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对107例继发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原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认为细菌L型感染可导致内膜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从而影响受精卵着床,是继发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建议对继发性不孕者应做子宫内膜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50例肺癌中C-erbH-2癌基因蛋白、ras癌基因蛋白p2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方法)用免疫用化SP法。(结果)C-erbB-2、p21、PCNA在50例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4.00%、4400%、94.00%。在低分化肿瘤、高TNM分期肿瘤及有淋巴结和远隔转移的病例中C-erbB-2、p21显著升高(P<0.05和P<0.01)。PCNA指数随肿瘤分级升高而升高,并与组织学类型相关。〔结论)C-erb-2、p21、PCNA高表达与肺癌进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3.
34.
35.
芦笋抗小鼠肝损伤的形态改变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芦笋汁给小鼠灌胃,以观察芦笋汁抗四氯化碳(CCl4)引起小鼠肝脏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芦笋汁有明显抗肝组织损伤作用,且肝脏中MDA生成降低,SOD活性升高。提示芦笋对CCl4损伤小鼠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6.
37.
38.
目的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判断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探讨细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体细胞增生及癌变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小鼠正常肝组织、增生及异型增生组织(癌前演变)及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检测上述组织中L型抗原的表达及L型菌感染情况.结果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PCNA指数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 01.他们的L型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0%(7/10例),61.5%(8/13例),0%(0/10例);L型菌检出率分辊为70%(7/10例),53.8(7/13例),0%(0/10例).结论L型感染与小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L型可致体细胞增生或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39.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猴肾细胞致病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细菌L型在体外培养的单层细胞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金葡萄稳定L型及经0.45μm滤过的L型原生小体感染猴肾细胞。结果 发现金葡萄L型及滤过的原生小体对细胞致病性降低,细胞不出现明显病变,部分细胞出现空泡样变,免疫组化及金葡萄PCR显示感染细胞内出现金葡萄抗原及DNA。结论 细菌L型在感染细胞中可出现类似病毒的致病特点,L型可在细胞内长期存在而不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