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第六届全国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4年9月1—5日,《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在银川组织召开了第六届全国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69家单位的论文195篇,到会代表105人。  相似文献   
162.
目的:对宫外孕早期常见症状、体征及诊断要点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诊断为宫外孕早期的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要点等临床数据使用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血β-HCG均有明显升高,95.9%的研究对象尿HCG定性检测呈阳性。大部分研究对象出现停经史、腹痛、阴道出血、下腹压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包块和盆腔积液。结论:在宫外孕疑似患者的早期诊断中,综合临床症状、血液化验及B超检测结果进行诊断,可以确保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63.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生也逐渐增加.本焦点论坛就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与过敏性胃肠病、儿童食物过敏与  相似文献   
164.
目的 了解儿童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病理特点.方法 59例胃镜检查发现黏液湖黄染的患儿进行Bilitec2000胃内胆红素动态监测,对胃黏膜炎症程度、炎症活动性、淋巴滤泡增生、腺体萎缩、肠化、H.pylori感染、胃小凹增生、间质水肿、黏膜浅层血管扩张、固有膜内平滑肌纤维增生10种病理改变进行评分,并作二分类Loogistic同归分析.以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35.6%为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诊断标准.结果 59例患儿中诊断为病理性DGR 22例,占37.3%;胃黏膜病理改变呈活动性炎症12例、淋巴滤泡增生12例、肠化3例、H.pylori感染13例、胃小凹增生10例、间质水肿31例、黏膜浅层血管扩张38例、纤维增生22例,未发现胃黏膜萎缩病例;炎症程度轻度34例、中重度19例,余6例正常.胃小凹增生者病理性DGR的阳性率、最长反流时间和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大于无胃小凹增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黏膜浅层血管扩张者病理性DGR的阳性率、最长反流时间和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均小于无血管扩张者;其余不同病理改变包括H.pylori感染时病理性DGR阳性率、胆汁反流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肠化时的反流次数外).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最有2个,为胃小凹增生和黏膜浅层血管扩张.胃小凹增生为危险因素,而血管扩张为保护因素.结论 胃小凹增生与胆汁反流程度有关,是儿童原发性BRG的特征件病理改变,黏膜浅层血管扩张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5.
儿童急性肝衰竭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中较为严重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发病率虽低, 但病死率高。儿童急性肝衰竭在病因、临床管理等方面均与成人有所区别, 诊断管理相对困难。因此, 掌握儿童急性肝衰竭的病因及临床管理策略, 早期诊断、有效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提高存活率, 并为需进行肝移植的患儿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十二指肠溃疡患儿十二指肠球部黏膜菌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8年1至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因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就诊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 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溃疡组和Hp阴性溃疡组。提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DNA, 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比较分析两组样品α多样性差异、β多样性差异及其在各分类水平丰度变化情况, 利用PICRUSt软件预测微生物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儿中Hp阳性溃疡组15例[年龄(11.2±3.3)岁, 男11例、女4例]、Hp阴性溃疡组8例[年龄(10.1±4.4)岁, 男6例、女2例]。Hp阳性溃疡组螺杆菌属丰度明显高于Hp阴性溃疡组[0.551%(0.258%, 5.368%)比0.143%(0.039%, 0.762%), Z=2.00, P=0.045], 而梭状杆菌属、链球菌属及丛毛单胞菌科的一个未分类菌属丰度均明显低于Hp阴性溃疡组[0.010%(0.001%, 0.031%)比0.049%(0.011%, 0.310%...  相似文献   
167.
第十四届全国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于2023年8月3至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本次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儿科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水平和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杆菌(Hp)根治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反酸、烧心、胸痛、呕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且已进行胃镜检查的125例患儿。患儿快速尿素酶试验(RUT)阳性, 治疗前胃窦黏膜进行Hp培养和药敏试验, 经过2周规范Hp根除治疗, 且1个月后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判断疗效。利用胃镜检查中常规进行RUT检测过的胃窦黏膜, 提取组织DNA, 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代谢型分组, 结合Hp培养和药敏结果, 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儿童Hp根除治疗效果的关系。行列分析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5例患儿中男76例、女49例, 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为弱或慢代谢(PM)型30.4%(38/125), 中间代谢(IM)型20.8%(26/125), 正常代谢(NM)型47.2%(59/125), 快代谢(RM)型1.6%(2/125), 超快代谢(UM)型为0, 不同基因型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