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无痛性心肌梗死(PMI)由于表现隐匿且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治。笔者临床偶遇以晕厥为主症急性心肌梗死1例,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64岁,以"晕厥原因待查"急诊送入院。晨起锻炼时突发晕厥,跌倒在地,醒后大汗淋漓,恶心,剑突下不适。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为低血糖发作而食糖后无明显改善。测血糖12.3mmol/L,血压170/88mmHg,查头颅颈椎CT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颈椎C、C、C骨质增生。神志清  相似文献   
52.
大肠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附10年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至1995年12月10年间,我院应用OlympusPCF,CF-P20I,CF-P10S纤维大肠镜检查643例(695次),并经PSD-10高频电凝器摘除结肠息肉156例(182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男413例,女230...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5~12月期间产科收治的产妇200例,在产后区选择10间病房进行研究,其中1~5号病房收治100例产妇,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产妇护理在床旁进行,但婴儿的一切护理均由主管护士定时集中在沐浴室及处置室进行。6~10号病房收治100例产妇,设为试验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除产妇护理在床旁以外,婴儿护理也移至床旁进行,即对产妇及婴儿实行一对一护理,同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产后健康知识教育;采用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产妇住院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使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产妇护理操作评分。结果住院前两组产妇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产妇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两组产妇SAS评分住院前较住院后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后试验组产妇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后试验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4.67±6.58),护理满意度评分(97.00±1.55),护理操作评分(84.69±8.14);对照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评分(74.13±5.11),护理满意度评分(71.98±4.95);护理操作评分(74.13±6.87);住院后试验组产妇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操作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相比传统产科护理模式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同时增加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轻产妇产后焦虑状态,为家庭支出减轻经济负担,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4.
已知孤束核(SOL)尾侧接受内脏感觉传入,下丘脑室旁核(PVH)可通过分泌神经肽调节内脏机能。中央灰质(PAG)为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镇痛作用的重要部位,PVH富含内源性吗啡样物质,近来有证据表明它可能与痛觉有关。本工作对PVH与SOL、PAG间的交互联系进行了电生理学观察。 实验在37只箭毒化大白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PVH的单位活动及其对刺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小儿腹泻时的蛋白质营养状况,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61例腹泻患儿的16种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结果显示,急性腹泻时除苯丙氨酸外均下降,但苏、丝、甘、半胱、脯氨酸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腹泻时16种氨基酸均下降,除谷、蛋、丝、甘、半胱、脯氨酸外均有显著性;急、慢性腹泻时BCAA、TEAA、TAA、TNEAA均下降,而GLY/VAL比值上升(P<0.05)。慢性腹泻时7种必需氨基酸:苯丙、苏、缬、异亮、亮、赖、组氨酸,及TEAA/TNEAA和TEAA/TAA比值下降的程度比急性腹泻时严重(P<0.05)。提示小儿急、慢性腹泻时均存有蛋白质营养不良,慢性腹泻者程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6.
伴或不伴呕吐的急性腹泻患儿的循证治疗指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无论是社区诊所还是医院,小儿腹泻均很常见,但其诊治并不规范。本指南基于循证原则,由澳大利亚儿童健康指南制定小组针对发病7d以内的急性腹泻患儿,制订了适合社区诊所和医院的诊治流程和规范化治疗方案,着重于脱水的评估和补液治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7.
目的:胃食管反流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主要探讨氧化应激在小儿反流性食管炎(RE)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6例(年龄7个月至16岁)经胃镜检查诊断为RE的患儿,测定其食管黏膜氧化应激指标如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及蛋白质含量。另20例(年龄3~16岁)胃镜检查时未发现食管黏膜损伤者作为对照组。结果:食管黏膜蛋白质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E组MDA值为每毫克蛋白15.36±16.67 nmol,高于对照组的7.51±6.17 nmo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RE组T-SOD活力每毫克蛋白为30.43±35.09 U低于对照组的56.34±51.73 U,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GSH和NO的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E时食管黏膜MDA含量升高,SOD活力水平降低,表明氧化应激损伤在小儿食管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25-428]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评价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肌协调障碍引起的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47例肛门直肠动力检查提示盆底肌协调障碍的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对完成3次及以上生物反馈治疗者进行了疗效分析.结果 共有27例患儿完成至少3次生物反馈治疗,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12岁[(6.7±2.2)岁],病程6个月~8年[(3.0±2.3)年].共完成5次生物反馈治疗者有16例,完成7次生物反馈治疗者8例.随着生物反馈治疗次数增加,直肠最大排便压力(mm Hg,1 mm Hg=0.133 kPa)增高,治疗前和治疗3、5、7次后依次为36.2±10.4,45.1±9.5,47.6±9.1,47.8±8.8(P<0.01),而肛门外括约肌肌电值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通过电话随访3个月至1年,根据排便症状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27例患儿中治愈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88.9%(24/27).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可提高最大排便压力,能有效地治疗盆底肌协调障碍引起的儿童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59.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表现多样,有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和消化道外症状之分。在基层医院诊断一般依赖病史、典型症状和体格检查。反流诊断问卷可用于初筛。食管胃钡餐造影能显示胃肠道的解剖结构异常。食管pH监测、Bravo胶囊无线pH监测、Bilitec2000胆红素监测、阻抗结合pH测定等可证实有无反流。胃镜检查和食管黏膜活检常作为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的首选方法。食管动力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GER的病理生理基础和发病机制。胃食管B型超声和食管核素测定可用于评价胃排空,而核素扫描还可确认有无肺部吸入。临床上必须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和诊断程序,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60.
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方法对17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32例无症状小儿作为对照。结果病例组各项食管酸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反流≥5min次数、最长反流时间、酸性反流指数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5~4.661,P均<0.01)。根据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检出率为37.1%(63/170例),高于对照组的3.1%(1/3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7,P<0.01)。2个月~1岁组、~3岁组和>3岁组的GER阳性率分别为47.4%(27/57例)、41.5%(17/41例)和26.4%(19/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结论GER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食管pH监测对于明确小儿慢性咳嗽的原因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