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tissue tracking ,TT)法定量评价犬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可行性,为TT法应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9条健康杂种犬,于左侧第5肋间开胸,在第一对角支起点以下套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主干,建立AMI模型。分别于LAD结扎前和结扎后 15、30、60和 120 min,用 TT法在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和心尖左室长轴观测量左室收缩期 6 个壁 18个节段心肌的纵向最大位移,心肌缺血区通过心肌染色病理切片确定。结果 9条犬中8条犬成功建立 AMI模型。LAD结扎前,左室收缩期基底至心尖不同节段心肌位移曲线呈波形同步向上梯度样减低的正向波群,基底段与中段和中段与心尖段之间比较心肌位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LAD结扎即刻至 120 min,左室前壁和前间隔缺血节段失去结扎前心肌位移变化的规律性。结扎 LAD 15 min,左室前壁、前间隔最大位移明显减低,30 min后略有恢复趋势,但仍处于低水平。不同时间缺血区节段心肌位移测值与结扎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TT能够直观定量评价左室收缩期所有心肌从心底至心尖方向的纵向位移,客观追踪观察AMI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简便可靠,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超声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上升原因。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18808例住院分娩产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削宫产指征在大幅放宽,胎儿过大、胎心不好、脐带绕颈、臀位、羊水少、高龄初产、珍贵儿、选择吉日分娩等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控制剖宫产率必须从医患双方着手,合理控制剖宫产指征,达到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53.
电子病案终末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于2000年应用电子病案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但病历终末质量有所下降。为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病案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集问题,并结合电子病案对不良拷贝、滥用电子病案模板、内涵质量不高、遗漏项目、书写内容不准确等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了病案质量重点监察制度、病案质量月通报制度、医护人员病案书写质量个人档案制度等相应对策,使病历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3PE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双平面Simpson’s法同期测量3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LVEF,并将两种方法的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T-3PE法和2DE双平面法所测的LVEDV、LVESV和LVEF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关性良好(r分别为0.89、0.96和0.86,P〈0.01)。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在线测定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为临床上定量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提供了一种检查快速、简便和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5.
我院于1989年7月29日收治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导致严重心肌心包损害,心电图上出现酷似心肌梗塞图形3例,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性,18岁。入院时心电图(图1)示:Ⅰ、Ⅱ、Ⅲ、aVF、V_(5-8)、VEST均呈“单向曲线样”抬高2—10mm,aVR、  相似文献   
56.
段秀丽  彭和平  何丽 《全科护理》2014,(21):1965-1966
[目的]探讨固尔苏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65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氧疗及机械通气,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进行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期间配合新生儿儿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及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肺出血、肺气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同时配合儿科护理,可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儿肺部功能,降低患儿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