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89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其在肝门胆管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6例肝门胆管癌和10例正常胆管石蜡切片标本中bel-2表达,分析其与肝门胆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 肝门胆管癌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5.6%(20/36),正常胆管bcl-2阳性率10.0%(1/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阴性组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82%,55%和25%,阳性组分别为33%和9%,无5年生存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胆管癌中bcl-2有较高阳性表达率,bcl-2表达在肝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促进作用;bcl-2表达可能是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之一,阳性表达多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PTTG和VEGF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胆管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PTTG和VEGF蛋白在36例胆管癌标本、30例胆管癌旁组织和12例胆管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TT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6/36)和63.3%(19/3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0/36)和76.7%(23/30);在胆管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PTTG和VEGF的表达。上述3种组织之间的PTTG和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PTTG和VEGF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3,P〈0.001)。PTTG和VEGF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与否关系密切,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无关。结论PTTG和VEGF在胆管癌中高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与胆管癌的转移与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抑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后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已构建好的反义PTTG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TTGas按浓度梯度转染至胆管癌细胞株QBC939中,培养48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TTG和VEGF表达量的变化,并将两者的变化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成功转染反义PTTG至QBC939中;转染后PTTG和VEGF在mRNA水平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0.62%和34.14%;在蛋白质水平分别为55.55%和38.46%。在mRNA和蛋白质两个层面上均下降,呈线性正关系(r=0.970,0.985,P<0.05)。结论:反义阻断胆管癌细胞株中的PTTG表达能使VEGF的表达下降,下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培养出高素质、对社会有用的高级医学人才,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促进和补充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七年制外科临床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实践,通过与学生加强交流,组织临床知识和技能比赛,建立专门网站,举行外语科普讲座以及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认识到第二课堂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因材施教,注重第二课堂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及个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层粘蛋白(Laminin,LN)在肝外胆管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10例胆管腺瘤和51例肝外胆管癌组织中L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LN表达在胆管癌与胆管腺瘤中差异有显著性;在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的肝外胆管癌中有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LN表达类型可作为判断肝外胆管癌分期、分化和淋巴转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5(AQP-1,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大肠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确诊为结直肠癌的80患者癌组织及8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AQP-1及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AQP-1及AQP5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丰富(分别为68.75%及6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38.75%及16.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1及AQP-5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相关(P<0.05)。结论:AQP-1及AQP-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在胃癌病人术后随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6例已做根治术的病人,分成复发组(n=46)与非复发组(n=60).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两组病人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差别.[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12项标记物中5项:CEA,CA242,CA125,CA15-3,CA19-9所测定值与测定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or P<0.05).[结论]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在胃癌病人术后随访中,对复发转移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9.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414例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总结肝部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至2001年12月肝部分切除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14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14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72例(17·4%),手术死亡3例(0·7%),305例获得2~22年随访,随访率73·7%,疗效优良率88·9%,残石率15·7%,结石复发率4·6%。结论正确掌握肝部分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术后发生胆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2465例中术后发生胆瘘65例,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术后胆瘘的原因为:T管引流术后3~5d早期误拔T管2例,T管滑脱5例,胆囊床毛细胆管瘘9例,T管固定过紧或过松3例,T管短臂滑出2例,两周以上拔T管后胆瘘23例;胆肠吻合口瘘8例;肝叶切除肝断面胆瘘13例。本组非手术治疗47例(72.3%),再手术治疗18例(27.7%)。61例治愈,治愈率93.4%;死亡4例,死亡率为6.6%。结论 胆瘘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的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与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