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心肌的三维空间结构极为复杂,先进医学影像技术能够准确显示心肌纤维构造。在此基础上,通过全新的影像技术研究以心肌薄片为单元心肌收缩时发生的室壁增厚,以及缩短、扭转等形变,能够全面深刻的认识心肌力学机制,对早期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比格犬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峰值径向位移(RD)的变化,量化评价不同起搏位点左室跨壁心肌力学状态特征.方法 10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产生急性心肌缺血.随机进行缺血后左心室侧壁起搏(LVI/P)、左心室心尖起搏(LVA-P)、左心室缺血与非缺血交界区起搏(LVB-P),分别采集三个心动周期标准二尖辦口、乳头肌及心尖短轴切面动态组织多普勒(TDI)速度二维图像.分析评价左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RD、达峰时间(RD-Tc)、达峰时间标准差(RD-TSD)等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①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LVA-P和LVB-P状态组内节段跨壁三层心肌间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L-P、LVA-P和LVB-P状态组间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三层心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和LVB-P状态节段跨壁和相应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高于LVA-P状态.③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室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跨壁心肌大部分节段RD-Tc延迟于T波之后,不同起搏位点间大部分节段RD-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急性心肌缺血后LVL-P、LVA-P、LVB-P心内膜下和中层心肌以及LVDP节段整体的RD-TSD.均比缺血非起搏状态相应节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肌钙蛋白(c Tn)、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程度分为轻症组及重症组,对所有患者行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重症组患者c Tn T、c Tn I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在第1天、第3天、第7天检测出的血液PLGF水平均明显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AMI症状严重程度与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成正相关(r=0.658,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严重程度与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成正相关,且肌钙蛋白、胎盘生长因子能够作为准确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及其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0年5月报道】题:临床上有显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口服抗HCV药物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结果(作者Lens S等)在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有显著临床意义的门静脉高压症(CSPH,HVPG≥10 mm Hg)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24周后持续存在。这些患者仍有失代偿的风险。然而,长期配对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数据不适用于该人群。来自西班牙临床医院的Lens等纳入226例有HCV相关性肝硬化及CSPH且在抗病毒治疗后获得SVR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径向应变显像评价心力衰竭病人同步化治疗效果.方法 心衰双室起搏患者6例,心衰右室起搏患者6例,正常对照组13例.平静状态下获取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TDI图像,测定前壁、间隔、下壁、侧壁4个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及失同步化时间.结果 ①HF-RV组、HF-BV组与正常组QRS间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V组QRS间期高于HF-BV组(P<0.05)②正常组与HF-BV组内4个节段T-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RV间隔的T-peak明显低于其它节段(P<0.05),而且HF-RV失同步化时间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径向应变达峰时间能够评价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同步性,使用双室起搏更优良地改善了心肌机械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盐酸贝那普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和未服用盐酸贝那普利(Benazepriil)的尿毒症患者(各20例)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并与30例健康成人血浆ET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未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组(未服药组)透析前、后血浆ET均较健康人含量高(P<0.01);服用盐酸贝那普利组(服药组)服药前,服药2周后透析前、后ET 水平亦较健康人含量高(P<0.01);服药组服药前与未服药组血浆ET无显著差异,服用盐酸贝那普利2周后血浆ET含量与未服药组于透析前、透析后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降低血透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7.
背景:急性心肌缺血后跨壁峰值应变的改变不仅出现在梗死区域,而且出现在顿抑区域.但对顿抑区域的心内膜下层心肌、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层心肌的跨壁力学特征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目的:实验拟应用应变成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顿抑区不同层次心肌径向峰值应变及应变达峰时间,并观察其跨壁力学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于2007-10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中心完成.材料:雌性Beagle实验动物犬11只,平均体质量11.5 kg,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方法:在组织速度成像条件下,基础状态采集标准心尖短轴切面的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二维动态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同步记录心电图,存于TDI-Q工作站.在缺血基础状态下,采集左心室短轴切面心尖水平的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的动态图像,同步记录心电图,存于TDI-Q工作站.主要观察指标:基础状态、缺血后顿抑区的节段整体及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medium,mid)及心外膜下心肌的径向峰值应变及达峰时间.结果:Beagle犬2只死于室颤,9只成功制成缺血模型.①顿抑区心内膜下心肌峰值应变(Ssubendo)与基础状态值相比降低(P<0.05),中层心肌峰值应变(Smid)与基础状态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外膜下心肌峰值应变(Ssubepi)比基础状态值增高(P<0.05);节段整体达峰时间(Tsegement)以及各层次达峰时间(Tlayera)延长(P<0.05).②基础状态Ssubendo及Smid分别与其节段整体的峰值应变(Ssegment)有较好的相关性(rSsubendo vs Ssegment=0.617,rSmid vs Ssegment=0.556,P均<0.01).结论:急性心肌缺血后,顿抑区域呈Ssubendo降低、Ssubepi增高和Tlayers延长,该跨壁力学状态是缺血区域和非缺血区域不同层次心肌力学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推测此力学状态是决定心室重构进程以及最终向缺血性心肌病演变的重要触发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比格犬左心室急性心肌缺血前后,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峰值径向位移(RD)变化,量化评价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力学特征,为缺血前后不同状态心肌构造与功能的定量研究提供基础力学数据.方法 10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产生急性心肌缺血.缺血前和结扎冠状动脉后20min分别采集三个心动周期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以及心尖水平短轴观动态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应用量化组织多普勒工作站,分别获取各短轴观前壁、下间壁、下壁、后壁节段整体和心内膜下心肌(subend)、中层心肌(mid)、心外膜下心肌(subepi)的RD时间曲线并测量RD及其达峰值时间.评价急性心肌缺血前后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RD、达峰时间、达峰时间标准差等力学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 ①急性心肌缺血后,二尖瓣水平前壁和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心尖水平各节段整体及节段跨壁心肌的RD较缺血前呈下降趋势,其余节段呈增高趋势;②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壁12节段跨壁的RD与相应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较缺血前发生改变,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节段跨壁与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丧失.③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的心率纠正后RD达峰时间较缺血前延迟.部分节段整体的RD达峰时间延迟较缺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急性心肌缺血后,左心室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RD达峰时间标准差较缺血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节段整体和跨壁心肌峰值RD降低、相关性破坏、达峰时间延迟、达峰时间标准差增大等终点力学参数变化能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局部的力学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发现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36年,腹胀、乏力1年,加重伴纳差7 d",于2019年11月12日入本院。患者36年前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原学阳性,未诊治。2018年8月患者出现腹胀、乏力,肝酶学正常,HBV DNA 1.81×106IU/ml,肝脏瞬时弹性成像5.2 kP a,未规范治疗,后规律复查肝功能均未见异常。7 d前患者腹胀、乏力症状加重,伴有纳差,肝功能酶学指标明显升高。既往: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母亲为HBV携带者,2001年出现"焦虑、恐惧、寐差",确诊为"神经官能症",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