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汪茜 《中国实用医药》2013,(32):134-13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于本院门诊诊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56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安宫黄体酮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9.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41%、复发率10.2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17.95%、17.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治疗中,米非司酮可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预防复发,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2.
目的:通过心理学简单应对方式调查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产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干预,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制定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在护生入科时进行筛查,然后对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入科第1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于出科前最后1周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前期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次调查结果中,存在的消极因素由入科后1周的8大类下降为出科前的6大类,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和带教老师的满意率均明显提升。结论消极应对方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过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找出影响护生心理的消极因素并尽量将其转化为积极因素,可明显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IGF-1调控的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影响。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GF-1不同浓度、作用时间以及姜黄素作用下宫颈癌siha细胞中VEGF-C mRNA的表达。结果:①宫颈癌siha细胞VEGF-C mRNA的表达随IGF-1浓度的递增而变化,10ng/ml时达峰值。0.5ng/ml1、ng/ml、5ng/ml、10 ng/ml、50 ng/ml组VEGF-C mRNA表达量依次为对照组的1.34、1.67、3.14、5.28和3.02倍。5ng/ml(6.73±0.25)1、0 ng/ml(5.98±0.18)、50 ng/ml(6.79±0.12)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颈癌siha细胞VEGF-C mRNA表达随IGF-1不同作用时点而变化,6h达峰值。2h组、4h组、6h组和8h组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30、2.51、5.33和2.83倍。4h(6.80±0.12)、6h(5.66±0.24)和8h组(6.03±0.10)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IGF-1I、GF-1+Cur(10μm/ml)和IGF-1+Cur(20μm/ml)组VEGF-C mRNA的表达量依次为对照组的5.51、1.42和0.67倍。IGF-1组(7.20±0.85)I、GF-1+Cur(20μm/ml)(10.23±1.28)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GF-1+Cur(10μm/ml)(9.15±0.47)和IGF-1+Cur(20μm/ml)(10.23±1.28)组的表达量与IGF-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GF-1+Cur(20μm/ml)(10.23±1.2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姜黄素能有效降低VEGF-C的表达,显著抑制IGF-1调控的宫颈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6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的最常见类型.由于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对于延缓甚至逆转AD十分重要,然而目前仍缺乏理想的AD早期生物标志物.视网膜与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起源、解剖、生理上均存在密切关联,对AD的早期检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文中综述了非侵入性视网膜检测技术在AD...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细胞黏附分子(L1CAM)的表达,探讨L1CAM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丹阳医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1CAM表达,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1CAM表达阳性者45例(15.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1CAM表达阳性与子宫内膜癌宫外转移、淋巴结受累、组织分化差、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宫颈间质浸润及年龄大于65岁密切相关(P0.05),而与深肌层浸润(50%或以上)、肿瘤直径2cm以上、体重指数等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1CAM阳性、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非子宫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50%及腹膜细胞学检查阳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P0.05);而将L1CAM表达阳性作为独立变量分析,其与中危组和高危组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L1CAM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侵袭转移、腹腔外复发和低生存率密切相关,但L1CAM表达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预后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调查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汶川地震救援期间队员受伤情况以分析总结救灾人员如何在救治伤病员的同时有效保护自己. 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至5月29日救援队的187名队员中就诊的队员进行详细登记,病种统计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 结果 医疗队共诊治伤病员268人次,居前三位的病种是:皮肤病和皮下组织疾病占35.4%,肌肉骨骼结缔组织病占26.9%,呼吸系统疾病占13.4%.其中搜救队员受伤总人次最多,为244人次,占91.0%. 结论 充分的医疗准备工作,搭建固定医疗点、心理疏导卫生防疫是做好自身医疗保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7.
汪茜  徐丽华  叶凤  赵叶 《新中医》2021,53(22):49-52
目的:观察复方海蛇胶囊联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 例AD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 例与对照组38 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海蛇胶囊治疗,2 组均治疗1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 评分及神经精神问卷(NPI) 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0%,高于对照组的60.53%(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P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NP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MMSE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海蛇胶囊联合盐酸美金刚片治疗AD 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认知功能及精神行为症状。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B超声像图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中山医院近10年间11例及我院近期1例共12例阑尾黏液性肿瘤B超声像图特点.结果 11例为右下腹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囊壁多较厚,层次不清,可伴有钙化,囊内液性部分透声较差,可见密集点状回声及网状分隔,后壁回声增强.1例表现为实性占位者肿块瘤体较小.其中1例超声示囊性肿块囊腔内见到残存管状的阑尾结构,对提示本病有相当的帮助.3例合并腹腔积液.结论 阑尾黏液性肿瘤少见且临床诊断困难,但只要注意想到该病,结合位置与声像图特点,综合各种影像手段,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9.
中医对脊髓损伤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现代中医对脊髓损伤病机的认识 ,根据病变损伤部分和督脉的生理机能 ,认为本病的病机为瘀血阻滞督脉 ,枢机统率失职 ,三阳经气血逆乱而致督脉和其它经络、督脉和脏腑、督脉和气血之间功能紊乱 ,内治须以祛瘀通督为要。  相似文献   
70.
汪茜  蒲传强 《武警医学》2007,18(5):381-383
干细胞研究仍然是当今医学的热点问题,尤其是肌肉干细胞因直接参与分化骨骼肌而备受世人关注。胚胎和成人体内都存在肌肉干细胞。在成人体内存在两类具有干细胞样特性的细胞:一类称为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也叫成肌祖细胞(Myogenic progenitor cell,MPE);另一类称为肌源干细胞(Muslce derived stem cell,MDSC),也叫群旁细胞(Side populations,SP)。后者在数量上远少于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