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89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Ang2和Tie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实验组25只(5,10,15,20,25d组各5只)及实验补充组8只,采用免疫抑制法建立同种移植大鼠CBRH-7919肝细胞癌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不同生长阶段实验组肝癌组织和对照组肝组织标本中Ang2和Tie2的表达,同时测定抗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共24只大鼠成功建模。肝细胞癌组织中Ang2和Tie2的表达均较对照组肝组织明显增高(P〈0.05)。Ang2和Tie2的表达水平均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1)。在不同生长阶段Ang2呈早期、持续性高表达。结论: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与Ang2和Tie2的表达上调有关,Ang2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启动环节。 相似文献
32.
脂质体介导Bcl-2反义寡核苷酸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ASODN)对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Bcl-2 ASODN转染QBC939细胞,应用台盼篮拒染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率、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结果:Bcl-2 ASODN转染后Bcl-2蛋白免疫印迹条带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台盼篮拒染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均显示Bcl-2 ASODN可以部分抑制QBC939细胞增殖,经ASODN作用,细胞的存活率和克隆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cl-2 ASODN通过封闭人胆管癌QBC939细胞bcl-2基因表达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3.
梗阻性黄疸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32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为研究对象,30例无黄疸的胆囊结石病人作为对照,观察梗阻性黄疸病人外周血补体、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及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的变化,探讨梗阻性黄疸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因素,结果:良、恶性黄疸组血甭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内毒素(ET)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外周血C3,IgA,CD4^+,产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81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169例,发生率为20.9%。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有: 手术时机、肝功能分级等。结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规范手术操作,注重围手术期处理,尽量避免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的表达与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首先, 随机选取PGC患者108例, 以慢性胆囊炎患者15例为对照, 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ec 1蛋白的表达.其次, 对108例PGC患者中的96例进行术后5年的随访, 分析Hec 1与PGC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 Hec 1蛋白的表达与PGC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患者的预后均有密切的关系.在发生淋巴道转移及低分化的肿瘤组织中, Hec 1蛋白高表达.随着Nevin分级的加重, Hec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 (P<0.05).此外, Hec 1蛋白阳性表达的PGC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 (P<0.01).结论: Hec 1蛋白可能与PGC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 联合应用Hec 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临床病理学分级, 有助于正确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胆石性肠梗阻(BI)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现状。 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14年12月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8例BI患者资料,并汇总近20年22篇中文文献中284例患者资料,分析并总结BI发病特点与诊治现状。 结果:302例BI患者中男86例(28.2%),女216例(71.8%);年龄36~89岁,平均63.4岁;术前确诊率为24.2%(73/302);294例(97.4%)行小肠切开取石术,8例(2.6%)行肠切除肠吻合术;结石嵌塞于十二指肠27例(8.9%),空肠71例(23.5%),回肠末端201例(66.6%),结肠3例(1.0%);一期行胆囊切除术94例(31.1%),胆管切开取石术4例(1.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82/302),术后病死率为0.7%(2/302)。 结论:BI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常伴有较低的术前确诊率和较高的术后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37.
桥本病并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桥本病(HD)并甲状腺腺瘤(T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50例HD并T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中,术前诊断为HD并TA者仅8例,误诊、漏诊达84.0%。术中快速切片确诊率为81.4%(35/43)。术后病理切片确诊5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范围的甲状腺切除术。术后27例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素,2例口服小剂量强的松。所有患者均获随防,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未发生甲状腺机能减退者。结论 全面的血清免疫学检查、B超、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D并TA应予以手术治疗。术中快速切片对确诊有重要价值。其手术方式、切除范围及术后药物治疗应个体化,尽可能避免术后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脂肪肝CT、MRI定量诊断的对照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脏脂肪含量与肝脏、肌肉CT值比、肝脏CT值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强度。方法:对正常组和随机抽取的2 3只实验组家兔行肝脏CT平扫及化学饱和法脂肪抑制前后肝脏MRI(SE序列,T1WI) ,测得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计算肝脏、肌肉CT值比及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对实验动物的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并用显微图像分析仪测定肝中脂滴占肝脏单位体积的百分比(Vv 值)。结果:肝脏肌肉CT值比值与Vv 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高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 =- 0 .896 ,t =- 10 .2 89,P <0 .0 0 1) ;肝脏CT值与Vv 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负向相关关系(r =- 0 .818,t =- 7.2 4 9,P <0 .0 0 1) ;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与Vv值之间存在有意义的中度线性正相关关系(r =0 .5 5 6 ,t =3.4 0 7,P =0 .0 0 2 )。结论:肝脏肌肉CT值比值较肝脏CT值绝对值、脂肪抑制前后肝脏信号强度衰减率具有与Vv 值更高的相关强度,该指标可望用于活体无创估计肝脏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致胰管结石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从2000年8月至2008年10月将我科收治的67例慢性胰腺炎、62例胰管结石及43例胰腺外伤的手术病例分成3组,术前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诊断,经手术探查及活检证实,并抽取胰液检查胰石蛋白(PSP)、乳铁蛋白(LF)和钙离子(Ca2+)浓度。结果:慢性胰腺炎(CP组)者仅有胰腺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改变、胰管扩张,胰管结石(PS组)者除此之外,扩张的胰管内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结石,胰腺外伤(PI组)病例示胰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断裂伤,胰周积液或积血。与对照组(PI组)相比,PS组、CP组的PS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CP组升高更明显,LF及Ca2+浓度亦明显升高(P<0.05),但PS组升高更明显。结论:慢性胰腺炎至胰管结石的发展过程中,胰液中PSP浓度降低、LF及Ca2+浓度增加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特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可伴有或不伴肝外胆管结石。其发病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就全世界而言,好发于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欧美国家少见,而我国以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较高[1]。本病病程长,并发症多,结石较难取净,术后容易复发。虽然诊断方法不断进步,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再次手术率仍较高,且手术一次比一次困难。其治疗原则在祛除病灶、取净结石、解除梗阻、通畅引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