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41.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对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86例单纯L5/S1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为PEID组,46例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为PETD组。对比观察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估计出血量和术前、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腰腿痛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体重指数、突出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ID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PETD组(P<0.05)。切口长度、估计出血量、术前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是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单纯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与经皮椎间孔入路相比,同样创伤较小、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较快,但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刺激成骨细胞,对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pERK1/2)位置的影响。方法出生3d清洁级健康小鼠10只,雌雄不拘,体重6~9g。取小鼠颅骨,分离培养原代成骨细胞。取第6代成骨细胞,1%血清培养液培养12h后,随机分成经10μmol/L PP2处理30min组(实验组)和未处理组(对照组),每组再随机分成2个亚组:其中一组用PDGF(20ng/ml)刺激10min,另一组不用PDGF刺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ERK1/2分布。另取第6代成骨细胞,当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用细胞刮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10μmol/L PP2预处理30min(实验组),另一组不用PP2作用(对照组),再用20ng/ml PDGF培养12h,采用划痕愈合法检测PP2对成骨细胞在PDGF刺激下迁移能力的影响。另取第6代成骨细胞,调整细胞浓度1×106/ml,随机分成2组,分别经DMSO(对照组)和10μmol/L PP2(实验组)预处理30min,每组再随机分成2个亚组:其中一组用PDGF(20ng/ml)刺激10min,另一组不用PDGF剌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内pERK1/2活性。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PDGF促进pERK1/2定位于成骨细胞的局部黏附和细胞核内;而PP2显著抑制了由PDGF刺激引起的pERK1/2定位于成骨细胞的局部黏附,但并不影响pERK1/2定位于细胞核内。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显示,PP2明显抑制了由PDGF所诱导的成骨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P2明显抑制了由PDGF所诱导的成骨细胞局部黏附内ERK1/2的磷酸化。结论PDGF通过激活Src活性,促进pERK1/2定位于成骨细胞的局部黏附内;PP2通过抑制pERK1/2定位于成骨细胞的局部黏附,从而抑制由PDGF所诱导的成骨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43.
蝙蝠葛碱具有较好的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了给临床口服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一次灌胃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蝙蝠葛碱由本院药学系植化教研室提供,实验前配成2%盐酸水溶液(pH 6.0)。选用日本纯种家兔,体重2.0±0.5kg, 雌雄兼有。以蝙蝠葛碱300mg/kg灌胃。本药的生物样品测定含量采用薄层荧光扫描法和甲基橙法。血药浓度-时间半对数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比较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及保守治疗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患者37例,前路手术治疗24例,后路手术治疗7例,保守治疗6例.比较治疗前、后的JOA评分.结果 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4~24个月.术后改善率:前路手术组(68.21±25.57)%,后路手术组(60.61±9.63)%,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46.41±7.18)%(P<0.05).结论 前路手术及后路手术治疗脊髓中央管损伤综合征效果明显好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索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的RNA发夹结构(GIT1-RNAh)对成骨细胞内局部黏附激酶(FAK)的磷酸化和分布的影响。方法成功构建含GFP-RNAh和GIT1-RNAh的腺病毒,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刺激的条件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成骨细胞内FAK的蛋白分布,Western blot检测FAK的磷酸化水平,Image J软件检测成骨细胞的扩增面积。结果与感染GFP-RNAh的成骨细胞相比,在PDGF刺激条件下,GIT1-RNAh明显抑制FAK磷酸化水平(P<0.05),扰乱FAK的分布,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P<0.05)。结论 GIT1-RNAh通过扰乱FAK的分布及其磷酸化抑制成骨细胞的面积扩增。  相似文献   
46.
近10年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微创手术中,具有止痛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恢复椎体丢失高度和相对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后凸成形术以Kyphon球囊后凸术(Bkp)为广泛应用[1-3].本科根据胸腰椎的椎弓根矢径比横径约大1倍的解剖学特点设计了一种新的机械复位方法-Jack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Dkp), 该椎体扩张器可以很方便地从后路经皮从椎弓根进入椎体,扩张后可以使病椎的上下终板达到接近平行或相互平行,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椎体丢失的高度.椎体扩张器后凸成形术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止痛效果好,价格仅有Bkp的1/6.做好术前和术后的护理是配合医生手术成功、能使患者尽早下床、尽早康复出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内ERK1/2及GIT1蛋白相互关系及对大鼠成骨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2天龄SD大鼠颅盖顶骨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采用压缩空气在密闭容器内对第2代细胞施以300 kPa的静压力,分别于未加压,加压后0.5、1.0、2.0 h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在Src抑制剂PP2不干预和干预下ERK1/2和GIT1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免疫共沉淀分析GIT1同活化的ERK1/2(phospho-ERK1/2,pERK1/2)相互作用的变化.Image-Pro Plus 5.0软件检测成骨细胞在Src抑制剂PP2不干预和干预下加压前后面积.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1/2和pGIT1的表达在持续加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P2干预下持续加压组的成骨细胞内的pERK1/2和pGIT1的表达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GIT1-pERK1/2结合力在持续加压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持续加压后成骨细胞面积明显增加:PP2干预下持续加压后成骨细胞面积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00 kPa左右的持续性压力能通过激活Src的活性,从而诱导ERK1/2,GIT1的磷酸化,同时增加pERK1/2和GIT1的相互结合,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迁移,Src-GIT1/ERK1/2途径可能是成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4-06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年龄、病变节段数、是否存在椎前高信号、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MCC)、脊髓最大受压缩程度(MSCC)、入院ASI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及手术入路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25.6±13.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影响预后的并发症。末次随访时52例神经功能均得到一定恢复,ASIA运动功能评分为(89.4±11.7)分,其中上肢(42.4±7.6)分,下肢(47.0±4.7)分。年龄(P=0.019)及入院时ASIA评分(P0.00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而受伤至手术时间(P=0.162)、手术入路(P=0.773)、髓内有无高信号(P=0.647)、椎前有无高信号(P=0.106)、MCC(P=0.254)、MSCC(P=0.397)、病变节段数(P=0.806)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高龄及入院时ASIA评分较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差。MRI T2像脊髓内高信号的范围越广提示受伤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