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51.
颞颌关节病患者的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颌关节病患者的应激反应特点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颞颌关节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进行调查,以肌电生物反馈仪测定在急性应激条件下两组被试的肌电水平.结果:患者组所经历的正性生活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t=3.3),所遭遇的负性生活事件多于对照组(t=3.9),差异有显著性(t=3.3,P均<0.01);患者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对照组(t=3.7),消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对照组(t=3.2),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患者组肌电变化值和肌电变化率高于对照组(t=2.07,2.08,均P<0.05),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42,P<0.01).结论:颞颌关节病患者经历了较多的不良生活事件,他们的应对方式以及面临应激时的机体反应特点有可能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52.
35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诊断转移性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该院肺癌中心收治的331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另选取201例肺良性病例(肺良性病组)和21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化学发光和酶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NSE、CYfra21-1、CEA和LDH水平,并比较转移性与非转移性肺癌、不同转移组织、不同肺癌分期之间NSE、CYfra21-1、CEA和LDH的水平以及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肺癌组患者NSE、CYfra21-1、CEA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肺癌组NSE、CYfra21-1、CEA和LDH水平明显高于非转移性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和骨等多处转移组的NSE和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肺内、胸膜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临床Ⅳ期患者的CEA水平明显高于Ⅰ、Ⅱ和Ⅲ期,T3/T4期的NSE、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T1/T2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E、CYfra21-1、CEA和LDH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清NSE、CYfra21-1、CEA和LDH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肿瘤的转移情况和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转移性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转移性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测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21-1(CYfra21-1)、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A199和乳酸脱氢酶(LDH)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评价。方法通过电化学发光和酶法检测292例肺癌患者、201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及215例健康体检者的6种血清标志物水平。结果 6种血清肿瘤指标在肺癌患者中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和健康体检组(P0.05);CYfra21-1和CA199结果水平在男性各组别显著高于女性,在鳞癌中的阳性率高于腺癌(P0.05);小细胞肺癌NSE和LDH结果明显高于非小细胞肺癌,其阳性率显著高于腺癌,CA199和CEA结果显著低于非小细胞肺癌(P0.05);CEA和LDH在腺癌和鳞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清标志物升高程度与肺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6种血清标志物在肺癌患者中呈异常高水平表达,与TNM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肺癌辅助诊断的灵敏度和阳性率,能够弥补单项检测的不足,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55.
目的评估DI-60型全自动数字化细胞形态识别分析系统(简称DI-60系统)对外周血细胞的认知和分辨能力。方法对随机选取的322份血液标本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流水线检测后用SP-10自动涂片染色仪进行自动推片、染色,然后使用DI-60系统对已经染色好的血涂片进行血细胞预分析识别,再由有丰富形态学经验的主管技师对预分类的细胞进行复核。结果 DI-60系统对322份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WBC)预分类,共扫描记录了56 728个细胞及杂质,正确数为51 704个,正确率为91.14%,错误数为5 024,错误率为8.86%。结论 DI-60系统只能对WBC进行预分类,识别WBC分叶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大血小板、血小板聚集、涂抹细胞及人造细胞(杂质)等的正确率较高,均在95%以上,而对变异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的识别正确率低,均在5%以下。  相似文献   
356.
江虹 《中国医师杂志》2001,(Z1):166-167
我院 1997年 1月成立 12 0急救站 ,负责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急救任务。现将我院在 1998年 1月至20 0 0年 12月的院前急救 512 3例患者进行分析 ,阐明做好院前急救的重要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3年间共急诊出车 5370台次 ,其中未接到病人 4 96台次 ,在进行院前急救的 512 3例患者中 ,内科 174 6例(占 34 1% ) ,外科 2 2 92例 (占 4 4 7% ) ,妇产科 796例(占 15 5% ) ,五官科 65例 (占 1 3% ) ,儿科 2 2 4例 (占4 4 % )。1·2 病种分布 内科病例中 ,以心血管病患者最多 ,计 671例 (占 38 4 …  相似文献   
357.
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一方面可提供较多的血液学参数,同时可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其发展迅速,如白细胞分类指标从两项到五项甚至更多。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是否可作为常规的过筛试验指标,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现应用东亚公司NE-1500型(五分类)、雅...  相似文献   
358.
目的 比较南平市市政供水水厂两种消毒方法(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和液氯消毒)的主要消毒副产物监测结果,提示存在的污染风险。方法 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南平市城区3个主要供水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结果 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法水样中的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均值低于液氯消毒法(t=2.81,P<0.01;t=2.13,P<0.05);副产物亚氯酸盐含量与二氧化氯含量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采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法的水样中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含量低于液氯消毒法,在控制有机消毒副产物方面有优势;可改进其消毒工艺,以控制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5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与RNA对丙肝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551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的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141例型肝炎可疑患者的RNA,同时用ELISA法和PCR法检测43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的血清。结果551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8.69%,141例HCV—RNA阳性率为31.21%,43例为两者均做的病人,RNA和Ah均阳性的占48.83%,均阴性占16.28%,两者的一致率达65.11%。结论HCV抗体联合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60.
目的 探讨虚拟仿真结合翻转课堂在老年人跌倒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重庆医科大学2019级护理本科生(n=497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个班(n=251)、干预组2个班(n=246)。对照组实施传统实验教学,干预组采用虚拟仿真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实验教学。课后分析干预组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平台的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及理论测评比较两组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采用SPSS 27.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干预组学生人均登录使用虚拟仿真平台(2.65±1.38)次,在线学习时长54.12~147.32 min;问卷调查显示,干预组学生课后各维度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对本次课堂教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教学后,干预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创新及科普宣教能力等5个方面教学促进作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测试成绩,干预组得分(79.38±5.09)高于对照组(77.88±4.97)(P<0.05)。结论 虚拟仿真结合翻转课堂混合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创新及科普宣教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