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聚-DL-乳酸膜引导兔桡骨缺损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旨在观察可降解聚 - DL-乳酸膜引导兔桡骨缺损再生的现象 ,并探讨其作用和机制。取 4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双侧桡骨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侧 ,以聚 - DL-乳酸膜卷成管状桥接骨缺损 ;右侧为对照侧 ,桡骨缺损不做处理。术后 2、4、8、12周分别处死动物 ,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和骨生物力学检测。实验侧术后 2周 ,可见隔膜管两端已为软组织覆盖 ,膜管外两端可见多量新生骨痂形成 ,膜管内骨断端间充满与膜管形状相适应的血肿和纤维骨痂。术后 12周膜管颜色明显变白 ,仍然保持原有外形无塌陷 ,膜管外骨痂已基本消失 ,膜管内骨缺损均已骨性愈合。对照侧术后 2周骨缺损区被大量的结缔组织充填 ,12周时无 1例愈合 ,骨断端均已封闭而形成典型的骨不连。对照侧均不能进行力学测试 ,实验侧 12周组新生骨的生物力学指标明显优于 8周组 (P<0 .0 5 )。因此 ,聚 - DL-乳酸膜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 ,可以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和骨不连。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建立股骨近端不同缺损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研究股骨近端在慢步行走步态周期中的局部应力及应变,估计骨折可能范围,为临床于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CT扫描股骨全长建立股骨近端3种缺损情况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下肢慢步行走负荷加载,分析股骨近端小转子区、转子间区和股骨颈骨缺损的应力变化.结果 ①小转子中点水平的股外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设计制备适合于山羊颈椎前路减压融合的颈椎间融合器PDLLA Cage,探讨PDLLA Cage对山羊颈椎C3-4融合术后的即刻稳定作用。方法:首先设计制备PDLLA Cage,并进行力学检测,27只山羊颈椎标本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n=27);B组:PDLLA Cage组(n=9);C组:钛合金Cage组(n=9):D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组(n=9)。完全切除颈3/4椎间盘后植入以上颈椎内植物,预载荷20N,采用1.0 Nm-4 Nm逐级加载纯力矩的方法进行前屈、后伸、侧屈和旋转的生物力学测定,由此计算出各组平均刚度(stiffness)及活动范围(ROM),并行比较。结果:角位移变化各向量PDLLA Cage和钛金属Cage组的角位移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除侧弯4Nm加载时PDLLA Cage组与三面皮质髂骨无显著差别(P>0.05)外,Cage组与三面皮质髂骨组比较各向量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三面皮质髂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后伸和侧弯两种向量组间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 );后伸和旋转加载,以及前屈加载1Nm时角位移变化PDLLA Cage组与钛合金Cag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植入Cage后颈椎刚度显著增大,后伸和旋转加载时PDLLA Cage与钛合金Cage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钛合金Cage在其余各方向上的刚度均最大(P<0.05 )。PDLLA Cage比三面皮质髂骨组的刚度大 (P<0.05 )。结论: PDLLA Cage植入山羊颈椎能提供足够的初始稳定性,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4.
摘要 背景: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是构建人工神经的可行方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验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表面的细胞增殖及黏附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分离培养的2代SD乳鼠许旺细胞接种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材料上并加入50 μg/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培养为实验组,以单纯的许旺细胞复合小肠黏膜下层作为对照组,分别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细胞黏附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分裂周期,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与材料的贴附情况。 结果与结论:MTT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增殖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的细胞黏附率为(69.47±3.17)%,对照组为(44.58±1.76)%(P < 0. 05),细胞周期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的G2/M+S期细胞百分含量高(P < 0.05),培养7 d后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扫描电镜显示实验组比对照组材料上聚集的细胞数量多,细胞形态伸展更明显,细胞贴附力更好。因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地改善许旺细胞在小肠黏膜下层上的增殖及黏附能力,能促进许旺细胞与小肠黏膜下层支架的复合而构建人工神经导管。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许旺细胞;小肠黏膜下层;增殖;黏附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1.007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云南边防军人这一特殊群体交通事故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求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方法及交通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救治的342例军人交通事故伤的就诊资料。结果15年间,云南边防军人道路交通伤呈逐步增长趋势,患者以多发伤居多,受伤至就诊时间较长,平均后送时间为3h以上;就诊前多数患者缺乏特殊处理措施。结论后送时间长和后送人员医疗卫生知识较差是造成交通伤患者死亡率较高的原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创伤急救,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是减少军人交通事故、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66.
目的:聚乳酸凝胶(PLA-G)置于肌腱吻合部,观察防粘连作用.方法:将16只兔左后肢比目鱼肌腱切断一半后吻合,鞘内涂PLA-G为实验组;兔的右后肢同样操作,不涂PLA-G为对照组.术后2、4、6、10周随 机取动物每组2只共4只的手术段肌腱和鞘管做大体、组织及超微观察.结果:(1)大体:实验组2周时PLA-G隔离好无粘连;4周开始降解,肌腱滑动良好;6、10周瘢痕小,吻合口生长及滑动良好.对照组瘢痕大、广泛粘连;(2)组织:实验组纤维排列由不规则向规则变化,成纤维细胞少.对照组腱与鞘无分界,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分泌活跃;(3)超微:实验组成纤维细胞粗面内质网较对照组明显稀疏、胶原纤维少.结论:PLA-G具防粘连作用,不影响肌腱愈合.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胺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为糖尿病肾病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经诊断,其中54例糖尿病肾病,46例糖尿病,分别为实验组、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胱抑素C(CysC)和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结果实验组、观察组CysC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者CysC和Hcy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观察组患者CysC和Hcy变量之间为正相关性。结论探讨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对观察患者肾功能情况有着指导意义,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79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初次行囊内刮除76例,整块切除3例;初次手术后2~17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病灶位于上肢14例,下肢65例。初次手术前影像学Co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33例、Ⅲ级45例。再次手术37例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42例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切口不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21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12例于术后6~32个月局部再次复发,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措施者中再复发9例(24.3%,9/37),均再次行肿瘤整块切除;肿瘤整块切除再复发3例(7.1%,3/42),均截肢;两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再复发患者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四肢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治疗,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于肿瘤整块切除。对于肿瘤范围超过横断面50%预测不能彻底刮除及恶性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建议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大鼠脊髓完全性横断后脊髓再生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胸段(T7-T8)脊髓完全横切损伤模型,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6)、假手术组(n=6)、单纯横断组(n=10)、GDNF治疗组(n=10)。于大鼠脊髓损伤术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行为学评估。24周时行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处理,取材前行电生理检测。所取脊髓标本作神经中丝(NF-200)、生长相关肽-43(GAP-43)、胶质原纤维生长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行为学评分表明,3周后,GDNF组好于单纯横断组(P〈O.05),术后24周,GDNF组和单纯脊髓横断组中均未记录到SEP波形,BDA示踪也未见伤区及远段蓝染的神经纤维,但GDNF组空泡样变较单纯横断组轻。免疫组化图像分析GDNF组的NF-200和GAP-43染色结果与单纯横断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GDNF组GFAP染色明显弱于单纯横断组(P〈0.05)。结论:GDNF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损伤区及两端的神经细胞功能,但没有功能意义上的神经纤维再生。  相似文献   
70.
血液透析病人潜在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