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4,P=0.0001),IFNγ、IL-2和IL-12低于正常对照(P=0.008,P=0.018,P=0.007);血清TGFβ1与TNF-α和IL-2呈负相关(P<0.05,P<0.01),IL-12与IFNγ和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P<0.01);将PHC患者分成I~Ⅱa期和Ⅱb~Ⅲ期两组,Ⅱb~III期患者血清TGFα1、TNF—α水平高于I~IIa期患者(P<0.05),而IFNγ、IL-2和IL—12显著低于I~Ⅱa期患者(P<0.05)。提示PHC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尤其中晚期患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控,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Raf-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肝癌组织、17例癌旁硬化肝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Raf-1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Ra f-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硬化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 Z =-5.079, Z = -5.082, 均P = 0.000). Raf-1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年龄、肿瘤大小、癌栓明显相关( r = -0.452, -0.547, 0.301, -0.357,-0.464, 均P<0.05). Raf-1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较短, 生存率较低, 预后较差;Raf-1表达(++)-(+++)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 生存率较高, 预后较好.结论:Raf-1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 对伴有癌栓、肿瘤较大且分化较差、属临床分期较晚的青壮年肝癌患者, Raf-1阳性表达较弱, 生存期较短,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中,4-3-3基因家族成员表达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用TRIzol一步法提取肝癌组织、硬化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总RNA并纯化mRNA.逆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14-3-3基因家族成员的基因芯片杂交,用GenePix Pro3.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不同病变肝组织中该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行半定量RT-PCR对结果进行验证并探讨差异表达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在肝癌组织中14-3-3基因家族成员呈差异表达,其中14-3-3γ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下调,与肿瘤包膜的完整性相关.14-3-3η在肝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14-3-3γ与14-3-3ηmRNA的表达强度呈负相关(γ=-0.403,P<0.05).结论:14-3-3基因家族调控机制的紊乱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其中14-3-3γ和14-3-3η与肝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分析消化道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主观全面评价法(PG-SGA)评分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化疗后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后对不同疗效的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和PG-SGA评估,同时对化疗前后患者的PG-SGA评分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的缓解率为43.3%,经过4个疗程化疗后,化疗后各疗效组患者外周血CD3^+和CD8^+ T细胞水平较化疗前显著升高,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显著降低。化疗后患者的PG-SGA评分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后PG-SGA评分和外周血CD3^+和CD4^+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CD4^+/CD8^+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影响到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中央轴空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染色,病理分析.结果 细胞色素C氧化酶、琥珀酸脱氢酶、还原型辅酶Ⅰ、单磷酸腺苷脱氨酶染色,大量肌纤维中均可见中央轴空现象,ATPase染色(酸性、碱性)肌纤维类型分布异常,几乎全部为Ⅰ型肌纤维.结论中央轴空现象是中央轴空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可合并单一Ⅰ型肌纤维肌病;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盐酸戊乙奎醚不同给药方式对大容量肺灌洗患者术后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左全肺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40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组(A组)与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组(B组),每组20例.灌洗开始前30 min A组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B组给予灌洗侧肺雾化吸入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15 min.记录插管后(T0)、灌洗开始前(T1)、灌洗结束(T2)及灌洗结束后30 min(T3)、60 min(T4)、90 min(T5)、120 min(T6)灌洗侧肺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及肺动态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Cdyn).统计灌洗液总量、灌洗液残留量、灌洗时间,收集术中患者口腔分泌物.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时Cdyn[A组(30.3±1.9) ml/cmH2O,B组(30.5±1.8) ml/cmH2O(1 cmH2O=0.098 kPa)]均明显升高,Ppeak[A组(18.8±1.2) cmH2O,B组(17.9±1.4) cmH2O)]均明显降低(P<0.05).T4、T5时与A组比较,B组Cdyn[(22.8±1.7)、(26.8± 1.7) ml/cmH2O)]明显升高,Ppeak[(25.2±1.5)、(20.2±1.2) cmH2O)]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容量肺灌洗术患者灌洗侧肺术前雾化吸入戊乙奎醚有利于患者术后Cdyn的恢复,能改善患者通气,缩短术后呼吸力学指标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羟考酮与地佐辛用于模拟胸部创伤早期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羟考酮(Q)组和地佐辛(D)组,术后待患者出现疼痛(VAS≥5分)时,按分组予以静脉注射各种药物,比较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静息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按压自控静脉镇痛(PCIA)次数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给药后2、4、6hD组静息VAS评分均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给药后2h和4h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2~4hD组PCIA按压次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内出现头晕的人数高于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创伤早期镇痛中单次静脉注射羟考酮的镇痛效果要优于地佐辛,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左归丸对痴呆鼠抗氧化作用及尼氏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痴呆大鼠抗氧化作用及尼氏体的影响.方法 将8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6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再脑内海马注射生理盐水,B、C、D、E、F组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合并B淀粉样蛋白1-40注射海马制备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C、D、E、F组同时分别灌胃抗脑衰胶囊、哈伯因和左归丸[5.4和2.7g/(kg·d)].采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匀浆过氧化氢酶(CAT)、单胺氧化酶(MAO),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及电镜观察各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灌服后左归丸组均能明显提高AD大鼠脑组织CAT活性、抑制MAO活性(P<0.05);左归丸治疗组尼氏体溶解明显减少;F组神经纤维结构完好,尼氏体丰富,突触结构尚可.结论 左归丸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和改善神经元细胞损害对AD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气管肿瘤是临床少见疾病,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气管肿瘤切除术是其最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气管下段肿瘤因难以气管切开通气,其麻醉处理较上中段肿瘤更具难度和风险[1]。本文回顾近10年来9例气管下段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4~66岁。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3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鳞癌1例,良性肿瘤2例。将患者分为A、B组,A组6例,呼吸困难较轻,肿瘤阻塞气管腔1/3~2/3左右,且肿瘤不易脱落,平静、吸氧状态下,生命体征接近正常;B组3例,呼吸困难严重,  相似文献   
110.
不知是否确切,每每说到并发症,我总觉得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身上仿佛带了无数颗子弹,如影随从,指不定什么时晦碗睦?“飞”出来一颗。而一旦飞出来,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巨大的、灾难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