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7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p16和bcl—2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16抑癌基因和 bcl-2凋亡抑制基因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67例膀胱癌中p16和bcl-2基因的表达。结果:67例膀胱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52.23%(35/67),失表达率47.76(32/67),其中Ⅰ,级,Ⅱ级,Ⅲ级的肿瘤p16蛋白失表达率各为14.55%,60.53%,71.43%(P<0.05),p 16 mRNA失表达率分别为20%,40%,80%,40%,60%,100%(P<0.05),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结果一致(P>0.05),结论:p16基因表达与细胞分化呈负相关,bcl-2基因表达与细胞分化呈正相关,提示p16基因的缺失,突变和高甲基化,bcl-2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两者均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2.
用原位核酸杂交检测膀胱癌中结核菌L型DNA(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结核菌L型D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膀胱癌细胞中L型DNA阳性信号。收集我室1996年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68例标本。采用原位核酸杂交法检测L型DNA,同时以抗酸染色,免疫组化染色(SP法)为参数。膀胱癌组织中结核菌L型检出率及形态学改作者单位:233004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变:68例膀胱癌组织中抗酸菌L型阳性24例(35-2%)。L型呈多种多样形———圆球体、原生小体和巨形体,L型常聚集成堆,主要分布于肿瘤细胞浆内和间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68例膀胱癌结核菌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C57小鼠致瘤后.Mdm2癌基因及PTEN、P^53抑癌基因在小鼠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方法动物实验观察金葡菌L型感染90只C57小鼠后10只小鼠发生肿瘤;13只小鼠引起癌前病交。革兰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检出率和Mdm2、PTEN、P^53蛋白及cDNA基因的表达。结果10只小鼠肿瘤及13只小鼠癌前病变中金葡菌L型及其eDNA基因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05—0.05);Mdm2、P^53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O.05),呈正相关。PTEN蛋白和cDNA基因的阳性表达小鼠肿瘤及癌前病变与正常肝组织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O.01—0.05),呈负相关。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可能与Mdm2、PTEN、p^53基因协同表达,在小鼠肿瘤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例1,男,53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反复发作3年,近3天疼痛加剧,进食后心窝部有梗噎感,伴黑便,不发热;钡餐X线检查及胃镜均提示“贲门癌”。行贲门癌根治术。次全胃切除标本检查:于贲门部小弯侧有2×1.5×1cm大小的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粗糙,切面灰白色,质硬,胃壁层次不清。镜下:溃疡边缘粘膜、粘膜下层及浅肌层内见大量印戒细胞弥漫浸润(见图1)。溃疡边缘肌层内见两个典型的平滑肌瘤,直径分别为0.4cm和0.8cm,灰白色(见图2)。病理诊断:胃贲门部印戒细胞癌合并微型平滑肌瘤。 例2,男,69岁。上腹部不适伴嗳气十余年,近两月病情加重,纳差,消瘦,偶有黑便;钡餐X线检查于十二指肠降部有两个圆形憩室约2.5×2.5cm;胃镜见一息肉,长径0.8cm。当即在胃镜内行单纯息肉摘除术。镜下:胃息肉见局灶性粘膜内印戒细胞癌。粘膜肌内见一平滑肌瘤,直径0.4cm。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结合,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105例骨肿瘤组织的VEGF与KDR的表达,并对其中85例骨肉瘤主要临床资料、病理分级及临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肉瘤中VEGF与KD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阳性表达率(P〈0.0001)。VEGF与KDR阳性表达率在骨肉瘤临床分期中Ⅱb期、Ⅲ期明显高于Ⅰ期、Ⅱa期(P〈0.001),并随着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且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组中VEGF与KD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和非转移组(P〈0.005)。结论:VEGF与KDR在骨肉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提示VEGF与KDR的高表达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与骨肉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BRAF V600E突变及其与甲状腺超声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应扩增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34例PTC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甲状腺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情况,比较PTC发生和未发生BRAF V600E突变患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影像。结果:34例PTC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发生BRAF V600E突变,16例未发生突变;34例PTC癌旁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PTC BRAF V600E突变患者与未发生突变患者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癌块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及有无钙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BRAFV600E突变率较高;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超声表现无明显关系。甲状腺超声表现不能预测PTC中BRAF V600E突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探讨它们在RB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RB中MMP-9和VEGF的表达。结果:47例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8%和78.7%。未分化型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分化型(P<0.05);有视神经浸润的RB中MMP-9和VEGF的阳性水平均高于无视神经浸润的RB(P<0.005和P<0.05)。RB中MMP-9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RB中MMP-9和VEGF高表达与RB的浸润和转移相关,且MMP-9表达与VEGF表达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MMP-9和VEGF的表达可作为反映RB浸润、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及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9.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分为多种类型,病理上主要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各类型的生长规律、转移速度及预后均有较大差异,因此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对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随着在分子和蛋白水平上对甲状腺癌研究的不断进展,现已发现许多基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转归有联系。  相似文献   
30.
患者,女性。20岁,未婚。一周前发现左乳腺外上方无痛性肿块。直径约3cm,活动,质硬,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于1984年10月10日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乳腺恶性淋巴瘤,裂、无裂细胞混合型。上海肿瘤医院免疫组化标记为B细胞性。术后第5天始联合化疗(CTX0.8g,MTX40mg,Pred 30 mg,qw)6次。11月17日开始~60Co外照射,左乳房切口线DT538rad;病灶区垂直DT860 rad;左锁骨上、下区及左腋顶区DT 5460rad。术后二年,左乳房外上象限内又触及7×6×4cm的无痛性肿块,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经两次化疗后腋下淋巴结明显缩小,再行单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