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质量从而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规范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流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原因,利用品管圈制定合理对策并实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四手操作医护配合不默契率由80.95%降低到61.91%,患者就诊等候时间由42 min降低到21 min,有效进步率为50%。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四手操作的质量,从而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2.
活性钙离子液对离体牙超微形态的影响与细胞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活性钙离子液对离体牙牙釉质和牙骨质超微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的细胞毒性,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Quanta200FEG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钙离子液成分及含量;观察钙离子液作用于离体牙前后,牙釉质和牙骨质的超微形态;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钙离子液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并进行细胞毒性分级。结果:钙离子液主要成分为钙、碳、氧、氯。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钙离子液浸泡离体牙后,牙釉质和牙骨质无变化。细胞毒性分级合格的钙离子液的最大浓度为0.344 mg/mL。结论:活性钙离子液能应用于口腔,但需选择适合的浓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在模拟口腔环境中,研究碳-二氧化硅(C-SiO2)复合薄膜对钴铬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真空旋转涂布法在单晶硅片基底表面均匀旋涂C-SiO2复合薄膜,用于了解C-SiO2复合薄膜的参数.选用钴铬合金,制成20 mm×20mm×0.5 mm试件,运用真空旋转涂层布法在钴铬合金表面均匀旋涂一层C-SiO2复合薄膜.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并比较涂层前、后试件浸泡液中Co、Cr、Mo的离子浓度;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塔菲尔极化曲线测试电化学耐腐蚀性能.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量结果显示,涂层后,试件浸泡液中Co、Cr、Mo的离子浓度显著小于钴铬合金.塔菲尔极化曲线可见钴铬合金涂层后自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从-0.261 V上升至-0.13 V;自腐蚀电流密度呈下降趋势,从-5.0017 μA/cm2下降至-5.3006 μA/cm2.结论:C-SiO2复合薄膜(SiO2=61.71 wt%)能显著减少金属离子的释放,有效提高钴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评价应用双种植体支持义齿修复缺牙间隙较大的单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共38颗单磨牙缺失且间隙较大的患者,分别采用Branemark和Replace种植系统进行双种植体修复.在修复完成后3个月、1a和3a进行随访,分别观察种植体及修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牙周状况以及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种植体牙周状况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x2检验;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量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38颗单磨牙缺失共使用76枚种植体修复,其中1枚种植体在一期种植术后2周时松动、脱落,择期再种植后无松动、脱落.76枚种植体在修复完成后3个月、1a和3a随访时均无脱落;38个修复体无松动.牙周菌斑指数、探诊出血和探诊深度在修复后3个月、1a和3a均无显著差异(P>0.05).X线显示骨整合良好,修复完成后3个月,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为(0.56±0.14)mm,随后1a和3a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趋于稳定,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再吸收(0.15±0.05)mm和(0.17±0.06)mm,显著低于修复完成后3个月(P<0.05).结论:双种植体适合间隙较大的单磨牙缺失种植修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牙齿外源性染色模型,观察采用活性钙离子液对外源性染色牙处理前、后牙面白色度值的变化,分析其去色效果。方法:以茶水、唾液和洗必泰制备牙齿外源性染色模型,用钙离子液做刷牙实验(研究组,n=15),并设对照组[含三聚磷酸钠(sodiumtripolyphosphate,STP)美白牙膏刷牙组,n=15],比较刷牙前及刷牙后1、4、7d2组的牙面白色度值。结果:研究组刷牙后1、4、7d牙面的白色度值与刷牙前的差值分别为(30.05±12.64)、(35.20±12.58)、(33.6±14.64);与对照组相比,在刷牙后1d无显著差异(P〉0.05),刷牙后4d、7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性钙离子液对着色牙有良好的去渍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口腔全科基地科内小讲课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方法:针对口腔全科基地科内小讲课学习效率、带教质量欠佳等问题,结合品管圈的方法,以“提高科内小讲课效率”为目的,运用其相关有效的方法及措施,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定、效果检验等活动。结果:通过针对住院医师及带教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小讲课平均出勤率由85%左右提升至98%左右,改善了小讲课效率,提高小讲课质量。结论:及时发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问题,善于运用有效的对策,结合品管圈活动中的方法,可提高科内小讲课效率,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促进教学质量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