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特征及癌胚抗原(CEA)、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35例(41个病灶)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其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等PET/CT代谢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上述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特征(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血清CEA)及临床预后指标(NLR)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灶PET/CT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MTV、TLG与患者性别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045、0.056、0.235及0.115(P均>0.05),与患者年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31、-0.156、-0.063及-0.231(P均>0.05),与肿瘤部位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35、0.431、0.432及0.554(P均<0.05)。MTV、TLG与肿瘤最大径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2(P<0.05)、0.633(P<0.05)。SUVmax、MTV及TLG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0.641及-0.713(P均<0.05)。TLG与血清CEA的相关系数r=0.625(P<0.05),MTV、TLG与NLR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61(P<0.05)、0.672(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灶各代谢参数均与肿瘤部位相关,其中MTV、TLG与肿瘤最大径均呈正相关性,SUVmax、MTV及TLG与肿瘤分化程度均呈负相关,TLG与肿瘤标志物血清CEA呈正相关性,TLG、MTV与临床预后指标NLR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估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行18F-FDG PET-CT扫描且经病理学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的40个病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并计算糖酵解总量(TLG)。结果40个浸润性导管癌中,孕激素受体(PR)(-)组SUVmax和MTV高于PR(+)组,雌激素受体(ER)(-)组SUVmax、SUVmean、MTV和TLG均高于ER(+)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MTV低于HER-2(+)组,T1~T2期肿瘤的SUVmax、SUVmean、TLG和MTV均小于T3~T4期,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的SUVmax、SUVmean和TLG均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病例(P < 0.05~P < 0.01)。原发灶的SUVmax、MTV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1)。腋窝淋巴结的SUVmax与原发灶Ki-67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能够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80例新检出SPN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PLC,n=48)和乳腺癌转移组(BCM,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图像特征,对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PET/CT代谢参数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差异比较,并使用多因素分析探讨SPN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临床病理学指标中,PLC组和BCM组的血清CEA和CA15-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45,CA15-3:P=0.008)。18F-FDG PET/CT代谢特征中,PLC组与BCM组图像FDG摄取、SPN的SUVmax、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的SUVmax等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P=0.01和P=0.032)。形态学分析中,分叶征(P<0.001)、毛刺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121、8 Gy时行18F-FDG PET/CT检查,采集不同时期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ax及两者的比值(T/L),观察两组模型兔T/L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放疗结束后,取出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常规HE染色。结果放疗组模型兔累积照射剂量达0、6、12、18 Gy时,T/L分别为(8.447±1.488)(、9.344±1.342)、(7.143±1.307)(、6.221±1.066),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5.010、5.984,P均<0.05),而对照组相应时间T/L逐渐升高,分别为(8.428±1.705)(、9.610±1.282)(、10.402±1.283)(、11.586±1.627),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3.2252、.611,均P<0.05);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体积均有增长,累积剂量达6、12、18 Gy组间分别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t=2.7425、.225、6.824,均P<0.05),放疗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示放疗组肿瘤组织内大片糜烂坏死,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灶不明显。结论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行18F-FDGPET/CT显像动态观察,T/L短期内显著降低,可在CT形态学改变之前评估放疗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28.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学》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比分析定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乳腺癌可疑骨转移行常规SPECT/CT或定量SPECT/CT检查的患者63例。63例乳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发现单发放射性浓聚,对浓聚部位行常规SPECT/CT检查30例,定量SPECT/CT检查33例,由专业医师对病灶是否为转移灶进行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集经定量SPECT/CT检查且确诊为骨转移灶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并对骨转移灶治疗前后SUV_(max)的差异行t检验。结果:常规SPECT/CT显像共30例,诊断为骨转移者20例,无骨转移者10例,经病理学确诊转移者24例,无骨转移者6例,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66.70%,准确率为73.30%,定量SPECT/CT显像共33例,诊断为骨转移病灶29例,无骨转移4例,经病理学确诊转移者29例,无骨转移者4例,灵敏度为96.60%,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9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43)。骨转移灶在治疗前SUV_(max)平均值为23.38,治疗后SUV_(max)平均值为1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5)。结论:定量SPECT/CT可明显提高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同时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