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布鲁氏菌非典型菌株及R型菌株鉴定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了用布氏菌常规鉴定法、六大群噬菌体裂解试验和钒化代谢捡查对17株非典型及R型菌株进行综合鉴定分类研究;并建立和采用4株布氏菌系列McAb和S型牛、羊、猪种布氏菌的OMP的SDS-PAGE图谱用于非典型布氏菌分类之中。
通过实际鉴定菌株证明,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六大群噬菌体裂解分甩和氧化代谢试验的综合鉴定可以对大多数非典型和R型菌株定种定型。
首次对利用布氏菌系列McAb和布氏菌OMP图谱鉴定非典型及R型菌株进行探索,并为利用这两种方法鉴定这两类菌株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钩体LPS分别经1N盐酸及0.1N醋酸水解后得到阳性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其吸收光谱扫描曲线与标准KDO完全相同。 醋酸水解所测KDO值约为盐酸水解的一半。不事先水解的钩体LPS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为阴性。 实验表明钩体含有在组成上与KDO一致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用不同方法处理E组分抗原对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80℃1h不影响其免疫效果,当从E抗原中去掉小分子多糖时,免疫效果明显下降。用透析法很难完全去掉残余的SDS。用E抗原免疫少数人后,产生凝集抗体低,致敏作用弱,但有较强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在小鼠和豚鼠中用B.melitensis 16M的E、OMP及其组分的安全性、免疫反应性和保护力的研究。其结果表明,E、OMP及其亚组分免疫小鼠后对ip和s.c攻击强毒布氏菌均具有保护力;E、OMP免疫豚鼠后血清学反应低,致敏原性弱,细胞免疫反应良好。E、OMP免疫小鼠后的病理组织学反应低于104M组。  相似文献   
16.
采用SAT、ELISA及DIBA分别对6种布鲁氏菌及耶氏菌O:9型感染的兔血清抗体的检查结果表明,无论用布鲁氏菌104M、耶氏菌O:9型菌集抗原做SAT检查或用布鲁氏菌16M超声波破碎抗原做ELISA检查均对布鲁氏菌与耶氏菌O:9型的兔血清抗体无鉴别意义;而用16M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以及用耶氏菌O:3型可溶性蛋白抗原、外膜蛋白抗原做ELISA或DIBA均能对布鲁氏菌与耶氏菌O:9型的兔血  相似文献   
17.
SDS—PAGE揭示出犬种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具有布鲁氏菌属的共同性,同时也具有其种的特征性。其独特表现为:具有一组非热修饰蛋白成分;且其微孔外膜蛋白解聚后除解聚成正常单体外,还有一组特殊的热修饰组分,此二成分受不同宿主影响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