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0篇
肿瘤学   3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临床实践表明,定量检测AFP含量已不能满足临床鉴别诊断良恶性肝病的要求。因为约有30~40%的肝癌及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清AFP均呈低浓度升高。因此,建立一种能区别不同来源的AFP检测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首先经过反复试验,从多种植物凝集素中寻找到可用于鉴别AFP  相似文献   
82.
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异质体和转录物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异质体含量与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关系。 方法应用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和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AFP阳性HCC患者手术前外周血AFP异质体含量和AFP mRNA,分析血清AFP异质体含量和肝癌细胞血液播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6例HCC患者中,37例手术前血清AFP异质体≥20%,阳性率为80.4%;24例手术前外周血可检出AFP mRNA,检出率为52.2%。在37例AFP异质体≥20%的HCC患者中,22例外周血AFP mRNA阳性,阳性率为59.5%;而在9例AFP异质体含量<20%的HCC患者中,仅2例外周血AFP mRNA阳性,阳性率为22.2%。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4.02,P<0.05)。 结论肝癌患者血清AFP异质体含量升高与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肝癌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3.
多年来, 寻找新的肝癌标志物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 以双向电泳、新型质谱分析为主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为寻找肝癌标志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促进了肝癌实验诊断研究的快速发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肝癌实验诊断临床研究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4.
采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法,测定了98例经病理证实的HCC和181例其他疾病患者血浆异常凝血酶原含量。在98例HCC中,68例该值≥250 μg/L,阳性率为69.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异常凝血酶原与AFP含量无明显相关(r-0.317)。AFP低浓度和阴性HCC的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分别为68.8%和65.5%。两个指标联合检测,可使HCC和小肝癌的检出率分别提高到84.7%和84.2%。结果表明;血浆异常凝血酶原测定具有辅助AFP诊断HCC的临床价值,对HCC与慢性肝病及良性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85.
肝癌病人血循环中肝源性细胞检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可以自发或随侵入性诊疗操作进入外周血循环。这种循环的肿瘤细胞 (circulatingtumorcell,CTC)最初是在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且被认为是肿瘤细胞浸润的早期阶段。应用该动物模型显示 ,如果肿瘤细胞在血循环中的比例达到 0 0 1% ,就可能引发新的转移灶。这一结果后来被更多研究证实〔1,2〕。由此可见 ,CTC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最近 10多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 ,外周血样本用于亚临床状态下CTC的监测已成为可能。有关检测技术各有利弊。就细胞免疫化学分析而言 ,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86.
肝癌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癌肿之一,为了探讨血清AFP岩藻糖指数对肝癌复发的预测作用,本文以18例术后AFP未能转阴的肝癌患者的对象,研究手术前后血清AFP岩藻糖指数的型,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队分析,结果表明,2例术前AFP及岩灌糖指数均较低,术后两值无明显变化,1年后未见复发;5例术前两值较高,术后两值明显降低,1年后亦无1例复发;11例发后AFP明显降低,甚至达很低水平,但岩藻指数为化不大,其中7.例在半年内复发,1例在9个月复发,提示AFP岩藻糖指数是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指数。观察肝癌术后AFP岩藻糖指数变化,有助于我们判断肝癌是否得到根治切除或余肝是否存在肝硬变活动,从,而准确地疗效,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87.
豌豆凝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8.
89.
肿瘤细胞表现的高度异质性严重困扰着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肿瘤分子分型及其指导个体化治疗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具有肿瘤代表性的"液体活检"样本,允许多次、实时、非侵入性获取,是指导个体化肿瘤诊疗的绝佳标本.目前认为,基于分子鉴定检测少数更具存活力和侵袭性的CTCs比单独CTCs计数更有价值.而在肿瘤转移过程中C T C s表现的多种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制都可被用于分型,并且可能成为个体化肿瘤诊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CTCs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以及CTCs分子分型指导个体化诊疗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关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0.
肝动脉灌注AdVEGF-tk治疗大鼠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灌注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调控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系统(AdVEGF-tk)对大鼠肝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以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建立Wistar大鼠肝癌模型,将32只成瘤鼠随机分成AdVEGF-tk/GCV 组、Ad/GCV 组、AdCMV-tk/GCV 组和生理盐水/GCV组,每组8只.诱癌后第120天时经肝动脉分别给予重组腺病毒或生理盐水,次日起连续10 d每天腹腔内给予丙氧鸟苷(GCV)1次,剂量为50 mg*kg-1*d-1.停止注射后第10天剖腹测量肿瘤大小,比较各组间肿瘤评分变化及大鼠存活情况.结果:DEN处理第120天后,所有大鼠均有典型肿瘤形成,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经肝动脉灌注腺病毒载体或生理盐水后,AdCMV-tk/GCV组在腹腔内注射GCV开始后第5天陆续死亡,灌注后第20天时该组大鼠只剩下2只;其他3组大鼠均完全存活.肿瘤评分表明,AdVEGF-tk/GCV组处理前后肿瘤评分没有明显差异[(2.25±0.89) vs (2.25±0.76)],而Ad/GCV组[(2.00±0.93) vs (3.89±0.83)]和生理盐水/GCV组[(2.13±0.83) vs (3.75±0.89)]在处理后明显增高(P<0.01).到灌注后第90天时,AdVEGF-tk/GCV组大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肝动脉灌注AdVEGF-tk/GCV可明显减缓肿瘤生长速度并延长荷瘤大鼠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