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2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梅花  林鸿滨  邹国盛 《中外医疗》2011,30(25):108-108
目的尽量减少处方调配差错情况,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登记情况进行分析,摸清差错发生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等。结果主要由于主客观因素等引起的药品错发。结论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定要加强防范意识,规范处方调配核对规程,作好定期抽查处方的工作,提高药学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责任心,可有效防范处方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2.
患者安全是当今世界卫生组织高度重视的课题,也是衡量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伊利诺州护理协会提出的预防发生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护理人员要落实患者安全知识的职前训练和在职教育[1].国外在患者安全运动的起始阶段就已经重视并开展了患者安全教育,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文献报道较少[2],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缺乏此方面的内容.另外,我国现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和临床实践课程中,患者安全知识并未得到充分体现[3],如何在护理人员中有效地开展患者安全教育工作,仍是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本文就护理人员患者安全知识教育相关知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相关工作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张吉仲  降拥彭措 《中草药》2020,51(6):1463-147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发展迅速,短期内蔓延至全球多个地区,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与传统医学的积极介入相关,特别是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体现出其独特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各民族医基于本民族医药理论,对COVID-19的认识和防治措施建言献策;优选个体化传统医学处方"扶正"患者个体内环境,结合"消灭"疫病产生、传播的土壤、空间等环境因素,为尽快战胜疫情,保障一方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各自力量;建议立项挖掘、整理、研究、开发民族医药预防和治疗"瘟疫"的医疗机构制剂,为预防和治疗今后可能会频繁发生的各种病毒导致的"瘟疫"做好充足准备,护佑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44.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家族成分3(ABCA3)表达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层状体的外膜,在维持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稳态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ABCA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ABCA3基因的表达、ABCA3的生理功能、ABCA3基因的突变与儿科肺部疾病的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SP-B外显子4(T131I)位点与内蒙古西部地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于2009年9月-2016年2月住院诊断为NRDS的蒙古族早产儿86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未发生NRDS的蒙古族早产儿8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技术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SP-B基因exon4区域上有无突变,以及T131I位点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SP-B基因exon 4区域无突变发生,T131I位点基因型均可检出3种基因型,即CC、CT、TT,病例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8.1%、27.9%、14.0%,对照组分别为40.7%、43.0%、16.3%,两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7,P=0.062);病例组C等位基因频率为80.2%,高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P0.001)。结论 SP-B基因外显子4(T131I)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蒙古族NRDS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奥美拉唑与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雷尼替丁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为奥美拉唑联合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针对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奥美拉唑与甲硝唑、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显著,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Fas/Fasl介导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正常小儿各25例,采用Annexin V/PI双参数法经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两组小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并用双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0.697 6±0.110 9)%]较正常对照组[(0.128 8±0.106 9)%]明显升高(t=18.459,P<0.001),且与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程度均呈正相关(r=0.817,P<0.01;r=0.785,P<0.01;r=0.726,P<0.01;r=0.712,P<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2.8804±0.3020)、(4.4496±0.4836)]较对照组[(2.1300±0.6200)、(0.123 8±0.0384)]明显增加(t=17.321,P<0.001;t'=44.577,P<0.001);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百分率与 Fas、Fasl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972,P<0.01;r=0.958,P<0.01)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且与心肌损害程度相关 Fas、Fasl基因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四川省新生儿专科护士人才培训方法及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四川省82所二级、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科护士87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对专科护士培养的认知,对设置专科护士的专业,护士的基础学历、目前学历及目标学历;护士理想的职称结构比例、专科护士应具备条件以及培训课程设置等项目。[结果]基础学历以中专为主,占91.95%;目前学历以专科为主,占71.26%;目标学历,本科占29.88%、硕士占2.30%。认为合适的职称结构比例为:每100人护理人员中主任护师3.64%,副主任护师6.37%,主管护师22.54%,护师32.97%,护士34.48%。87人均认为有必要培养专科护士;设置专科护士专业依次为为新生儿科、助产、母婴护理、儿科;认为课堂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较好;而课程设置中基础核心课程、临床护理实践核心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各占1/3较为理想。[结论]本省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科护士目前学历较低,期望值也偏低,距国内专科护士应具备条件有较大差距。因此,根据本地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长短期及分阶段实施培训,逐步提高新生儿专科护理的能力,建立新生儿专科护士队伍,尽快达到国内专科护士基本要求,从而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适合四川省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根据四川省的实际情况,制定新生儿专科护士基础核心课程、临床护理实践核心课程和专业领域课程,并探讨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宜的培训时间及技能培训方式的建立。结果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课程总体设置42个项目,120学时,其中基础核心课程设置16个项目,48学时;临床护理实践核心课程设置13个项目,34学时;专业领域课程设置13个项目,38学时。技能培训以理论学习和分组技能训练相结合并考核。结论系统、全面、规范的教材是培养专科护士的关键,采取分组培训并考核的模式能保证专科护士通过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同时,教材也可以作为日常工作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50.
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手术安全.方法 分析2002~2006年度我院手术室发生手术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结果 27台次手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1例次,其中工作责任心不强6台次,占22.22%;业务不熟悉4台次,占14.81%;器械准备不充分5台次,占18.52%;手消毒不合格1台次,占3.71%;对医生习惯不熟悉2台次,占7.41%;其它9台次,占33.33%.护龄≤2年7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1台次33例次;护龄2~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台次7例次;护龄>4年2人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台1例次.结论 加强对年轻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采取可行性措施,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