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动态非融合椎弓根螺钉软系统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强直固定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手术方法,但是,临床满意率还不够高,而且还存在潜在并发症.Dynesys是一种新的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动态椎弓根螺钉软系统固定,可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总结分析Dynesys有关研究,介绍Dynesys的主要治疗机制、生物力学件能、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禁忌证.方法;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Dynesys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Lumbar,Non fusion,Dynesys",中文检索词为"腰椎,非融合,Dynesys".排除重复性研究,计算机初检得到4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1篇进一步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Dvnesys是一种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动态椎弓根螺钉软系统固定.它在维持腰椎一定活动度和局部前凸条件下,不仅能够限制不稳定节段异常运动,还能减少椎间盘和小关节的负荷,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临床结果显示,疗效与传统强制固定融合术相当,但它的手术创伤较小,临近节段无继发退变等风险增加,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即使失败后还可以行强制固定融合术.这种非融合脊柱后路内固定,避免了部分患者脊柱融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功能,符合当今脊柱非融合功能重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两类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区别。 方法 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月诊断为die-punch骨折的498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三柱理论”和骨折波及部位将其分为单柱和双柱die-punch骨折两类,比较其发生率、年龄、性别、治疗方法和功能恢复等方面差异。 结果 单柱die-punch骨折的发生率、平均年龄和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5.66%、35.42岁和96.15%,双柱die-punch骨折分别为84.34%、54.69岁和80.00%,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柱die-punch骨折的男女比为48/30,手术保守比为62/16,双柱die-punch骨折分别为223/197和344/7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169和P=0.613)。 结论 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是轴向暴力经月骨传递到月骨窝致月骨窝骨折的统称。因暴力性质和大小、受伤时手腕位置和患者骨质等的不同,致有单柱和双柱die-punch骨折之分,两者在分型归类、严重程度、发生机理、暴力性质和程度、发生率、年龄和预后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53.
X线平片能区分压缩型与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线平片能区分压缩型与爆裂型胸腰椎骨折吗殷渠东,成茂华,郭盛仁,王向利,郑祖根Denis认为爆裂型胸腰推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压缩型骨折多属稳定性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1、2]。随着CT扫描诊断技术的应用,Ballock等[3]报告X...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附加钢板技术重建内侧柱治疗内侧柱骨结构不良的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5 月采用附加钢板技术重建内侧柱治疗内侧柱骨结构不良的股骨下段和远端骨折患者20 例,术后均早期康复。末次随访,按Schatzker-Lambert 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结果 切口均I 期愈合。所有患者获12 ~ 32 个月(平均16.3 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 ~ 5 个月(平均4.1 个月)。末次随访,患肢功能恢复优16 例、良4 例(优良率100%),无钢板螺钉松动或断裂。结论 附加钢板技术重建内侧柱克服了单纯外侧锁定钢板在内侧柱骨质条件不良患者中固定稳定性欠佳和无法重建内侧柱结构的缺陷,可以术后早期康复,骨折愈合率和优良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55.
文题释义: 诱导膜技术:是修复骨缺损,尤其是感染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手术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是在骨缺损部位填塞骨水泥,由于异物反应刺激周围软组织形成伪膜,伪膜逐渐增厚成为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是切开诱导膜取出骨水泥填塞物,在诱导膜内植入松质骨等植骨材料,并缝合诱导膜。第二阶段手术时间因骨缺损部位是否感染和感染何时得到控制而不同。 诱导膜包裹松质骨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机制:一方面是诱导膜具有机械性的隔离和包裹作用;另一方面诱导膜是生物膜,具有生物性成骨活性。诱导膜厚度可达1 mm左右,比正常骨膜更厚,外层主要为纤维组织,具有机械性隔离纤维组织长入骨缺损部位作用。 背景:对于骨缺损的治疗,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的骨愈合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目的:探讨早期与晚期阶段行诱导膜内植骨修复骨缺损的愈合效果差异和影响骨愈合的主要因素。 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无锡市骨科医院和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诱导膜技术治疗的63例胫骨骨缺损患者,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9岁,按骨水泥填塞后诱导膜内植骨时机不同分为2组:早期组(n=25)在骨水泥填塞后6-8周诱导膜内植骨,晚期组(n=38)在骨水泥填塞后10-12周诱导膜内植骨。随访评估两组骨缺损愈合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原因。试验获得无锡市人民医院和无锡市骨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LW2019001)。 结果与结论:①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移植手术,术中发现早期组形成的诱导膜较薄、毛细血管相对较多,而晚期组形成的诱导膜通常较厚、毛细血管相对较少;②63例获得16-50个月随访;早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22例,延期愈合3例;晚期组伤口或切口一期愈合34例,延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2例;③早期组延迟愈合1例,无骨不连病例,临床愈合时间5.0-12.0个月,平均6.64个月;晚期组延迟愈合2例,骨不连1例,临床愈合时间5.0-16.0个月,平均7.42个月;两组骨缺损愈合时间、骨不连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早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3例、良11例、可1例,晚期组患肢功能恢复:优17例、良18例、可3例,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行诱导膜内植骨对骨缺损骨愈合时间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较小,对愈合率无影响,而诱导膜体积和完整性、植骨质量和数量及断端稳定性等其它因素对骨缺损骨愈合,尤其是愈合率的影响更大。ORCID: 0000-0002-7347-1773(周子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6.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后柱损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往研究多注重爆裂骨折的中柱损伤 ,对后柱损伤研究较少。笔者对经后路手术证实的 11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 ,探讨后柱损伤的程度、诊断和对稳定性的影响。一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2年 1月至2 0 0 0年 1月共收治 2 5 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 ,收集经后路手术治疗、记录完整的118例进行分析。爆裂骨折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椎体前中柱骨折且高度减少 ;(2 )椎体后缘骨折块不同程度后移 ;(3)无明显水平面移位。男 77例 ,女 41例 ;年龄 18~ 6 1岁 ,平均 37岁。骨折部位T2 ~L5。受伤原因 :坠落伤 49例 ,交通伤 44例 ,跌伤 2…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探讨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4年5月47例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患者临床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4岁。内固定术后至取出手术时间10个月~20年,平均22个月。内固定部位:上肢25例,下肢22例。术中1枚螺钉取出困难18例,2枚15例,3枚9例,4枚5例。钢板类型:普通钢板15例,锁定钢板32例;不锈钢钢板10例,钛合金钢板37例。结合螺钉取出困难原因及螺钉、钢板、切口和骨质等具体情况,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原则,选择不同方法取出螺钉和钢板。结果螺钉和钢板均完全取除,术中无医源性骨折、神经血管损伤发生。手术时间65~270 min,平均125 min;手术出血量80~775 m L,平均157 m L;术后引流量20~250 m L,平均92 m L。术后切口Ⅰ期愈合39例,延期愈合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无感染和再骨折发生。结论对于钢板上螺钉取出困难有多种处理方法,每种方法均有适应证。术前充分准备,掌握各种处理方法和熟悉其适应证,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方法,可顺利取出螺钉和钢板。  相似文献   
59.
背景:尽管切开复位内或外固定可以减少骨折并发症,但是仍然有5%-10%发生骨不连。骨不连原因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药物因素,其中,局部因素是最主要原因。目的:探讨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后发生骨不连的具体局部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由局部因素造成四肢骨折不同内固定物固定后骨不患者87例,分析判断局部因素的具体原因。医源性局部因素包括:未达有效固定,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忽略植骨,复位不良,内固定后感染,缺乏正确康复指导;患者因素包括:损伤严重,特殊部位,活动过早与过多。结果与结论:医源性因素占73.0%,患者因素占27.0%。在医源性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忽略植骨占26.1%,缺乏正确康复指导占23.9%,未达有效固定占21.7%,未达必要复位占15.2%,忽视断端血运保护占8.7%,术后感染占4.3%。在患者因素中,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动过早过多占50.0%,损伤严重占32.4%,特殊部位占17.6%。在总因素中,客观因素占13.5%,人为因素占86.5%。减少医源性因素是减少骨折内固定治疗后骨不连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0.
背景: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临床上常见,一直以来是骨科修复领域的难题。目的:介绍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用。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1年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CNKI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和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有关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egmental bone defect,titanium mesh or titanium cage";中文检索词为"四肢或长骨,骨缺损,钛网"。排除重复性研究、非四肢长骨和Meta分析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共检索到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无论在大动物或是小动物的实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成骨效果,优于非钛网的游离植骨和大块皮质骨游离植骨;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均是可行的填充植骨材料,以自体松质骨为主的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生物活性钛网较普通钛网的成骨效果更好。临床上,在四肢长骨各个部位的节段骨缺损中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骨缺损长达十余厘米的病例。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改变了以往认为大于6cm以上长段骨缺损只适宜带血运的骨移植、而不适宜无血运游离植骨的传统观点。该方法较简单、安全、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治疗长骨骨干部节段骨缺损的无血运游离植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