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目的比较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2例采用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万向钉治疗(经皮单平面组),34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传统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中期随访时影像学指标及腰背部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44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经皮单平面组均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术后3 d经皮单平面组较传统开放组更明显(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单平面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22.
于洋  段丽群  刘鹏飞  孔雷  黄炎 《安徽医学》2019,40(9):1026-1028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下椎板间隙入路与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全内窥镜下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临床资料,其中经椎间孔入路33例、椎板间隙入路30例。比较2种入路的临床疗效(JOA评分、Macnab标准)、复发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均获至少1年随访。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经椎间孔入路少(P <0. 05)。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 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照Macnab评价标准,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术后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采用椎板间隙入路耗时短、出血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3.
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是治疗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弯最常用的方法,但大量临床报道各类并发症较高。近年来动态稳定系统非融合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却鲜有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报道。为了明确动态稳定非融合技术与后路固定融合技术治疗老年退变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骨关节病合并血友病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院自2006年1月~2009年8月共收治21例骨关节病合并甲型血友病患者,21例患者先予替代治疗将八因子活性水平提升到20%以上后,均采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前3个月每月门诊随访1次,以后每2~3个月随访1次.现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21例患者有11例有明显外伤史,有10例仅有轻微外伤史,其共同临床特征表现为损伤部位与暴力不成比例的剧烈肿胀和疼痛,首次诊断正确的有12例,误诊9例,误诊率43%.17例治愈,4例好转.19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2例二期愈合.膝关节血肿患者3例反复出血病史长者行滑膜切除术,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另外7例恢复较好,KSS评分术前(59.7±4.3)分,术后(79.5±6.9)分.[结论]骨关节病合并血友病甲的临床特征是损伤部位与暴力不成比例的剧烈肿胀和疼痛,在替代治疗的保障下,采用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5.
<正>1临床病例患者男,17岁,系"右腰腿痛4月余"于2014-01-08入院。患者自述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腰部伴右下肢后外侧疼痛,卧床后好转,于当地医院就诊,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牵引、推拿等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复发加重,随来我院以求进一步治疗,门诊检查腰椎MRI提示腰4-5间隙右下方见一囊性占位,腰4-5间隙变窄,入院治疗。病程中大小便正常。查体:腰椎生理曲度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单运动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0例,术前常规有效抗结核治疗4-8周,术中行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椎体钉棒内固定,术后常规抗结核12-18个月。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至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全部恢复至E级,均未出现结核复发,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 腰椎结核前路病灶清除、人工椎体植入、单节段内固定可有效恢复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较小,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伤椎置钉治疗26例T11~L2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50~90(64.9±8.5)min;术中出血量30~120(64.6±23.0)ml;住院天数6~11(8.6±1.5)d;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4~30(21.7±4.3)个月。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指数维持良好,随访期内无内固定失败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对伤椎直接复位及固定、在即刻固定、改善和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后凸畸形方面有明显优势,治疗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8.
29.
目的:研究131I标记CD133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rariable fragment, ScFv)在体外对人肝癌CD133+ HepG2干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HepG2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前后HepG2细胞的CD133表达率,克隆形成实验及体内成瘤实验验证CD133+ HepG2细胞的“干性”。氯胺T法131I标记CD133 ScFv并测定标记率、比活度、放射性浓度。将分选出的CD133+ HepG2细胞分为131I-CD133抗体治疗组、131I治疗组、CD133抗体治疗组和131I+CD133抗体治疗组,MTT法检测各组中对CD133+ HepG2细胞生长抑制的最适剂量和不同药物在12、48、72 h三个时间点对CD133+HepG2干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分选的HepG2细胞的CD133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分选细胞\[(97.71±113)% vs(1.52±0.78)%,t=1.13、P=0.000\]。CD133+ HepG2细胞相对于CD133- HepG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成球、克隆形成能力\[(4503±1.35)% vs (74±0.54)% ;t=3.92,P=0.000\]和体内成瘤能力。131I-CD133 ScFv的标记率为88.92%,放射化学纯度为98.63%。当131I为3.7 MBq/100 μl、CD133抗体为1 μg/100 μl时,对CD133+ HepG2细胞的抑制率最高,达(89.58±074)%;在此剂量下131I-CD133 ScFv治疗组对CD133+ HepG2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余各实验组,且呈时间依赖性。 131I-CD133 ScFv治疗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27.50±1.12)%,较其余各组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成功制备的131I-CD133 ScFv在体外能有效抑制人肝癌CD133+ HepG2干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1例(单枚组),采用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63例(双枚组);Meyerding Ⅰ度滑脱40例,Ⅱ度滑脱57例,Ⅲ度滑脱37例;L3~4滑脱10例,L4~5滑脱94例,L5S1滑脱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单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双枚组[(90.0±25.0)min,(115.0±35.0) min,t=-4.797,P=0.000; (210.0±100.0) mL,(320.0±120.0)mL,t=-5.786,P=0.000;(80.0±50.0) mL,(130.0±45.0) mL,t=-6.054,P=0.000].术后6个月,单枚组椎间植骨融合71例,双枚组椎间植骨融合63例;2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②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8.0±1.3)分,(2.3±0.8)分,t=31.465,P=0.000; (8.1±1.1)分,(2.2±1.0)分,t=31.501,P=0.000];2组患者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2)分,(5.9±1.3)分,t=-0.926,P=0.356].③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降低[(35.0±4.5)分,(8.1±1.4)分,t=48.096,P=0.000;(34.5±4.3)分,(8.0±1.1)分,t=47.390,P=0.000];2组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4.8)分,(26.5±3.9)分,t=0.525,P=0.6003.④安全性指标.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单枚组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双枚组7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5例患者发生感染.单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