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9篇 |
内科学 | 37篇 |
皮肤病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1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7A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皮肤移植物中黑素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气-液界面培养人皮肤移植物模型,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培养后不同时间(第0、2、3、5天)人皮肤移植物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存活状态。将皮肤组织分为对照组、IL-8组、TNF-α+IL-17A组和TNF-α+IL-17A+IL-8组,培养48 h后,采用HE染色观察表皮的增殖与分化;采用抗HMB45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C数目;采用CCK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测定MC的增殖率。结果:皮肤移植物在气-液界面培养第5天,表皮与真皮界面仍保持其完整性,且未见表、真皮分离。与对照组相比,TNF-α+IL-17A组皮肤移植物的角质层明显增厚(P<0.05),且可明显观察到角化不全,与银屑病皮损组织病理改变相似。IL-8组和TNF-α+IL-17A+IL-8组中HMB45阳性细胞数目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体外培养的PIG1细胞验证IL-8对MC的促增殖作用,结果示与对照组比较,IL-8组中MC细... 相似文献
102.
播散性带状疱疹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或体质较弱的个体,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抑制的人群。因该病少见,而且病情严重,可有发热等其他全身症状,因此早期容易出现误诊、误治。该文报道1例误诊为血管炎的患者,入院后结合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检查及细胞学涂片,确诊为播散性带状疱疹。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提高免疫力等治疗后好转出院。该例提示免疫功能受限的带状疱疹患者皮疹可以泛发且严重,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临床医师应提高对播散性带状疱疹的认识,关注早期皮损特点及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完善相关检查,正确诊治播散性带状疱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究情绪调节策略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2020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情绪调节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对照组SAS、SD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两组SE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对照组SES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以情绪调节策略为主的短干预有利于减少抑郁障碍青少年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观察饮食控制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骨骼肌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胰岛素抵抗组和饮食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以常规饲料喂养,胰岛素抵抗组和饮食治疗组均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饮食治疗组大鼠改以常规饲料喂养,持续6周。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骨骼肌中GSK-3的表达,于实验第1、5和11周分别检测其体质量、血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胰岛素抵抗组大鼠骨骼肌GSK-3的表达量较正常组增高70%(P〈0.01),饮食控制6周后饮食治疗组大鼠骨骼肌中GSK.3的表达量较胰岛素抵抗组减少23%(P〈0.01),较正常组增高31%(P〈0.05)。而饮食治疗组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与胰岛素抵抗组相比明显上升(P〈0.05)。结论 饮食控制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细胞GSK-3表达水平,从而加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休息、低盐低脂饮食及应用利尿剂、扩张血管药物、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观察组将基础抗心力衰竭治疗中使用的ACEI/ARB类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42/45) vs 76.08% (35/46)(P<0.05);两组治疗后NT proBNP水平、6MWT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明显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 临床观察聚桂醇注射液局部瘤体内注射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血管瘤患儿局部瘤体内注射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定期观察和记录血管瘤大小、质地、颜色的变化,并随时处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根据瘤体消退情况确定治疗次数.治疗结束后6个月,按4级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0例患儿均完成治疗全程,其中达到I级疗效者2例(6.7%),Ⅱ级疗效者4例(13.3%),Ⅲ级疗效者5例(16.7%),Ⅳ级疗效者19例(63.3%).瘤体直径越小,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次数越少,且治疗效果越好.早期积极给予聚桂醇硬化剂治疗的效果较好.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均未复发,也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聚桂醇硬化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 建立合适的VX2兔皮肤肿瘤模型。方法 手术取出荷VX2鳞癌新西兰大白兔肿瘤组织 ,匀浆 ,分别取活细胞浓度为 1× 10 7/ml 0 .3ml ,0 .15ml以及 1× 10 6/ml 0 .3ml的细胞悬液 ,注入 15只中国大白兔背部双侧皮内 ,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 ,并做常规病理活检。结果 0 .3ml组种植成功率 10 0 % ,而 0 .15ml组成功率 60 % ;经病检证实为肿瘤细胞。结论 种植VX2肿瘤 ,细胞需要一定的溶液容积 ,其重要性甚至超过细胞浓度 ;1× 10 6/ml 0 .3mlVX2肿瘤细胞即能可靠复制出兔可移植性皮肤肿瘤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