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通过对3例大脑半球内毛细血管扩张症的临床、MRI及DSA表现分析,结合文献回顾,以提高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3例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大脑半球毛细血管扩张症临床表现、MRI及DAS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有癫痫发作表现.1例脑梗死,1例脑出血,均伴有偏瘫.癫痫及偏瘫与毛细血管扩张症有关.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均位于大脑半球皮层及皮层下.在MRIT1加权像上呈稍低信号, 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其余均呈等信号强度.3例均DSA证实为毛细血管扩张症.结论 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可因毛细血管扩张症或合并梗死、出血而引起临床症状.MRI及DSA有助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眩晕和头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症状,人群发病率可达20%~30%,故诊治眩晕应是神经内科医师的必备技能.但由于其病因复杂,涵盖了神经内科、眼科、耳鼻喉科和内科等多个学科,导致眩晕成为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困惑最多的疾病.宣武医院神经内科1972年率先在国内成立国家级神经内科医师进修班,至今一直承担着进修医师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进修医师约80名;宣武医院神经内科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每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约60名.为提高眩晕临床教学效果,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明确进修医师和规培医师眩晕相关知识的薄弱点,因材施教制定眩晕教学策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合并卵圆孔未闭(PFO)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MRI弥散加权相(diffusion--weightedimaging,MRI—DWI)的病灶形式,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合并不同大小心脏PFO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食道超声及MRI资料。结果102例合并PFO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PFO大小分为两组:小PFO组(〈1.9mm)患者49例(48.03%),而大PFO组(≥2.0mm)患者53例(51.96%)。小PFO组伴发房间隔膨胀瘤3例,大PFO组合并房间隔膨胀瘤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PFO组有51例患者(96.23%)心脏超声显示异常的右向左分流,比例高于小PFO组(25例,51.02%,P〈0.001)。所有患者中静脉异常栓子的来源检出率为20.59%。MRI—DwI示梗死主要分布于前循环,以皮质下穿支动脉梗死为主,两组患者的梗死病灶分布无差异。结论不同大小PFO患者的MRI—DWI上脑梗死病灶特点无差异。卵圆孔未闲患者的梗死病灶以皮质下穿支动脉梗死,可能不同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晚发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α2巨球蛋白的关系,为晚发型AD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α2巨球蛋白在AD病理中的表现和AD患者中α2巨球蛋白的多态性,揭示α2巨球蛋白在晚发型AD中的意义。结果:AD与12号染色体上α2M区的关联是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得到的,有大量的数据支持α2巨球蛋白基因在AD患者病理中的表现。在12P^12-13位置上有两个α2巨球蛋白多态性位点,可增加AD的患病危险性。结论:研究α2巨球蛋白基因的频率、突变、多态性或表达对晚发型AD的发病机制和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癫痫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方法对6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性癫痫比例、5岁之前发病率、早期频繁发作几率、出现多种癫痫发作形式和并发智能障碍几率明显增高;影像学异常改变和脑电图重度改变的几率增高;需要3种及以上药物控制发作的几率增高。结论难治性癫痫多具有如下特点:症状性癫痫、发病年龄早、病初发作频繁、出现多种发作形式、伴发或继发智能障碍、影像学异常改变、脑电图重度异常、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疗效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后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特点.方法 分离36例A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小板,用免疫印迹检测凝血酶作用后的可溶性APP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β含量.结果 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上清中可以检测到可溶性APP和Aβ.活化后AD患者血小板上清中可溶性APP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下降31.0%(P<0.05).凝血酶活化后,AD组血小板上清Aβ水平从(3.1±2.7)ng/L增加至(5.8±3.2)ng/L(P<0.01),对照组Aβ水平由(6.1±4.4)ng/L增加为(11.5±5.9)ng/L(P<0.01).AD组Aβ平均增加(2.8±2.1)ng/L,低于对照组增加水平(5.5±3.6)ng/L(P<0.01).结论 血小板中含有APP的代谢产物可溶性APP和Aβ.AD血小板可能存在APP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7.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日益威胁人民健康,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第一病因。脑血管病作为医院神经科病房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已经成为神经病学临床的必修课。因此,脑血管病的教学应在神经病学教学工作中占主要的地位。目前,脑血管病患者的救治主要在卒中单元中进行,卒中单元是为患者提供多学科联合服务的治疗平台,它的发展使得脑卒中的治疗科学化、系统化,由此卒中单元的临床教学也应该形成系统化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综述旨在探讨抖动性TIA病人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数据来源:以肢体抖动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检索词,在两大医学中文检索库(CNKI和万方)中检索的1986年至2013年6月发表的文献。
文章选择:关于抖动性TIA和论著和病例报告。
结果:从19篇文献中提取的63个符合要求病例纳入最终的分析。颈内动脉系统的高度狭窄和闭塞和烟雾病分别占95.2%和4.8%。在63例病人中,11例(17.5%)曾被误诊为癫痫。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的病人相比,经过血管重建的病人预后更好(OR 0.20, 95%CI 0.05-0.74, P=0.016)。
结论:慢性颈动脉系统低灌注会诱导产生肢体抖动,可能会伴随缺血性卒中。对于抖动性TIA的病人,责任血管的重建比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患者卵圆孔未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对脑梗死患者卵圆孔未闭(PFO)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PFO检测,分析不同卵圆孔特点下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对PFO诊断检出率的变化。结果 28例患者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对PFO检出20例(71.43%),配合Valsalva动作后检出24例(85.71%)。卵圆孔大小及开放状态与PFO的检出率无关(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对脑梗死患者的PFO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配合Valsalva动作可以提高诊断敏感性,可以作为PFO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女7例,男2例)均入住ICU治疗;平均发病年龄27.7岁;平均病程22.4 d,ICU平均住院时间50.9 d。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7例)、精神行为异常(9例)、癫痫发作(9例)、意识障碍(8例)、运动功能异常(7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9例)及低通气(6例)。3例合并畸胎瘤。所有患者CSF抗NMDAR抗体均阳性,6例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7例CSF-Ig A升高。3例患者头颅MRI示颞叶或海马异常信号。5例患者EEG示异常慢波。9例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等免疫调节治疗。5例患者完全恢复,4例患者症状改善伴残留症状。结论重症抗NMDAR脑炎常表现为进展迅速的精神行为改变、癫痫等症状,还有意识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合并肿瘤并不多见。多数重症抗NMDAR脑炎患者积极免疫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