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汪明  吕英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55-256
目的观察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碧兰麻)在拔牙术中的无痛治疗效果,以及有无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门诊常规拔牙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使用碧兰麻注射液和压力注射器;对照组90例,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和一次性5ml注射器。观察两组注射中疼痛值、手术中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注射过程中和手术过程中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麻用于拔牙术有明显的无痛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与传统麻醉剂基本无差别。  相似文献   
122.
汪明  王颖  邵倩  吕英 《护理学杂志》2004,19(24):12-13
为评价破伤风抗毒素(TAT)皮内试验阳性判断新标准,对588例外伤病人行TAT皮内过敏试验,采用新、旧两种皮试阳性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按新标准判断阳性率9.0%,按旧标准判断阳性率71.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旧标准判断假阳性率达62.9%.提示破伤风抗毒素皮试判断新标准安全可靠,有利于急诊救治.  相似文献   
123.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采用冠脉介入术结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该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6名,以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3名。B组施以冠脉介入术,A组在其基础上施以麝香保心丸。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绞痛情况、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血小板膜糖蛋白CD63(Platelet membrane glycoprotein CD63,CD6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PAG)等。结果 A组总有效率(97.67%)较B组(81.4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B组短,发作次数较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LVEDD水平较B组低,LVEF水平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63、PAG水平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了解医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为有效防治医院内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分离的1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用头孢西丁纸片法鉴定分离MRSA阳性菌株,并对MRSA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和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结果MRSA感染主要是以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病房为主;MRSA对青霉素G100.0%耐药,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大于80%。结论对高危病房进行监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利于控制医院MRSA感染。  相似文献   
12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c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严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宿主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其病理损伤的主要机制或主要原因,细胞免疫机制则是乙型肝炎感染及转归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6.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近年来微创治疗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GIST的治疗.食管胃结合部GIST的外科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医师需要提高对食管胃结合部GIST的认识,并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手段.本文拟从腹部外科医师视角浅析基于...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水平、白细胞计数、CD40-1C/T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以及激活剂干扰素(IFN)-γ和抑制剂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患者和92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人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血清sCD40L含量、血清hs-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技术,检测CD40-1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随机选择4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的ACS患者,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原代培养,用100 ng/ml IFN-γ及10 μmol/L氟伐他汀对单个核细胞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培养24 h后表达CD40的水平.结果 ACS组的炎性细胞因子CD40[(4.59±2.07)MFI]、sCD40L[(7.58±2.34)μg/L]、hs-CRP[(5.24±1.34)mg/L、血白细胞计数水平(8.56×109/L±3.10×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CD40:(2.08±1.19)MFI,sCD40L:(3.12±0.67)μg/L,hs-CRP:(0.88±0.90)mg/L,白细胞计数:6.12×109/L±1.41×109/L;均P<0.01];ACS患者CC基因型频率为28.1%(45/160),明显高于对照组[13.0%(12/92),P<0.01];C等位基因显著增加ACS的患病风险(OR=1.608,95%CI:1.12~2.32,P=0.011);基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培养24 h后,CD40表达水平升高,且CC基因型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14.78±4.56)MFI]明显高于CT、TT基因型[(11.98±4.12)MFI,(9.86±3.83)MFI,P<0.05];IFN-γ刺激状态下,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CC基因型升高的幅度(2.96倍)明显高于CT(2.37倍)和TT基因型(2.08倍),均P<0.05;另外,氟伐他汀和IFN-γ共同作用,发现氟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诱导的CD40表达,但CC、CT、TT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经氟伐他汀干预后,其CD4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制率分别为30.3%、26.3%、29.3%,P>0.05).结论 ACS的发生可激活炎症反应;CD40-1C/T基因多态性与ACS有相关性,C等位基因可能是ACS的易感相关基因;CD40-1C/T多态性可以影响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氟伐他汀可显著抑制IFN-γ刺激后CD40的表达,但对不同基因型单个核细胞的保护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8.
下颌阻生齿拔除是齿槽外科一项常见而又比较复杂的手术.临床上多采用骨凿去骨劈开的方式拔牙,拔牙器械及敲打的震动很容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1].近年来,我院采用高速涡轮牙钻拔除下颌阻生齿,效果较好,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9.
作为胃肠道较罕见的肿瘤,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恶化率通常很高.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已成为晚期GIST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新型TKI(如瑞派替尼和阿伐替尼等)相继问世,晚期GIST治疗模...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血清E-选择素水平,及其基因第2外显子G98T和第4外显子S128R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90名健康对照者E-选择素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对照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E-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选择素基因S128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基因型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SR基因型携带者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SS基因型的2.226倍(比值比=2.226,95%可信区间:1.106~4.481),SR基因型携带者的E-选择素血清水平显著高于SS基因型[(41.93±8.94)μg/L和(35.75±6.83)μg/L,P<0.05]。E-选择素G98T各基因型分布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E-选择素S128R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有关联,并可影响血清E-选择素水平,R等位基因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E-选择素基因G98T多态性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