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测量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3.9mm(P<0.05);Cobb′s角增加了3.4°(P<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结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行二次手术.比较单纯间盘切除术与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术的疗效。方法:随访41例包括单纯间盘切除和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的病例,平均随访88。7个月(60~134个月)。临床症状用JOA评分评价。包括:疼痛缓解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疗效优良占80.5%,其中78.3%行单纯间盘切除,83.3%行间盘切除+后外侧融合。治愈率82.2%,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99)。术后残留腰背痛的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61)。但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间盘切除十后外侧融合组术中出血多。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二次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腰椎阃盘突出所致根性疼痛的有效方式,再次行单纯间盘切除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生物活性分析中发现,极其微量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在成年个体中被分泌和储存在骨基质和成骨、成软骨等细胞中,当骨折时这些骨形态发生蛋白在骨折区域释放,诱导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发生化学趋化、聚集、分化并形成软骨,从而最终形成成熟的骨结构。 目的:验证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在兔椎间盘组织中的成骨作用。 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分别于不同的腰椎间盘注入骨形态发生蛋白7溶液,生理盐水,或使用金属手术器械行腰椎间盘单纯破坏,并设立未干预的腰椎间盘作为空白对照。术后第6周应用组织学观察注射区内新骨的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各组动物注射生理盐水的椎间盘和空白椎间盘均为阴性结果。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的新生骨的面积显著大于单纯破坏组(P < 0.05)。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组新生骨面积组内差异在放大40倍和100倍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转基因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能将家兔的椎间盘转化为新生软骨组织。  相似文献   
14.
腰椎椎板减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侧弯、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等疾病的很好治疗方法。脊柱外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输血量大。为避免输异体血可能引起的传染病及缓解血源紧张,我科对66例行脊柱外科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并与60例采用输库存血的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前路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19例患者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9例加用钢板内固定,所有病例术后都行X线检查,21例进行3~12个月随访(平均6个月)。结果术后症状有明显缓减,脊髓功能明显恢复者占76.19%,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或螺钉松动、滑脱。结论前路减压植骨或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满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6月我科收治4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随访时间和疗效。结果:30%的患者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史,最常见症状为腰背痛(92.5%),脊柱棘突叩压痛(55.0%)。核磁是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式,腰椎受累为34例(81.0%),标本结核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的占52.9%,抗酸杆菌染色涂片呈阳性的占47.0%。抗结核耐药占44.4%,单纯药物治疗占15%,最终手术干预患者占85%,平均治疗时间(1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0.5±6.6)个月。症状明显改善,结核治愈无复发占77.5%。结论:成人脊柱结核应早诊断、早治疗,延误诊断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并影响预后。除了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外,细菌培养 抗结核药敏试验对治愈脊柱结核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楚戈 《现代养生》2014,(14):26-26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尚无对于不同种族(汉族和维吾尔族)间椎弓根在横断面上的内偏角、在矢状面上的头/尾偏角以及腰椎椎弓根CT形态学差异的研究报道。目的:评估汉族和维吾尔族成年男性L4,5椎弓根CT形态的差异及其对腰椎后路内固定效果影响。方法:选择400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行L4,5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的患者,汉族及维吾尔族各200例,均为男性,年龄20~30岁,身高170~175cm。采用CT常规螺旋扫描+三维图像处理,使用患者浏览器的长度及角度测量工具测量椎弓根横径、椎弓根后缘皮质到椎体前缘皮质的距离及椎弓根在横断面上的内偏角及在矢状面上的头/尾偏角。结果与结论:汉族青年男性L4椎体选择的椎弓根螺钉直径要比维吾尔族青年男性小,否则可能会增加椎弓根崩裂的风险;内偏角应比维吾尔族青年男性大,否则可能会增加螺钉穿出椎体的风险。汉族青年男性L5椎体选用的左侧螺钉直径及左侧内偏角要比维吾尔族青年男性小,否则可能会增加椎弓根崩裂以及螺钉进入椎管损伤神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人工全椎间盘置换是近年来治疗腰背部疼痛可选择的方法之一,但有关置换后对腰椎矢状面影响的报道较少。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置换后对腰椎前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曾因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行腰椎间盘置换的患者影像学资料,数据测量包括置换前及置换后腰椎前凸角、病变节段前凸角、腰骶椎间角。结果与结论:17例患者随访均12个月以上。行椎间盘置换的患者中L4-5节段病变3例,L5-S1节段病变14例。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椎间盘置换后平均病变节段前凸角、腰椎前凸角均显著增加(P<0.05);与椎间盘置换前相比,假体置入后腰骶椎间角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对于单节段退变性椎间盘疾病腰椎间盘置换后有助于增加患者腰椎前凸和病变节段前凸角度,有助于改善患者腰椎矢状面平衡。置换后腰骶椎间角与置换节段假体置入角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布鲁菌感染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脊柱结核以40岁人群为主,畜牧养殖业为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和大关节痛,PPD常见阳性;脊柱布鲁菌感染则平均年龄>50岁,无明显的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腰痛下背痛、慢性腰背部痛和腰椎活动受限,常有低热情况;在影像学上主要从椎体破坏、椎间盘炎、脊柱小关节炎、韧带钙化、椎间盘旁软组织等进行鉴别。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在影像学上容易混淆,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综合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