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5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对39例肺疾病患者应用纤支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肺癌组病变处支气管呈不规形扁平,刀鞘与鼠尾状狭窄,造影缺损、阻塞、管壁僵硬如枯技状;肺泡癌有肺泡充盈不良、缺损和造影剂不能进入肺泡。肺炎组病变支气管均充盈显影。肺结核组支气管呈变形扭曲、扩张和狭窄。支气管扩张、肺良性肿瘤、肺结节病、病灶处支气管均清晰显影。部分病例有压迫支气管推移变形。对肺部周围性病变未确诊者进行选择性造影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DEACMP的患者(DEACMP组)和3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采用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不同脑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对测值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DEACMP患者均有异常影像表现.常规MRI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脑白质受累型、神经核团受累型、皮层受累型.与对照组相比较,DEACMP组所测不同脑白质区的ADC值、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半卵圆中心(ADC:3.87±0.42,FA:0.32±0.05)和侧脑室周围白质(ADC:4.48±0.51,FA:042±0.01)的ADC值、FA值下降最显著;而所测各神经核团的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以苍白球的ADC升高(ADC:13.2±0.29,FA:0.19±0.07)及FA值降低最明显.结论 DTI技术可准确反映常规MRI所不能观察的DEACMP脑组织微观结构病理变化,量化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3.
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血管成像(DE-CTA)对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4例临床疑诊CCF的患者进行DE-CTA.利用直接能最减影后的数据进行去骨图像重组,同时将能量平均后数据进行非去骨图像重组.由4名多年从事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其中2名评价颈内动脉海绵窦段DE-CTA的图像质量,2名评价瘘口位置、数量、大小及有无异常的颅内静脉扩张,比较各种后处理方法对CCF瘘口及相关病变的显示情况.利用Kappa检验分析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价的一致性.利用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评价去骨与非去骨重组图像测得的瘘口大小.结果 14例患者28条颈内动脉颅内段均可以满足影像评价标准.14例患者经行双能量直接去骨颅脑CTA检查均确诊为CCF,其中,病变位于双侧2例,左侧7例,右侧5例.14例患者共16处病变,非去骨及去骨重组图像均发现瘘口16处.去骨及非去骨重组图像测得瘘口的平均大小分别为(0.36±0.10)、(0.35±0.11)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且二者测量值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P<0.05).去骨重组图像发现8例患者13支大脑皮质静脉扩张,非去骨重组图像仅发现6例患者9支大脑皮质静脉扩张.结论 DE-CTA图像多种重组方法相结合对CCF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 (DE-CTA) in the diagnosis of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Methods Fourteen patients suspected of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underwent DE-CTA between Dec. 2008 and Feb. 2010.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DE-CTA was performed with the dedicated software to obtain bone-removal and non bone-removal images. Four experienced radiologists evaluated image quality of DE-CTA, the number, location and size of fistulae and dilation of cerebral veins. The bone-removal and non bone-removal images were compared for displaying of fistulae and other related lesions. Kappa test was used to test the consistency of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etween two radiologists. The sizes of fistulae were measured with bone-removal DE-CTA images and non bone-removal DE-CTA images respectively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by using student's t-test and the 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Twenty-eight in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ies of 14 patients showed acceptable image quality. Fourteen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with both bone-removal and non boneremoval DE-CTA images. Two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bilateral lesions, while 7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left lesions and 5 patients had right lesions. Totally, sixteen fistulae lesions were detected in 14 patients. The mean size of fistulae was (0. 36 ±0. 10) mm by bone-removal images, whereas (0. 35 ±0. 11 ) mm by non bone-removal image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 t = 0. 29, P > 0. 05 ),and good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 r = 0. 97, P <0.05). Thirteen dilated cerebral veins in 8 cases were found by bone-removal images versus 9 dilated cerebral veins in 6 cases by non boneremoval images. Conclusions Image post-processing of DE-CTA is a simple and useful method to identify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 DE-CTA is also useful for therapeutic planning.  相似文献   
94.
3D-CISS MRI序列对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其病变显示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脑池段后组脑神经3D-CISS序列与3D-TSE序列成像质量的比较,评估3D-CISS序列对脑池段后组脑神经及其病变显示的作用.方法 对45例正常体检者和12例患有各种后组脑神经异常症状的病人进行3D-CISS序列、3D-TSE序列扫描,对后组腑神经成像进行评分.结果 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在3D-CISS、3D-TSE序列的显示率依次为:100%、57.1%;100%、52.3%;100%、41.1%;91.0%、59.3%.应用3D-CISS序列:对8例血管性神经痛病人显示了责任血管压迫点,对3例后组脑神经微小肿瘤进行了显示,对1例蛛网膜囊肿病人显示了压迫点.结论 对于被脑脊液围绕的后组脑神经显示成像,3D-CISS序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MRI导引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可行性、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配备iPath 200光学追踪系统的低场开放式MR仪,对137例肺内结节或肿物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其中肺内孤立性结节或肿物103例,肺内多发病灶34例;病灶最大径≥3.5 cm的57例、1.5~3.4 cm的71例、≤1.4 cm的9例.结果 病灶最大径≥3.5 cm组、1.5~3.4 cm组、≤1.4 cm组及总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0%(57/57)、98.6%(70/71)、77.8%(7/9)、97.8%(134/137);穿刺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恶性肿瘤98例,良性39例;MRI导引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为94.2%(98/104),特异度为100.0%(33/33),准确性为95.6%(131/137),阳性预测值为100.0%(98/98),阴性预测值为84.6%(33/39).结论 开放式MRI导引肺穿刺活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损伤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对31例临床确诊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髓常规MRI和DTI检查。测量病变处ADC值和FA值并按病变常规T2WI高信号阳性与阴性分组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常规MRI和DTI对颈髓病变检出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能完成DTI检查,后处理图像颈髓显示清晰,无明显图像变形及伪影。9例(29%)表现为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的患者均出现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为(1183.44±121.96)×10-6mm2/s,相应FA值为(432.56±59.97)×10-3,与正常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22例(71%)颈髓病变T2WI高信号阴性患者中,7例(32%)病变处平均ADC值及FA较正常值无明显变化;15例(68%)颈髓受压平面ADC值升高,FA值下降,平均ADC值(1055.07±80.61)×10-6mm2/s,FA值为(501.87±41.09)×10-3,有统计学意义。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常规T2WI为29.0%,DTI为67.7%;特异度常规T2WI为71.0%,DTI为22.6%;PPV常规T2WI为27.3%,DTI为72.7%;NPV常规T2WI为75.9%,DTI为24.1%。结论 DTI较常规MRI更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髓慢性损伤,是一种显示脊髓型颈椎病颈髓病变和观察病变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治疗口腔癌的操作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8例口腔癌患者,均经脱落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其中舌癌12例、牙龈癌6例,溃疡灶20个,平均直径(2.3±0.7)cm,颈部转移淋巴结10个,平均直径(2.8±1.7)cm.根据病变情况采用~(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联合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或单纯采用粒子敷贴表面近距离放射治疗;颈部转移淋巴结行~(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首次治疗后1、3、6个月复查,观察溃疡面及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变化,应用配对设计t检验对溃疡面的大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粒子置入均顺利完成,分布满意,共置入粒子8~29颗/例,平均15颗/例.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溃疡病灶平均长径分别为:(2.1±0.6)cm(t=3.559,P<0.01)、(1.7±0.5)cm(t=7.609,P<0.01)、(0.7±0.6)cm(t=11.508,P<0.01).颈部淋巴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PET-CT显示病灶代谢活性较术前明显减低.治疗后6个月,8例患者溃疡面愈合,1例颈部转移淋巴结复发,行第2次置入.本组患者随访7~28个月,随访期内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置入及粒子敷贴是治疗口腔癌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诊断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影像学诊断、鉴别诊断的进展进行了介绍,着重介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影像学诊断现状以及黏液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特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9.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是科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传播科技信息、开展学术交流、推广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识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期刊的出版状况,是衡量其有关学科领域中科技现状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侧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科技期刊的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刊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办刊水平和刊物质量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期刊既要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适应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的广大读者的需要。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评价多种动态图像格式在PACS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用同一台超声扫描国标"仿组织超声体模"并以不同格式采集动态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大部分格式的动态图像符合临床要求.结论 DICOM格式动态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