以洛铂腹腔灌注治疗,并联合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联合用药不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研究风寒感冒分散片流浸膏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法、醋酸扭体法、热刺激法、酵母和2,4-二硝基酚致动物发热法进行实验。结果:风寒感冒分散片流浸膏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提高醋酸及热刺激致小鼠痛阈值,对抗酵母及2,4-二硝基酚所致大鼠体温升高。结论:风寒感冒分散片流浸膏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