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血液透析中静脉穿刺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院1994年以来,应用直接穿刺动脉为108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血液透析1998例次,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脑部急性病症。本文针对脑出血治疗和康复时期的健康教育进行了初步研讨。并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医特色护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学是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它不仅要在应用新技术方面不断发展,更要在理论体系上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街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激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胜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槽神症状及痴呆。本文将46例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MID)与32树非老年多灶脑梗塞性痴呆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老年组46例,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62~幻岁,平均68.3士3.17岁;非老年组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发病年龄46~59岁,平均542土3.85岁。其中,颅脑CT示脑部梗塞灶>2个者老年组36例,非老年组Ic例;动脉硬化症老年组…  相似文献   
15.
我院血液透析科从 1992~ 1999年收治透析 30 2例 ;血液透析次数 12 6 5 0次 ,其中成功救治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并发急性肺水肿 7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78例 ,男 49例 ,女 2 9例 ,年龄 42~7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 5 6例 ,糖尿病肾病 11例 ,高血压肾病8例 ,慢性肾盂肾炎 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最短 4个月 ,最长 5年。患者早期出现咳嗽、继而有呼吸困难 ,不能平卧 ,甚至端坐呼吸 ,吐泡沫样白痰或粉红色痰 ,听诊可闻肺部均一湿性罗音 ,但肺间质水肿可无罗音 ,早期肺水肿也仅可闻干性罗音 ,胸部X线检查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确诊抑郁型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了护理对策的对照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生率远高于一般住院患者,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主要基于家庭、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病理反映等因素。针对发生抑郁的血液透析患者,从科学宣教、心理护理、生活引导、饮食调配、用药指导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明确诊断需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若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 O2)>50m m Hg,并除外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致的低氧,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但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却大大降慨,致残率明显增加,因此,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肢体功能,减少后遗症“使病人重新服务于社会、已成为病人及其家属的迫切愿望。针对此问题,我们神经内科对偏瘫病人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DZ电脑智能治疗仪、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携泵治疗的影响。方法对2例1型糖尿病出院后长期携泵治疗的患者,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及患者的定期随访机制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血糖状况。结果 2例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后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糖化血红蛋白亦有所下降,低血糖发生次数和减少。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延续院内了护理工作,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受到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行桡动脉穿刺是长期维持性血管通路的重要方法之一。我院自 1992年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桡动脉穿刺 ,建立血液通路 4 6 80例次。传统的穿刺部位以桡动脉搏动最强处作标志。因此 ,穿刺点依操作者的感觉来确定。桡动脉为条索状 ,在较长一段均能触及搏动 ,由于感觉不同 ,经验不同 ,穿刺位置误差较大 ,成功率明显降低。作者通过临床穿刺实践 ,一次成功率有较大提高 ,与教科书上的选择方法相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现报告如下。1 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