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冰敷是临床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它操作简单,揍效快,经济实用,为临床上高热病人常采用的方法。然而多年来,由于盛冰的容具不能很好解决,给这一简单易行,揍效快的治疗方法带来困难。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将输注完药液的新鲜冰冻血浆袋、静脉营养袋及腹膜透析液袋的聚氯乙烯袋,做为储冰物理降温容具,方便了护士工作,节省了病人的开支,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
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常继发于严重外伤或手术、感染及休克之后,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以上脏器功能失常以致衰竭的临床综合征。手术后一旦发生MODS,死亡率可高达90%;没有特殊疗法能对它进行有效治疗,而适当的医疗监护和管理有可能加以预防。近年来我院共收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MODS患者9例,根据该病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
腹腔镜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呕吐是腹腔镜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因麻醉药物或手术创伤引起的呕吐常在1 ̄2d消失;若伴有出血性休克应是内出血的证据;伴有昏迷、尿失禁,常为高糖性酮症酸中毒;若呕吐症状持续存在伴腹痛,腹胀应考虑为LC术后急性胰腺炎(伴有胆总管残留结石或无残存结石),术中未被发现的胆管、空腔脏器穿孔以及截孔疝引起的肠梗阻等;若早期呕吐停止,数天后再发生呕吐,伴有腹痛、腹胀应考虑胆囊管残端坏死,胆囊管残端瘘引起的胆汁性腹膜  相似文献   
2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医院开展。早期统计资料表明,在开展LC的初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主要并发症为漏胆、出血、内 脏损伤等。LC术中置放的肝下间隙引流管为术后观察这些并发症提供了一个“窗口”,因此术后对腹腔引流物的观察和对引流管的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小儿行微创外科治疗胆囊疾病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对行LC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监护和饮食指导.结果术后通过精心的观察治疗与护理,患儿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只要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解剖生理特点与痰病的特点,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准确的判断,及时处理,并发症是可预防的.  相似文献   
26.
我们利用废弃的饮料瓶 ,进行了便器改造 ,收到良好效果 ,介绍如下。1 制作取 5 0 0ml鲜橙多或矿泉水饮料瓶(小儿可用 2 5 0ml) ,用清水冲洗干净 ,用冷开水再次冲净晾干。将瓶底斜形剪掉(或锯掉 ) ,为防止瓶底斜面剪除口切面磨损皮肤 ,周边用刀刃刮钝 ,再用布胶布沿边包裹。瓶嘴用假性尿袋的橡皮端套紧 (过长可剪去一部分 ,防止使用中扭曲 ,流尿不畅 )。2 使用将尿袋用别针固定在床单上 ,顺此流管将制作的小便器放于阴茎下 ,如咳嗽、躁动不安者 (痴呆不合作者 )可适当在小便器上端钻 2个孔 ,用线穿进去 ,再用胶布固定在腹部 ,因瓶子体积小 …  相似文献   
27.
肠外营养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年代后期应用肠外营养支持(TPN)技术以来[1].挽救了不少危重病人的生命.时至今日.TPN已不再是单纯的提供营养支持.实际上已形成包括治疗学、生理病理学、代谢生理学在内的医学应用基础学科[2].随着医学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TPN的认识和概念正在全面深化.了解TPN的有关技术进展.避免和减少由此而致的并发症.已成为当代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实际课题。1输注途径的进展从RabertAubanian首先采用镇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胜静脉内进行输注至今.该途径一直是实施TPN治疗的主要途径.它的优点是:静脉管径粗.血流速度快;流量大…  相似文献   
28.
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胰腺炎(SAP)仍然是当今腹部外科急腹症中较为棘手的一种疾病,它的危害不完全在于胰腺本身,而是由它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所带来的众多全身性改变,特别是中晚期不断出现的各种并发证,严重影响了疾病的转归。肠外瘘是SAP术后常见的并发证,发生率为0.4%-42.0%。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对策是争取肠外瘘自行愈合,因此,有效护理是治愈肠外瘘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科1995-01-2002-08  相似文献   
29.
人体颈外静脉是颈部较粗大的表浅静脉。它收集了头、面、颈部表浅静脉血液,血流丰富,是静脉插管的理想部位。颈外静脉插管危险性小,且操作简便易掌握,近几年来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我科1984~1988年5年来对582例病人进行了颈外静脉穿刺插管术,其中有26例失败,占总病例人数的4.7%,均为穿刺较顺利但因送管时不能顺利进入理想深度而告失败。为此,我们对500例患者做了颈外静脉外观探测和26例尸体解剖颈外静脉走行及分支直观分析发现:颈外静脉变异较大,插管的成败与其解剖因素有直接关系。一、观测资料 1.500例颈外静脉走行探测:凡入我科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对重症胰腺炎(SAP)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总结出对该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及对策。方法 遵照近年来肠外瘘的治疗对策是争取肠外瘘自行愈合的原则,对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采取:1)充分的引流护理;2)加强瘘口的护理;3)全身营养支持的护理;4)体贴关怀的心理护理。结果 ll例SAP并发肠外瘘患者9例自行痊愈,l例放弃对疾病的治疗,l例因发生多次反复出血后,全身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死亡。结论 重症胰腺炎患者,一旦发生肠外瘘,需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给予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细致的心理护理,是可以达到自愈的良好效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