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椎弓根螺钉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种脊柱外科手术,其一般采用经典的背部正中线手术路入,但近年来发现该手术路入会引起一些并发症。目的:为棘突顶端定位法微创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用5具甲醛固定的正常人胸腰段标本,在放大10倍的解剖显微镜下对胸腰段脊柱后部结构进行逐层解剖,重点观测脊神经后支及其分支、脊柱节段动静脉的后支的来源、走行以及分布规律。结果与结论:节段动脉主要分为肋间动脉,前支和后支。其后支在椎间孔的上外方绕向后下方,走行于脊神经的下方和下位脊椎上关节突的外方,分为内外两支穿行于腰部深层肌肉。节段静脉后支与同名动脉伴行。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入钉点的安全范围在5mm左右,连接棒经入钉点内侧置入为佳。说明棘突顶端定位法下的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由于近似于垂直操作且无侧向牵拉,且从椎弓根中心点(入钉点)内侧插入已预弯的连接棒,损伤脊神经后支和血管的机会较少,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像学特点及与脑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进展性组和非进展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影像学的特点和支循环分级评分、梗死情况及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组的支循环分级评分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P0.05);进展性组患者基底节区梗死、脑干梗死发生率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进展性组患者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大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发生率以及溃疡性斑块发生率明显多于非进展性组患者(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与脑动脉狭窄有关,对其进行早期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瘫痪的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急性脑梗死运动瘫痪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w。随访12w,对比两组患者FMMS评分、NIHSS评分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观察组FMMS评分明显较高、NIHSS评分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瘫痪可明显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神经周围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66例 ,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 ,评价治疗前后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 1 0~ 1 5天后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率 92 .4% ,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 (P <0 .0 1 )。结论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5.
背景:金属椎间融合器存在应力遮挡、融合器下沉、骨吸收、脱出、骨塌陷所带来的并发症和假关节形成等,影响融合效果.生物降解可吸收材料制成的椎间融合器将有可能避免了上述并发症,但目前可吸收腰椎间融合器的材料学性能与设计关系的研究尚属空白.目的:设计并研制聚-DL-乳酸矩形生物降解腰椎间融合器,分析其材料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材料学制备,动物休内植入实验,于2003-01/2006-12在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完成.材料:12月龄家犬20只,由四川大学华西动物实验室提供.聚-DL乳酸生物降解腰椎间融合器由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所生产.方法:根据腰椎间盘的解削特点及其测量数据,设讨聚-DL-乳酸生物降解腰椎间融合器为矩形,长度23和25mm两种规格,宽度为13 mm,厚度(前擘)有9、10、11、12 四种规格,由前向后厚度呈小弧形变薄,后壁比前壁薄1.5 mm.以适应腰椎间盘的形状变化.融合器四壁厚度一致均为2.5 mm,两侧壁有数个1 mm直径小孔,后擘有3.5 mm直径带螺纹孔,用于与植入工具连接.采用精密注塑成型加工工艺,其生产工艺流程是:DL-乳酸→原料贮存→丙交酯制备→内交酯纯化→聚合→干燥包裹→产品.20只犬全身麻醉后切开双大腿,将该融合器各1枚植入大腿肌肉内,进行体内降解过程抗压强度和黏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融合器制备情况.动物体内降解过程中融合器的抗压强度和黏度.结果:生产出23 mm×13mm×10mm规格的成品,上下两面均呈锯齿状,增强融合的防滑作用,提高了融合器与椎体骨界面之间的锚固力;两侧擘有数个小孔,有助于血管的长入和营养液的交换,以促进骨性融合.植入体内3,6,9个月,尽管随时间的延长该融合器的抗压强度、黏度逐渐降低(r=0.961,P=O.009),但至12个月时仍还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和较好的黏度,分别为163 MPa和0.66 dl/g.结论:聚-DL-乳酸矩形生物降解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较大的装载植骨量及较高的防滑稳定性,融合器的完整性和支撑作用满足促进骨性融合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6.
某患者,男,60岁,因"左腘窝包块反复疼痛7年,加重伴左下肢疼痛麻木6 d"入院。7年前发现左腘窝1包块,偶感疼痛不适,自服"利风平"后疼痛可渐缓解;后包块渐增大,6 d前感左腘窝包块疼痛伴左下肢麻木,放射痛,行走受限,来院就诊。既往患"痛风"10余年,自服"利风平"治疗。体格检查:T36.4℃,P 78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矩形和圆形两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腰椎间融合器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应用可生物降解聚-DL-乳酸材料制成两种腰椎间融合器,矩形融合器前高后低,四壁上下方均呈齿状,内外侧壁上有数个小孔;圆形融合器,圆柱状中空,壁外面有深螺纹,螺纹的凹槽内开有数个小孔。依次在以下六种L4~L5节段新鲜牛标本模型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1)正常组(完整节段标本模型);(2)单纯椎间盘摘除模型组;(3)椎间髂骨块植入组(植骨块为牛髂骨块制成矩形骨块);(4)椎间置入钛矩形融合器组;(5)椎间置入圆形融合器组(圆形组);(6)椎间置入矩形融合器组(矩形组)。每组均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情况下椎体位移测定。对圆形和矩形融合器在离体装载骨和未装载骨的状态下进行压缩载荷实验。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活动范围比较,圆形组背伸时和矩形组左侧弯时活动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髂骨植骨组比较,圆形组在背伸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矩形组各方向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圆形组与矩形组之间比较,圆形组背伸时不稳定;与其他各组间比较,钛cage组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减小,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矩形和圆形融合器未装载骨组最大压缩载荷分别为8000±215N、900±118N,装载骨组最大压缩载荷分别为8300±223N,1000±95N。结论:聚-DL-乳酸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腰椎间融合器能够满足腰椎生物力学稳定性要求,且矩形融合器在性能上优于圆形融合器。  相似文献   
88.
笔者自2008年5月~2009年7月采用自拟中药方结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成都市2006年住院人数进行定量预测,并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评价。结果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住院人数的结果满意。通过计算机反复试算,可获得最佳的一组平滑常数(α,γ),使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最小。本例预测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3.4438%〈10%,预测精度较高。结论霍特双参数指数平滑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计算简便且具有递推性质。在医院管理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大鼠镇痛及生殖功能的改变。方法 采用大鼠戒断模型,观察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 内啡肽、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P物质以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β-EP的含量均正常大鼠水平降低;吗啡依赖大鼠结状神经节和孤束核 SP的含量升高;吗啡依赖雌性大鼠血清FSH、E2、PR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大鼠睾丸酮(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可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