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30篇 |
免费 | 206篇 |
国内免费 | 16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5篇 |
儿科学 | 23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213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592篇 |
内科学 | 425篇 |
皮肤病学 | 73篇 |
神经病学 | 115篇 |
特种医学 | 2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444篇 |
综合类 | 1669篇 |
预防医学 | 531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57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692篇 |
肿瘤学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101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61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74篇 |
2011年 | 153篇 |
2010年 | 186篇 |
2009年 | 176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54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228篇 |
2003年 | 223篇 |
2002年 | 158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202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209篇 |
1997年 | 251篇 |
1996年 | 215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196篇 |
1993年 | 196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127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2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总结盐酸氨溴索在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7例贲门癌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的病人,按照有无给予盐酸氨溴索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2例死亡,死因为呼吸功能衰竭.治疗组共发生肺部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中发生肺部感染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8.0%(P=0.031).治疗组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为(23.22±6.05)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3.12±22.05)d(P=0.040).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为(23 270.27±5 561.90)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36 167.48±29 344.45)元(P=0.04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有效地防治胸腹联合切口治疗贲门癌术后的肺部并发症,降低病人住院费用,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3.
发现一株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1株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理。方法 采用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细菌对各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通过等电点分析(IEF)、质粒抽提、接合试验、转化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B内酰胺酶。结果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等电点显示3条β内酰胺酶条带,分别为5.4、6.7和8.2。PCR扩增测序临床分离菌含TEM-1(pI,5.4)、SHV-12(pI,8.2)和KPC-2(pI,6.7)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转化菌只有一条β内酰胺酶条带,为6.7。从转化菌质粒(60000bp)上获得1500bp的克隆片段,测序证实其为KPC-2编码基因。结论 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上携带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A类2f组KPC-2酶的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144.
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 (angiogenesis)是指在原有微血管 (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的基础上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的毛细血管[1] 。 2 0世纪 70年代初 ,Folkman首先提出“肿瘤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的概念[2 ] ,并得到大量实验结果的证实[3,4 ] ,目前这一概念已经形成共识。本文综述肿瘤血管生成特点、调控及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进展。 一、肿瘤内血管生成特点 早期的研究表明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细胞和血管发生的最初步骤开始于胚外卵黄囊的血岛形成。在受精卵发育第 7天时 ,中胚层细胞聚集并形成卵黄囊 ,其后 12小时中心部分的细…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细胞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p27k i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A组)、30例腺瘤组织(B组)、20例正常大肠组织(对照组)中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skp2、p27k ip1、ERK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skp2、ERK与p27k ip1表达呈负相关(r=-0.723 7、P〈0.01;r=-0.695 2、P〈0.01),而skp2与ERK表达呈正相关(r=0.652 2、P〈0.01)。结论 skp2、p27k ip1、ERK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RK可能参与了skp2-p27k ip1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6.
目的本研究探讨电生理检查时诱发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伴2∶1 AVB的机制和阻滞部位.方法回顾分析电生理检查中遇到的9例AVNRT伴2∶1AVB患者的资料.结果 4例希氏束记录不全的不作分析,其余5例患者中,3例在阻滞的激动上见到H波,在发生AVNRT伴2∶1 AVB起始阶段出现H-V文氏传导阻滞伴LBBB或RBBB,另外2例在阻滞的激动上未见H波,但有一例2∶1 AVB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H-V3∶1 文氏传导阻滞.结论电生理检查诱发的AVNRT伴2∶1 AVB可能是功能性的希-浦系统阻滞. 相似文献
147.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广西融水县大小两种并殖吸虫囊蚴感染动物后所获成虫的虫种。在广西融水县采集溪蟹分离获得大小两种囊蚴 ,感染大鼠后获成虫 ,曾从形态上鉴定为斯氏狸殖吸虫和巨睾并殖吸虫。但用酚 -氯仿法抽提成虫基因组DNA ,PCR扩增第二内转录间隔区 (ITS2 )基因后测序 ,用Blast程序与GenBank中的斯氏狸殖吸虫、巨睾并殖吸虫等的ITS2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检索 ,用PrimerPremier软件比较其基因差异 ,用Phylip软件的Neighbor程序绘制其基因进化树后 ,测得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的ITS2基因片段分别为 4 37bp、4 33bp ,两者的基因同源性为 10 0 % ,与斯氏狸殖吸虫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10 0 %、99% ,与巨睾并殖吸虫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91%、92 % ;基因序列差异比较 ,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的基因序列差异为 0 ,而与巨睾并殖吸虫存在明显差异 ;绘制基因进化树 ,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在同一分支同一位置 ,与巨睾并殖吸虫亲缘关系较远。融水县大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与斯氏狸殖吸虫为同一物种 ,小囊蚴感染所获成虫并非巨睾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148.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属于恶性浆细胞克隆增生性疾病,临床研究证明超大剂量放化疗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治疗结果。受多发性骨髓病患者年龄及疾病本身的影响,目前多采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本病,但移植后植入失败及疾病复发为影响预后的不良因素。为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我们应用马法兰(Mel)200mg/m2清髓性方案治疗2例MM患者,获得成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38岁,确诊MM(IgG型)7个月,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入院,移植前共给予5个疗程VAD方案(地塞米松40mg,d14,d912,d17-20;长春新碱0.5mg,… 相似文献
149.
1995年3月~2001年6月,我院共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82例;年龄31~79岁,平均53.7岁,其中≥50岁者73例。体重45~55kg,身高151~170cm。胆囊结石井慢性胆囊炎8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26例;除1例做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外引流外,其余均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全部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合并冠心病18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3例,高血压病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3例,脑血栓后遗症2例,结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后1例。均在术前B超检查后确诊并定位。 手术方法:术前晚及术日晨灌肠并置胃管,109例静脉复合全麻,19例硬膜外麻醉。患者右背部垫薄沙垫,术者位于患 相似文献
150.
目的对宁夏社区脑卒中患者用益气活血和化痰通络治疗,观察不同中医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社区脑卒中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灸组)、益气活血组、化痰通络组;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和化痰通络汤为方药,制备中药颗粒,每疗程为1个月,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T0)、治疗后1个月(T1)和6个月(T6)应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神经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益气活血组和化痰通络组较对照组疗效增强(P<0.05)。化痰通络组和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FCA增高均较对照组明显;益气活血组T1和T6、化痰通络组T1BI增高。益气活血组T1和T6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较化痰通络汤组明显。各组患者T1和T6较T0、益气活血组T6较T1的NDS降低、BI和FCA增高(P<0.01,P<0.05)。结论基础的社区康复有助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医化痰通络和益气活血治疗均可促进修复、改善神经功能,但益气活血治法在促进脑卒中后遗症期神经修复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